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楠
課堂上很多偶發(fā)事件是事先預料不到的,所以應隨時因勢利導,隨機應變,巧妙地融進自己的教學中,利用意外情況與講授內(nèi)容快速的合理的契合,借題發(fā)揮做“文章”。這樣靈感性的發(fā)揮創(chuàng)造,是課前備課在課堂上的隨時延伸,是教師只是積累,各方面修養(yǎng)及激情瞬間的高度凝合。具有機智的教學,可以把偶發(fā)事件、失誤等彌合在如同行云流水般的教學活動中,并達到天衣無縫的妙境。甚至面臨“山窮水盡”的關頭,也只需急中生智地順水推舟就能化險為夷,出現(xiàn)“柳暗花名又一村”的喜悅。教師要達到此境界必須具備一些素質(zhì)和條件。
1.機智的語言
語言是一門藝術,機智的語言不僅說話巧妙、幽默風趣,而且音高、語調(diào)的微妙變化,它會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學生初寫英文字母時,常會寫得東倒西歪、傾斜不一。這時,教師不應責備,不妨自己也在黑板上寫上一行,溫和地對學生說:“大家瞧一瞧,這行字(學生寫的),象醉漢,踉踉蹌蹌;而這行呢(教師寫的),象模特,亭亭玉立。”學生都心領神會地笑了,通過比較,他們自然知道要寫得像老師的那樣漂亮。這樣既避免了尷尬,消除了緊張,也讓學生樂于接受。
2.機智的沉默
俗話說,沉默是金。機智的沉默不是指拒絕說話,也不等同于否定的沉默(如,成人懲罰性的沉默,孩子挑戰(zhàn)性、報復性的沉默),而是指有些時候,個體覺得不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看法、建議或任何評價會更加富有成效。如,教學中難免會出現(xiàn)課堂秩序混亂的現(xiàn)象,一般,教師會大喊一聲“Keep quiet!”,而有經(jīng)驗的教師往往會靜靜地看著大家,學生卻會馬上安靜下來。再如,在學生自由討論的過程中,教師不要介入,也不要給予任何評價,以免束縛他們的思維,挫傷他們的積極性。
3.機智的眼神
勞夫?愛默生曾說:“人的眼睛和舌頭說的話一樣多,不要字典,卻能從眼睛的語言中了解一切?!毖劬κ切撵`的窗戶。教師要科學而藝術地運用眼神,多與學生的目光接觸,進行心靈的交流。給學生投去一個贊許的眼神,讓思維活躍的學生更加積極踴躍;投去一個鼓勵的眼神,讓膽小的、不敢開口的學生變得大膽、自信、積極主動;投去一個責備的眼神,提醒走神或做小動作的學生認真上課。
4.機智的動作
動作也是一種語言,具有形象、指示、表情、象意等多種功能。教師要善于借助各種機智的動作表情達意,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nèi)容,增加有聲語言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如,教師可將雙手交叉于胸前表示“exchange”,伸出大拇指表示“Good!”,手掌向上表示“Stand up.”,手掌向下表示“Sit down.”等來有序地組織課堂教學。再如,教“Hi!”“Hello!”時,可教學生將手心向外左右輕輕搖擺來表意,互相打招呼。教“Go to bed.”時,教師雙眼微閉,雙手合放在臉的一側,讓學生理解該句的意思。
總之,機智是每一位優(yōu)秀教師必須具備的能力,只要教師肯動腦筋,合理有效地在教學中使用機智,一定會收到好的效果。
收稿日期:2009-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