•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起點介詞研究綜述

      2009-05-13 08:34邢相文
      現(xiàn)代語文 2009年11期
      關鍵詞:歷時語法化

      摘 要:在現(xiàn)代漢語中,起點介詞的研究可圈可點。本文從共時和歷時平面進行綜述,總結前人研究的成績和不足,進而提出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起點介詞 共時 歷時 語法化

      一、起點介詞的概念及范疇界定

      介詞一直是漢語語法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自1898年《馬氏文通》以來,對于介詞的研究,無論是從整體的把握還是從個體的分析描寫,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并且階段性的研究不斷深入。

      本文選取了介詞的一個小類起點介詞來進行闡述。起點介詞作為一個小的整體范疇,其基本意義是用來表示源點和起處,這是毋庸置疑的。據(jù)我們觀察,起點介詞在語義和功能方面存在共性和差異,并且在其來源和歷史發(fā)展脈絡方面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和意義。

      何為起點介詞?在我們所看到的文獻中,多數(shù)學者沒有給起點介詞一個明確的界定,唯有陳昌來在《介詞和介引功能》(2002)中提出:“介引事物運動的起點的介詞是起點介詞?!蔽覀冋J為該定義不是很全面,“事物運動”只表示事物的位移,而諸如“時間”“狀態(tài)”“系列”等的起點義就不能包含在內。我們把它界定為:“介引事物空間、時間、狀態(tài)、動作和系列的起點的介詞是起點介詞?!?/p>

      那么,哪些詞能劃入到起點介詞這一范疇中來呢?不同學者有不同的看法。

      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表起點的介詞有“從、由、打、自、自從”。

      黎錦熙《新著國語文法》:表動作的起點有“從、打從、從打、打、起、自從、自、由”。

      太田辰夫《中國語歷史文法》:關于起點的介詞有“從、打、打從、自從”。

      馬貝加《近代漢語介詞》:表起始點的介詞有“自、從、自從、從自、由(繇)、打”。

      傅雨賢、周小兵等《現(xiàn)代漢語介詞研究》:有“從、自、自從、由、打”。

      陳昌來《介詞和介引功能》:起點介詞有“從、打、打從、起、由、于、自”等。

      劉月華等《實用現(xiàn)代漢語語法》:表示動作行為的起點的介詞有“從、自、打、由”,表示動作開始的時間介詞有“從、自、自從、由、打”。

      在《漢字頻率表》①:“自”排63位,“從”排89位,“打”排136位,而“由”和“起”的排位遠遠落后于“自”“從”和“打”;從構詞能力上看,“自”的構詞能力最強,構詞168個,由“打”構詞131個,由“從”構詞32個;作為起點介詞的“自”“從”和“打”在現(xiàn)代漢語里分屬于不同的語體色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文基于以上三方面的考慮以及各詞之間的相關性等因素,把“自、從、自從、打、自打、從打、打從”作為研究對象,“由”和“起”等不在本文研究之內。

      二、研究現(xiàn)狀

      對于起點介詞的研究狀況,我們從共時和歷時兩個平面分別簡述。

      (一)共時平面的研究

      趙元任(1979)用圖解“”表示起點介詞,相當于英語中的“from”。

      太田辰夫(1987)指出:“從”用于表示時間的較少,多用于表示處所。

      黎錦熙(1992)提出:“自從”專門介引時間。

      呂叔湘(1999)指出:表示起點的介詞“從”常跟“到、往、向、至”等配合使用,指處所、來源時跟處所詞語或小句組合,指范圍時跟名詞、動詞短語或小句組合,指發(fā)展變化時跟名、動、形、數(shù)量組合;介詞“打”用于口語,表示處所、時間、范圍的起點,在單音節(jié)方位詞前,特別是四字格中,不能用“打”,只能用“從”,如:從早到晚、從頭至尾等;“自”表示處所的起點時,跟處所詞語、方位詞語組合,用在動詞后,限于“寄、來、選、出、抄、錄、摘、譯、引、轉引”等少數(shù)動詞,表示時間的起點時跟名詞、動詞、小句組合;“自從”限指過去的時間起點。

      傅雨賢、周小兵等(1997)分析了“自從”和“從”在表時間起點方面的異同,并指出“從”必須跟“就”共現(xiàn),“自從”不用,有時甚至不能跟“就”共現(xiàn)。如:

      *自從到城里來,就又長高了一寸多。

      劉月華(2001)指出:“打”多見于北方口語,“自”多用于書面語,“自從”只表示時間的起點,而且只能用于過去。

      陳昌來(2002)提出了“自從、打從、從打”構成的介詞短語不可以單獨回答問題,“從”可以,如:

      老王從什么時候開始學習法語的?——五歲/從五歲。

      “自從、打從、自、從打”不能用肯定否定并列的方式提問,如:

      * 小王自從沒自從昨天停止吃藥?

