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主:程乃珊(著名作家)
天呀,都到了網絡時代,還要“做媒”,是不是太老土?
未必。上海人還是相信月老的紅線。否則,“相約星期六”為何收視率這樣火爆?還有很多上海人,通常是上海女人,熱衷充當這個月老的角色,心甘情愿貼時間貼精力貼銅鈿,標準的為他人做嫁衣裳。
為人做媒,對上海女人有如蕩馬路。其實蕩馬路在英語中可解為Window Shopping,不一定買東西。隔著玻璃櫥窗(現在甚至好多商品都直接堆放在你手邊),看看新奇摩登的產品,不花錢也很開心,甚至可以試穿過過癮再還掉,售貨小姐還一個勁向你道謝。上海女人喜歡蕩馬路就是因為這,不用花錢也可以很盡興。那種感覺,好像在談別人的戀愛。因為隔了一層玻璃,身在局外,所以就可以理智地對櫥窗里的東西進行一番別具權威的評論……
上海女人熱衷替朋友做媒,這種心態(tài)頗有點如Window Shopping的感覺——談的是別人的戀愛。自己反正已成了家,身為局外人,卻在為一對單身男女穿針引線,全過程都由我這個媒人策劃,因而有種權威性的洞察權,要求為雙方傳話、消除誤解,或為進一步發(fā)展作下一個鋪墊,多多少少要過她媒人這道關。雖說現在有E-mail有手機,但許多細節(jié)還得通過第三者的轉述似較穩(wěn)妥點。這重要的第三者非她莫屬。
當女孩子蛻化成女人時,最大的失落,是她很少再有作為焦點的機會。而幫人做媒,無意中,她已成為兩個單身男女的焦點人物,起碼在雙方由相識到交往的這階段,媒人有如一位中介人,作用非同小可。這種感覺,很容易令已從情場退回大后方家庭的女人,有種滿足感。
如果經由她介紹的是位男性,通常,這位男性或者不定是她的好朋友,但肯定是她欣賞的。如果她不欣賞,是不會甘愿耗時費神為他介紹女朋友的。女人為一個她所欣賞的、持好感的異性介紹女朋友,是一種借機了解他、讀通他的很微妙的心態(tài)。這種心態(tài),就有點如在談別人的戀愛,因為隔著一層玻璃,就可以理智地評點體會,散心又安全,挺寫意的。女人是十分聰明的,如果不顧一切將櫥窗里的東西搬回家,一切分析力都會失控。因為,那就像在談自己的戀愛!
如果經由她介紹的是位女性,通常也必是她好友。而兩個女人間的友誼,會因著這一次介紹朋友而得到升華,有個突飛猛進的飛躍。一個婚后女人,一般來講,感情生活中已很少再有這種突飛猛進的感覺。這時候,可以重溫單身時代與女友那份親中有疏、疏中有親的獨特交流和分享。你們開始談論男人、愛情、婚姻,你也會不禁向她重溫自己走過的這段由女孩變女人的路,那種半夜無人煲電話的感覺,已是那樣的久違和細膩……
所以,盡管進入新世紀E時代,女人,還是熱衷做媒。因為每次做媒,都可以談別人的戀愛——女人是永遠喜歡“談”戀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