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賡
一、終于有了中央的消息
自1934年10月紅軍主力開始長征到1936年12月,陳毅與中共中央失去聯(lián)系已有兩年多了。
正在他們?nèi)找顾寄钪h中央、熱切地期盼與黨中央取得聯(lián)系的時候,贛粵邊特委內(nèi)線交通員黃亞光給駐在梅嶺齋坑的中央分局送來一封機密信。這封信是在敵粵軍第四十六師做兵運工作的陳海寫的。
陳海,原名陳宏,是紅六軍團長征時的掉隊人員,和組織失去了聯(lián)系后流落到大余城郊修馬路。1935年冬,湘贛省委派他到敵粵軍五十師做兵運工作,直接受贛粵邊特委的領導。陳海曾幾次到特委報告工作,有時帶來一些國民黨的報紙刊物,認得陳毅。陳海在信中說:黨中央派人來了,帶來了重要指示,要分局負責同志到大余城南一個大飯店里見面。
項英、陳毅得到這則訊息,自然是喜出望外。經(jīng)過研究,大家一致同意,讓陳毅進城。
二、陳海叛變了!
第二天,天剛麻麻亮,陳毅由新?lián)沃泄裁飞絽^(qū)委書記的黃占龍帶路,往大余城而去。他們決定先到陳海家中探明虛實。
陳毅和黃占龍來到陳海家門前,只見一婦女正在洗衣服。黃占龍估計她就是陳海的老婆,便問:“陳海先生在家嗎?”這個女人連頭也不抬,神氣十足地答道:“到團部去了?!?/p>
陳毅誤把“團部”聽成了“糖鋪”。他知道,大余縣廣啟安糖鋪,是贛南特委設在大余縣城的一個秘密交通站,于是,他們就往廣啟安糖鋪走去。
他們剛轉彎,就見國民黨兵警正在那里搜查。于是二人停住腳步,踅進一家茶館喝茶。不一會兒,在糖鋪當伙計的老曾同志走近陳毅身邊悄悄地說:“陳海叛變了!昨天他帶著蔣匪兵把店里的黃亞光給抓走了,你們快離開這里!”
這時,陳毅瞥見大街上開始戒嚴,國民黨兵警正在大街上盤查行人。陳毅和黃占龍沉著地離開茶館,穿過一戶居民的小屋,從小路繞出城去。為了避免引人注意,他們出城后便分開走,各自取道回梅山。
三、齋坑被圍
陳海把信送出后,便在大余城城南那個大飯店里設下埋伏,等候項英或陳毅下山來此與“中央來人”見面。他等了許久也沒有等到,便迫不及待地帶著國民黨軍隊悄悄上山,把紅軍游擊隊指揮機關駐地——梅嶺的齋坑包圍起來。
當時,指揮機關的警衛(wèi)員曾忠山正在齋坑的棚子外面執(zhí)勤放哨。他把注意力放在棚子正面的大道上,忽視了敵人會從后面包抄上來。
當曾忠山發(fā)現(xiàn)敵人從后面上來時,已來不及回棚子報告,只好大吼一聲:“反動派來了,快走哇!”邊喊邊舉起槍來,在打死迎面而來的一個國民黨兵后,他朝著與指揮機關相反的方向跑了。這一槍,不僅向棚子里的同志報了警,而且也嚇了敵人一跳,使他們不敢貿(mào)然前進。
項英、楊尚奎、陳丕顯以及警衛(wèi)員丁上淮、宋生發(fā)等人聽到槍聲,立即拿起槍沖出棚子,轉到一處樹木不多,但茅草很茂盛的小山包上隱藏起來。
陳丕顯在幾十年后回憶道:“在這方圓不到幾百米的小山包上,300多個敵人包抄了我們,搜了近兩個小時,卻搜不到我們。敵軍官想出一條毒計,命令士兵在草地上放起一把火,火迎著風勢,呼嚕呼嚕地燃燒起來。誰料天下真有這種巧事,正當萬分危急的時候,忽然天上烏云翻滾,狂風大作,雷聲轟鳴,不一會兒,嘩啦嘩啦下了一陣傾盆大雨,把火通通淋滅了?;鹑疾恢?,敵人可不甘心,命令士兵繼續(xù)搜。直到時近黃昏,這才吹號集合,排隊下山……敵人在山下呆了一會,看看山上毫無動靜,眼看天快黑了,這才怏怏地走了?!保ㄒ姟吨泄颤h史資料》一九八二年第二輯陳丕顯:《贛南三年游擊戰(zhàn)爭》)
四、陳毅脫險
正當敵人往山下撤時,陳毅剛好從大余縣城由小路轉回梅嶺來。他還不知道齋坑已經(jīng)出事,所以信步而歸,不想正撞進了敵人的包圍圈。
