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漢語成語的固化方向是四個音節(jié)兩個音步,要實現(xiàn)雙音步,許多成語選擇借助于連詞“而”來完成?!岸弊鳛橐r詞以“AB而C”和“A而BC”兩種形式存在于成語中,也因此形成了兩種重音模式,即[輕 中 輕 重]和[中 輕 輕 重]。
關鍵詞:而 復合韻律詞 襯詞
一、引言
韻律(Prosody),是漢語的一大特色?!绊嵚蓸嬙~學(Prosodic Morphology)”理論主張人類語言中“最小的能夠自由運用的韻律單位”是“音步(foot)”,而“音步”則通過比它小的單位“音節(jié)(Syllable)”來確定。一般認為:漢語最基本的音步是兩個音節(jié),一個音步就是一個韻律詞(Prosodic Word)?!皬秃享嵚稍~”也是漢語韻律構詞法中的一個重要單位,即兩個“標準韻律詞”的復合體。固化已久的古代“成語”是典型的“復合韻律詞”。
漢語成語最明顯的特點是大多由四個音節(jié)構成?!耙运囊艄?jié)為形式的成語占全部成語的95%以上”[1],四音節(jié)形式是成語最普遍的格式?!段男牡颀垺ふ戮洹分姓f:“若夫筆句無常,而字有常數(shù),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緩,或變之以三五,蓋應機之權節(jié)也?!蔽臒捯舱f:“四音節(jié)語段有顯著的特點,它給人以穩(wěn)定的感覺。”[2]穩(wěn)定感大概是人們對視聽形成的一種普遍的要求,是對韻律的自覺追求。上古原民配樂而歌的《詩經(jīng)》就以四言為主,它的基本結構方式是兩個雙音節(jié)成分兩個音步的組合,使穩(wěn)定和獨立的特點更加突出。因此,許多成語,在發(fā)展過程中逐漸由參差趨向整齊,向四音節(jié)形式靠攏,不是四個音節(jié)的,要補足為四個音節(jié),多于四個音節(jié)的,往往也要壓縮為四個音節(jié)。比如“井底蛙”增加音節(jié)成為“井底之蛙”;“莨不莨,莠不莠”刪減音節(jié)成為“不莨不莠”。
二、在成語中,連詞“而”可以作為襯詞,幫助構成雙音節(jié)音步,使之產(chǎn)生韻律美
連詞“而”是為了湊足音步而允許填入成語的,在語流中起到調(diào)節(jié)音步節(jié)奏的作用。從而使成語的四個音節(jié)虛實相錯,聲調(diào)飽滿實足。“于義為綴,于音則所以是詞?!盵3]按照襯詞“而”位置的不同可將此類成語分為AB而C式、A而BC式兩類。
(一)AB而C式
據(jù)筆者統(tǒng)計,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成語大詞典》中共204個包含“而”字的成語,這種“AB而C”式占了三分之二,共138個。比如:
半途而廢 安枕而臥 不約而同 從天而降 雞鳴而起
竭澤而漁 盡歡而散 翹足而待 三思而行 望塵而拜
席地而坐 揚長而去 因人而異 一望而知 雜沓而至
特殊的,有“AA而B”式,共7例。比如:
察察而明 侃侃而談 侃侃而言 夸夸而談
娓娓而談 懸懸而空 源源而來
一例“AB而B”式。比如:自然而然
(二)A而BC式
包含“而”字的成語共兩種格式,除卻“AB而C”式,剩下的就是“A而BC”式。共66個。如:
哀而不傷 大而化之 公而忘私 過而能改
勞而無功 迷而不返 鍥而不舍 輕而易舉
失而復得 視而不見 述而不作 望而卻步
特殊形式“A而AB”只有一例。比如:久而久之
三、“復合韻律詞”是一個“二合一”的整體,成語的基本構成方式都是“2+2”,沒有例外,盡管它們內(nèi)部的句法結構不盡相同。這是雙音步的組合導致兩段的結果
a.抵掌而談 b.坐而論道
油然而生 勇而無謀
直道而行 周而復始
迎刃而解 引而不發(fā)……
以上兩種格式的成語都是由兩個獨立的音步組成,前后兩段都可以獨立構成句法單位。其中,有的音步可以獨立實現(xiàn)韻律詞,比如“抵掌”“論道”“油然”“無謀”等等。有的音步不能自由使用,比如使用“而”字作襯詞的音步。這里的不自由說明了前后兩個音步之間相互依賴的關系,[2+2]是一個整體單位。前后兩段雖然界限分明,但又缺一不可?!岸痹谶@里就是為了湊足音步,作為襯詞而存在。
“而”字作為襯詞,分為前附、后附兩種。前附式是漢語的習慣,除卻在成語中,在作文中也是如此。而后附式與英語的連詞使用不謀而合。在a組中,“而”字是前附,使用在成語的第二個音步當中,只起湊足音步,調(diào)節(jié)音步節(jié)奏的作用。b組中,“而”是后附的,使用在成語的第一個音步當中,對語音也有所拉長,從而使成語中的第一個音步聲調(diào)飽滿實足。
四、韻律詞的一般重音結構都是[輕 重]型,成語作為復合韻律詞是韻律構詞法中的一個單位,也符合一般詞匯“右重”的規(guī)律
(一)AB而C式
按照重音規(guī)律,“AB而C”式中前后兩個音步的重音模式應該是[輕 重]。但[2+2]式中,由于前后兩段本身也是一個音步,也要遵從[輕 重]規(guī)律,所以,此時“AB而C”的重音模式就成了[輕重 輕重]。但是第一個音步在復合韻律詞中要輕讀,于是第一個重音要讓步于第二個重音而變?yōu)榇沃匾?。這樣,“AB而C”式的重音模式就成了[輕 中 輕 重]了。比如“知難而進”。
(二)A而BC式
連詞“而”作為襯詞,只能輕讀。所以,在“A而BC”式中,兩個音步的重音模式只能是[重輕 輕重] ,同時遵從成語整體的[輕 重]模式,于是,“A而BC”式的重音模式只能是[中 輕 輕 重]。比如“周而復始”。
進入韻律結構的連詞“而”必須與實詞組配使用,共同構成音步。這是由實詞與虛詞韻律功能的差別決定的。連詞“而”可以幫助成語實現(xiàn)具有穩(wěn)定形式的四字格復合韻律詞,在語流中起到調(diào)節(jié)音步節(jié)奏的作用,在缺乏音步節(jié)奏的語音鏈上還可以作為襯詞使用。
注 釋:
[1]張斌《現(xiàn)代漢語》,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1996年5月,第
284頁。
[2]文煉《漢語語句的節(jié)律問題》,中國語文,1994年第1期。
[3]郭紹虞《中國語詞之彈性作用》,《中國社會科學》,1938年第
24期。
參考文獻:
[1]周斌.成語大詞典[Z].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2]馮勝利.漢語的韻律、詞法與句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3]吳為善.漢語韻律句法探索[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6.
[4]吳潔敏.漢語節(jié)奏的周期及層次[J].中國語文,1992,(2).
[5]馮勝利.論漢語的“自然音步”[J].中國語文,1998,(1).
[6]文煉.漢語語句的節(jié)律問題[J].中國語文,1994,(1).
[7]王洪君.漢語語音詞的韻律類型[J].中國語文,1996,(3).
(毛曉新 貴陽 貴州大學人文學院 55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