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四步法解高考歷史材料型解析題

      2009-06-02 06:58
      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 2009年1期
      關鍵詞:審題方法

      陳 兵

      [摘 要] 高考歷史的材料解析題是一種主觀性試題,,它具有“靈活性高和區(qū)分度強”等特點。通過提供給考生一定的材料、情景,讓考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觀察、分析,作答,此類題注重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歸納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對考生的能力要求較高。學生對于此類題型卻普遍認為“難”, 是高考失分的主要題型。本文結(jié)合一些高考題和日常教學實踐,介紹這類題型一般的解題方法與技巧。

      [關鍵詞] 高考歷史;解析題;審題;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C[文章編號] 1671-1270(2009)1-0039-02

      材料解析題是一種主觀性試題,是高考歷史的主要題型之一,它具有“靈活性高和區(qū)分度強”等特點。通過提供給考生一定的材料、情景,讓考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觀察、分析,作答,此類題注重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歸納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對考生的能力要求較高。學生對于此類題型卻普遍認為“難”, 是高考失分的主要題型。這除了個別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低,基礎知識掌握不牢的因素外,很重要的一點是缺少審題和解題的技巧,平時又缺少應用訓練而造成的。為此,本文結(jié)合一些高考題和日常教學實踐,介紹這類題型一般的解題方法與技巧。

      一 、認真審題

      就是抓住關鍵詞弄清題目在問什么,弄清題目的考查意圖。審清題意,主要有:

      1、審提示語,即提示答案的來源。(如08四川卷37題第(1)問“根據(jù)材料一,指出19世紀上半期英國棉紡織業(yè)“取代”印度棉紡織業(yè)的主要原因。”中“根據(jù)材料一”,提示答案就在材料中去取。又如08四川卷37題第(3)問“根據(jù)材料三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指出1913年—1918外國棉紡織品向中國出口的總體變化趨勢及原因。”中“根據(jù)材料三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提示答案即要在材料中去去取,又要聯(lián)系所學知識回答。)

      2、審答項語,即該問需要答什么。(如08四川卷37題第(1)問中“主要原因”、第(3)問中 “變化趨勢及原因”。)

      3、審關鍵詞(中心詞)即提示答題圍繞的中心詞和落腳點。(如08四川卷37題第(1)問中“棉紡織業(yè)”,第(2)問中“印度民族工業(yè)發(fā)展”)

      4、審條件限制詞(時間、空間、頻率等),即答題的時間、空間范圍(如08四川卷37題第(2)問中 “19世紀以后”是時間限制,“印度”是空間限制。)

      總之,審清題目對于正確答題至關重要,它決定了答題的方向和范圍。

      二、 篩選閱讀

      就是帶著問題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從材料中尋找答案。

      第一遍粗讀。大致了解材料的大意。閱讀時注意材料的出處、題目和提示語,以及材料涉及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等。事實上,這部分內(nèi)容往往能告訴你材料所處的時代背景、階級屬性等信息。這有利于我們理解材料,把它與課本對號入座,確定材料反映的是課本哪一章節(jié)哪一方面的內(nèi)容。抓住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問題。

      第二遍細讀。正確理解材料的觀點,獲取有效信息,要防止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就匆忙答題的毛病。

      第三遍重點讀。帶著問題有重點地閱讀,并對重點地方做好記號,提取有效信息,排除無效信息,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并確定材料與相關知識的聯(lián)系。

      另外,當閱讀材料有文字障礙時(主要是中國史中的文言文),千萬不要拘泥于個別字詞的意思,不應象語文課那樣字斟句酌,一字一句翻譯,只要上下文串起來基本意思清楚明白,能提煉出有效信息即可。

      三、提煉要點

      在閱讀、理解材料的基礎上,對材料進行一番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回答問題,是解題的最終落腳點。一般來說,對材料后面設問的回答通常有四種方法:

      1.直接從教材中尋找答案? 表面上根據(jù)材料設問,而實際上問題在材料之外,不必對材料具體解析,聯(lián)系教材知識即可回答問題。如07年高考全國卷1文科綜合卷38題,其中第三問“根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指出美國在武器等物資禁運問題上態(tài)度發(fā)生變化的國際背景。”像這樣的問題只需要聯(lián)系課本知識就可以解答。