一個白狗子抓住陳毅,惡狠狠地說:“老表,給我們帶路!”聽說叫他帶路,陳毅心就安了下來,一問之下,才知道這支殺氣騰騰的匪軍隊伍是來齋坑捉紅軍游擊隊的大頭目項英和陳毅的,叛徒陳海正領著大隊走在后邊呢。陳毅不慌不忙地推托道:“老總,對不起,我是外地人,路不熟?!蹦莻€白狗子瞪著眼睛問:“你不是本地人,跑到這里干什么?”陳毅笑著說道:“我是城里的教書先生,想到這里買幾十斤茶葉。”那個白狗子蠻橫地說:“教書也好,買茶葉也好,先帶我們走近路回城?!?/p>
敵軍官是學生出身,一聽說陳毅是位“教書先生”,又那么嚴肅,而且剛好這一帶盛產(chǎn)茶葉,也相信了,便以禮相待,還對剛才部下的失禮表示了歉意。敵軍官為了顯示自己也頗有學問,便跟假稱教書先生的陳毅攀談起來。陳毅為了迷惑敵人,一路上引經(jīng)據(jù)典地跟那個敵軍官聊起唐詩宋詞來,那個敵軍官聽得入了迷,不由得對陳毅肅然起敬,還向陳毅請教如何作詞。
陳毅邊走邊想,要是叫叛徒陳海趕上來,那可就糟了,還是早想辦法擺脫為好。進了一座村子,陳毅忽然捧著肚子叫起痛來。敵軍官忙問他怎么回事,他說:“肚子痛得厲害,要解大便?!蹦擒姽俳兴铰放缘牟輩怖锶ソ狻_^了很久,敵軍官不見他出來,便派兵去看,此時陳毅早溜了。敵軍官見天快黑了,也未讓士兵去追尋。
五、集體轉移
陳毅逃離那一隊敵軍后就躲進樹叢。他見一隊隊白軍從山里往大余城方向撤,便在樹叢里觀察了好一陣子,見敵人真的遠去了,才摸回齋坑那個棚子里。棚子被敵人糟蹋得不成樣子,東西被搶劫一空。他走出棚子,在附近觀察一陣子,估計深草里藏有自己的同志,便自言自語地高聲說道:“我是老劉,剛從城里回來,敵人已經(jīng)走遠啦,大家出來吧!”他連說了好幾遍,卻無人答應。
他怕敵人再折返回來,焦急地說:“難道都轉移了嗎?不可能吧!我老劉的口音,你們聽不出來嗎?快快出來,離開這個危險的地方吧!”
這時,陳毅的警衛(wèi)員宋生發(fā)從草叢里鉆了出來。隨后,陳丕顯、項英等人也都從草叢里鉆了出來,先后來到陳毅跟前。劫后余生,大家彼此緊緊握手,熱情地問這問那。
接著,大家分析了情況,估計陳海可能還會領敵人殺個回馬槍,遂決定馬上離開齋坑。大家一口氣走了30多里路,才在齋坑北邊的一座山里隱蔽下來。
果然,敵人又摸黑開來大隊人馬,重新把齋坑包圍起來。敵軍放出獵犬尋找蹤跡,打起探照燈四處照射,還亂打槍炮,亂喊亂叫。這一切,項英、陳毅他們在對面的山上都聽得清清楚楚。因為,雖然相隔30里路,但實際上山與山之間的直線距離并沒有多遠。
敵人先后調集4個營的兵力,把梅嶺團團包圍了20多天。同志們?nèi)甜囀軆?,翻山越嶺,在荒無人煙的大山里轉來轉去,磨穿了許多雙草鞋。
陳毅身帶傷病,日夜伏在叢莽間,慮不得脫,隨時準備犧牲。九死一生之際,陳毅革命的詩情噴薄而出,寫下了豪氣入云的“絕筆”——《梅嶺三章》藏在衣底:
斷頭今日意如何?創(chuàng)業(yè)艱難百戰(zhàn)多。
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南國烽煙正十年,此頭須向國門懸。
后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
投身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
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
(責編 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