      (二)歷時平面的研究

      李瑾(1994)據(jù)殷周古文字資料指出:“鼻”字產(chǎn)生是語音之分化所造成,“自”象鼻之形非謬。他從漢藏語系比較中的不少親族語言中存在有重唇與齒頭擦音結合的復輔音聲母所構成的語音系統(tǒng)角度出發(fā),認為上古漢語“自”之語音應是[bdzi],其分化方式如下表:

      姜寶昌(1982)指出:“自”“從”已經(jīng)在卜辭中使用,介地點時,兩者可以相通。

      何樂士(1982)指出:在《左傳》中,[“自”·賓語]大多位于動詞之前,充當“自”的賓語有名詞及名詞短語、代詞、時間詞、數(shù)詞、動詞、及其短語、并列成分。

      太田辰夫(1987)指出:“‘打是從‘道變來”說未免是不妥當?shù)?。但?“道”的下限和“打”的上限距離未免大了一些。介詞“打從”和“打”,早先都表示經(jīng)過。

      劉堅、江藍生等(1992)認為:介詞“打”是由表“撲打”“沖撞”義的動詞“打”虛化而來的。

      俞光中、植田均(1999)認為:表示動作方位上的起點或時間上的起點的“從”,漢代已習見,來源于“順從”義動詞“從”的可能性很大。

      張赪(2002)指出:“自+場所”在先秦時,位于中心成分前或后都有用例,但前置時VP多為非光桿單音動詞,后置時VP多為光桿單音動詞。

      馬貝加(2002)指出:“自”表示起始,甲骨文已見;“從”表示時間起始,漢代之前已有用例;“自從”在漢及漢代之前偶爾看見;“從自”在《西廂記諸宮調上》有一例“從自齋時,等到日轉過,沒個人瞅問,酩子里忍餓”。

      馬貝加、徐曉萍(2002)認為:“從”成為介詞,是因為表示處所的名詞進入賓語的位置,“從”的發(fā)展順序是“經(jīng)由→始發(fā)”。

      王鴻濱(2007)指出:表示時間、處所起點的介詞“自”和“從”在發(fā)展上是不平衡的,特別是時間介詞“自”同處所介詞“自”的對比,證明了“從”代替“自”是從處所的起點開始。

      吳福祥(2004)指出:在《敦煌變文(新增12種)》中的“從N”只見于VP前;“自V”可以在VP前出現(xiàn),也可以位于VP后。

      張玉金(2004)指出:在西周漢語虛詞中,引介時間的“自”字結構可作狀語、補語、還可以作定語;引介處所、方位的起點介詞“自”組成的結構,作句子的補語或狀語。

      三、前人研究的貢獻和不足

      綜上所述,前人對起點介詞的來源、性質、功能以及起點介詞結構的語法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體如下:

      (一)對于單音節(jié)起點介詞“從”“自”和“打”的使用頻率方面,學界基本上都認為:“打”多用于口語,帶有北方方言的色彩;“自”在古代漢語中使用較多,在現(xiàn)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從”是通用介詞。

      (二)對于起點介詞所介引成分的研究也相當豐富。如:哪些詞可以被介引,介引后所表示的大概意義是什么等。

      (三)對于起點介詞的分布問題,學界也基本達成了共識。那就是除“自”之外的其他起點介詞都分布在謂語成分之前,而“自”的分布可前可后。

      (四)在起點介詞的歷時研究中,對個別起點介詞標記的研究有一定的成果,尤其是斷代的研究。

      (五)對于起點介詞結構的句法功能方面取得了一些共識,如:起點介詞結構都能充當狀語。

      前人對單個起點介詞的研究雖然有很多貢獻,但有些觀點仍然存在分歧,比如:介詞“打”的由來問題,“從”何時表示起點等;對某些詞,如起點介詞“自”是如何虛化而來的,雙音節(jié)起點介詞的產(chǎn)生問題,單、雙音節(jié)起點介詞的比較問題等還需要進一步深入探討;對該類詞的類型范疇和語言學解釋方面的研究也不是很多。