      2.答案取自于材料? 充分利用材料的有效信息進行概括、提煉。即“從材料中來,到材料中去”,真正體現(xiàn)了“材料解析”的意義。這類題的特點是材料不受教材的束縛,是對教材的補充和拓展。如08四川卷37題第(2)問“根據(jù)材料二,指出19世紀以后印度民族工業(yè)發(fā)展的特點?!痹摯鸢竿耆軌驈牟牧现腥〕鰜?。

      3. 材料+教材 =答案? 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與教材知識相結(jié)合,得出一個全面、準確的答案。如08四川卷37題第(3)問“根據(jù)材料三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指出1913年—1918外國棉紡織品向中國出口的總體變化趨勢及原因。”回答問題的內(nèi)容主要取自于材料和教材。

      4.通過對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教材中的知識加以分析得出規(guī)律性的認識和結(jié)論

      試題要求得出的結(jié)論,必須運用有關知識和史學理論,對規(guī)定材料的內(nèi)容進行深入分析之后總結(jié)出一種理性認識,它必須經(jīng)歷一個透過現(xiàn)象揭示本質(zhì)的認識過程。答案要“論從史出“,即結(jié)論要從對材料的發(fā)掘、升華中得出。2006年全國高考試題第37題第四問“簡述從中華文明發(fā)展的歷史中得到的啟示”答案要點是“歷史上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了中華文明,繼續(xù)發(fā)展仍需要各個民族共同努力;中華文明要發(fā)展應保持自己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廣泛吸收世界其他各國的優(yōu)秀文化等”。

      四、組織答案

      組織答案是解題的落腳點,無論是再現(xiàn)知識還是考查能力,最終還是通過文字表達體現(xiàn)出來。組織答案時應注意的幾點:

      (1)對于直接能夠從材料中取出的答案,一般不要照抄材料,關鍵是要能夠正確的轉(zhuǎn)述出來,,否則可能會失分。(2)對于轉(zhuǎn)述出來的觀點,往往還要講一步揭示歷史現(xiàn)象或某一觀點、看法背后隱藏的實質(zhì)性的東西。(3)對于沒有把握的問題,思考時先作出一正一反兩種非正式答案,并簡要列出理由,經(jīng)比較后篩選出一種看法作為答案。

      同時,在書寫上,務必注意格式的規(guī)范,在字跡清楚的基礎,要做到四化:

      1、段落化。答題時每個答項語(即答什么問題)獨自成段,并且把答項語寫在前面作為提示。這樣的答卷,不僅給閱卷老師帶來很大的方便,而且答題一清二楚,一目了然。

      如:08全國高考卷Ⅱ37題第(1)問“根據(jù)材料一,指出在陳述兩國關系方面,兩廣總督上呈的譯文與英方信函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其規(guī)范格式:

      答:(1)不同:……

      (2)原因:……

      2、要點化。答題盡可能用課本語言和觀點,史實準確,經(jīng)提煉概括,使答案嚴謹慎密,言簡意賅。不能把課本內(nèi)容整段照抄或任意發(fā)揮,空話連篇。

      3、序號化。答案行文或按時間先后,或按空間順序,或按性質(zhì)歸類,依次展開,且在每要點前標明序號,使答案層次分明,條理清楚。

      總之,要做好材料解析題,我們必須掌握一些答題技巧。材料解析題的答題方法我們還可以簡單地把它概括為“材料教材”這樣的公式,即閱讀材料,回顧教材,把材料和教材兩者相結(jié)合,以教材中的知識反過來解決材料中的有關問題。當然要回答好材料解析題,最起碼的條件是先掌握好教材的各個知識點。只有掌握好教材的基礎知識,結(jié)合一定的方法,才能回答好材料解析題。

      【作者簡介】 陳兵,四川省威遠中學校教師。四川 威遠642450

      猜你喜歡
      審題方法
      精審題,明立意,讀懂童話
      學習方法
      準確審題正確列式精確驗證
      七分審題三分做
      再三審題,由表及里
      用對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賺錢方法
      捕魚
      上臺前,你用什么方法消除緊張
      关岭| 阳西县| 冷水江市| 韩城市| 新昌县| 通州区| 长葛市| 昔阳县| 西和县| 鄢陵县| 沅江市| 临西县| 郓城县| 黔江区| 五大连池市| 保亭| 长岭县| 辰溪县| 黎城县| 崇阳县| 叶城县| 诏安县| 江安县| 北辰区| 政和县| 抚顺市| 高唐县| 北海市| 乌什县| 正定县| 台州市| 绥江县| 航空| 永和县| 海林市| 绥芬河市| 无棣县| 贵阳市| 梓潼县| 祁阳县| 兴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