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成子
中國的歷史是一部什么樣的歷史?有人說是一部吃人的歷史,有人說是一部儒法斗爭的歷史,有人說是一部分裂和統(tǒng)一的歷史。眾說紛紜,但如果一定要用一個詞概括的話,那就是:折騰。羅貫中所謂“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不就是折騰嗎?
人類一折騰,上帝就發(fā)笑。
當(dāng)武王率領(lǐng)著聯(lián)軍來到朝歌城外的時候,他并不知道自己是在折騰。他也不知道,他為生活在中原大地上的人挖了一個坑。
黎明時刻,武王左手拿著黃色大斧,右手拿著白色旄牛尾。想到對面就是滿是金錢美女的商王的都城,武王心潮澎湃。這一刻,他等了很久了。當(dāng)初,商王殺了他的兄長,囚禁了他的父親,他要報仇,父親捎話給他“潛龍勿用”;救出父親后,他要行動,父親警告他“夕惕若,厲無咎”;父親去世了,遺言是“群龍無首,吉”。是行動的時候了,他的族人在樹林里生活了太久,恨不得即刻撲向朝歌城的“酒池肉林”。
天生萬民原是正直,但他們尋出許多巧計。用這些巧計,他們開始了墮落、欺騙、貪欲、欺壓。中國歷史的第一個朝代是夏朝,后來一個叫湯的野心家率領(lǐng)一個集團(tuán)通過發(fā)動戰(zhàn)爭,推翻了夏朝,建立商朝。按照這個說法,商朝是中國第一個靠暴力奪權(quán)的朝代,是第一個槍桿子里出來的政權(quán)。后來,武王如法炮制,建立周朝。中國歷史折騰的基調(diào),也就是在殷周之際確定下來。王國維說:“中國政治與文化之變革,莫劇于殷周之際?!?/p>
此后中國的歷史是一部朝代更替的歷史,每個朝代更替都是“武王伐紂”的翻版。當(dāng)時的貴族評價武王的行為說,“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周朝“以暴易暴”的行為,不但讓當(dāng)時的有識之士很生氣,而且后果確實很嚴(yán)重。周朝打下江山后,加強(qiáng)了中央集權(quán),確立了“贏者通吃”的游戲規(guī)則。周朝的“以暴易暴”,開啟了中國朝代暴力更替的先例,為后人制造了一個思維上的定勢和陷阱,槍桿子里面出政權(quán)成為歷代的共識。從此,中國開始了以暴易暴、一治一亂的歷史,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變換大王旗,歷史成了無休止的折騰。
直到1945年,歷史迎來了轉(zhuǎn)機(jī)。這一年,黃炎培同毛澤東的著名談話中說:“我生六十多年,耳聞的不說,所親眼看到的,真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tuán)體、一地方,乃至一國,都沒能跳出這周期律的支配力。一部歷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的也有,總之沒有能跳出這周期律,中共諸君從過去到現(xiàn)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條新路,來跳出這周期律的支配。”毛澤東說:“我們已經(jīng)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律。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jiān)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fù)責(zé),才不會人亡政息。”
這個黃炎培周期律,就是歷史折騰周期律,就是以暴易暴的周期律。為走出周期律,毛澤東同志說出了一個正確的答案:民主。建立現(xiàn)代民主制度,一個集團(tuán)不是通過你死我活的暴力取代另一個集團(tuán),而是通過民主的方式下臺上臺,這才不會人亡政息。民主制度才是折騰的真正終結(ji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