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殿學(xué)
有人說,寫小說是“玩”語言的,其實寫作文也同樣是“玩”語言的。美術(shù)家塑造人物形象,靠的是畫盤中的7色顏料,音樂家塑造人物形象,靠的是鍵盤上的7個音符,作家則是靠語言來刻畫人物形象。
在這里,請同學(xué)們注意“刻畫”這個詞。這“刻”字旁邊有把刀。就是說,文章中的人物形象不是寫,而是要求“刻”。
所以說,你手里的筆不僅僅是筆,還要似刀,用刀把人物形象刻出來。據(jù)說,雕刻家最怕雕刻人的鼻子和眼睛,因為這是人物形象最傳神的地方,刻不好,整個雕塑前功盡棄。寫文章也一樣,人物形象“刻”不好,文章也就頓然失色。
那么,人物的“刻畫”靠什么呢?靠的就是細(xì)節(jié)描寫。細(xì)節(jié)這個詞,聽起來好像很生疏,其實一點也不少見,它存在于每個人的生活中,只要同學(xué)們留心觀察,你們的周圍處處充滿了生活細(xì)節(jié)。
一次,筆者在醫(yī)院就看到這樣一個細(xì)節(jié):
……一聲啼哭,醫(yī)生將一個血紅血紅的嬰兒裹在襁包里遞給他:“兒子!”
他激動得顧不上疼得半死的媳婦,抱過兒子,高興得滿產(chǎn)房跑。嚇得醫(yī)生追著后邊罵:“瘋了這人?送嬰兒室去!”
一看,就知道這個小伙是一個初為人父的“愣頭青”,醫(yī)生讓他送孩子去嬰兒室,他卻高興得抱著兒子滿世界跑。抓住這個細(xì)節(jié),僅僅幾句話,就將一個年輕的爸爸得子后的那種喜悅心情,描寫得淋漓盡致。
筆者這里還有一篇八年級同學(xué)的作文,這段文字刻畫出來的形象,大家想必不陌生:
……5分鐘倒記時完,開始發(fā)試卷。
試卷一到手,70幾支筆,就跟小雞啄米似的,嘀嘀篤篤一片。聽起來,這種聲音很奇妙,像是很近,就在身邊。又像很遙遠(yuǎn),如同大草原上奔騰的馬群,一會兒遠(yuǎn),一會兒近。還有點像無數(shù)個跳動的音符,磅礴萬千!一會推向高峰,一會跌向低谷。聽這種聲音,對我們來說,是幸福的,又是恐懼的。
卷面上會做的題,很快做完了。不會做的題,猶如一條條死蛇,躺著不動,既可怕又無奈……
不少同學(xué)都有這樣的體驗,考試時會做的題很快便“搞定”了,不會做的總是讓人焦躁和無奈。
不知同學(xué)們注意到了沒有,以上這兩段文字,一段是人物外部形象的刻畫,另一段則是內(nèi)心深處的刻畫。其實,不管哪種刻畫,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塑造人物形象。真正能夠刻畫出人物形象的句子,不一定需要很多,有時就那么短短幾句就夠了,文字用得過多過濫,反而會適得其反。有時,一句話也能夠刻畫出讓人難忘的形象來。這種句子,不一定要到課本中去學(xué),現(xiàn)實生活中也很多。如:“吃著碗里望著鍋里”是形容貪心的人?!俺粤藢﹂T謝隔壁”意思是不去報答真正的恩人?!安挥洶遄又挥浱恰笔钦f沒出息的孩子,記吃不記打。這種單刀直刻的手法,更能使人對你描寫的那個人物形象記憶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