      四、結論

      馬真(1999)提出,對于漢語虛詞大體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研究:(一)把握虛詞的語法意義;(二)考察虛詞出現(xiàn)的語法環(huán)境;(三)分析虛詞出現(xiàn)的語義背景。

      介詞作為虛詞的一個種類同樣需要從這三個方面著手,這是共時平面的。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求本溯源,掌握每一種語法現(xiàn)象的發(fā)展脈絡,從而發(fā)現(xiàn)更深層次的語言規(guī)律。不同的起點介詞有著不盡相同的用法,為了了解它們之間的共性和差異、各自的歷史發(fā)展軌跡,我們必須對每一個起點介詞的歷史發(fā)展和功用作詳實的考察。

      基于以上認識,我們應該把起點介詞作為一個整體范疇加以分析和闡述,從而解決以下問題:

      (一)起點介詞的性質、語法意義和介詞結構的句法功能;

      (二)起點介詞間的共性與差異;

      (三)起點介詞系統(tǒng)歷時興替過程;

      (四)起點介詞的語法化路徑、機制、動因及其對現(xiàn)代共時特點的影響。

      注 釋:

      ①選自北京語言學院語言教學研究所編《現(xiàn)代漢語頻率詞典》,北

      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86.

      參考文獻:

      [1]北京語言學院語言教學研究所.現(xiàn)代漢語頻率詞典[Z].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86.

      [2]陳昌來.介詞和介引功能[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3]陳昌來.現(xiàn)代漢語介詞的內部差異及其影響[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5).

      [4]傅雨賢,周小兵,李煒等.現(xiàn)代漢語介詞研究[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7.

      [5]何樂士.《左傳》的單句和復句初探[A].程湘清.先秦漢語研究[C].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2.

      [6]姜寶昌.卜辭虛詞試析[A].程湘清.先秦漢語研究[C].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2.

      [7]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8]呂叔湘等.語法研究入門[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9]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10]黎錦熙.新著國語文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

      [11]劉堅,江藍生等.近代漢語虛詞研究[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2.

      [12]劉月華等.實用現(xiàn)代漢語語法(增訂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13]李瑾.釋“自”—論“自”與“鼻”之音義關系及其語音發(fā)展[J].華夏考古,1994,(1).

      [14]馬貝加.近代漢語介詞[M].北京:中華書局,2002.

      [15]馬貝加,徐曉萍.時處介詞“從”的產(chǎn)生及其發(fā)展[J].溫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5).

      [16]馬真.關于虛詞的研究[A].語法研究入門[C].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17]太田辰夫.中國語歷史文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

      [18]王鴻濱.介詞“自/從”歷時考[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1).

      [19]吳福祥.敦煌變文12種語法研究[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4.

      [20]俞光中,植田均.近代漢語語法研究[M].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

      [21]趙元任.漢語口語語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22]張赪.漢語介詞詞組語序的歷史演變[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2.

      [23]張玉金.西周漢語語法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24]朱德熙.語法講義[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邢相文 長春稅務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 130117)

      猜你喜歡
      歷時語法化
      介詞“依據(jù)”的詞匯化與語法化
      漢語方言“馱”字被動句的特征及其生成機制
      上古漢語“之”的詞性及用法
      《漢語史論集》述評
      不同的靜態(tài)—動態(tài)觀
      從《別爾金小說集》看敘事的歷時與共時藝術
      安靜
      双江| 新乐市| 三河市| 萨迦县| 开鲁县| 松江区| 巴里| 偏关县| 彭山县| 巴塘县| 黄平县| 临澧县| 津市市| 女性| 元氏县| 阿鲁科尔沁旗| 密云县| 雷波县| 广宁县| 松原市| 曲阜市| 通榆县| 昌平区| 和平区| 南阳市| 五指山市| 青河县| 东乌珠穆沁旗| 金塔县| 东兴市| 海原县| 田阳县| 杨浦区| 常宁市| 昌都县| 涞源县| 徐州市| 三亚市| 乐山市| 石屏县| 大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