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竟成
1944年,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前夕,一個意外的事件震驚了英國保安部門。
5月下旬,在一列開往倫敦的火車上,英國最高司令部的一位參謀正在與旁邊的乘客閑聊著。突然,車廂里傳來了一陣稚氣的吆喝聲:“賣報,賣報,今日出版的《每日電訊》報!”報童竄過來,英軍參謀順手買了一張,便隨便瀏覽起來。
他看到報紙上有一組字謎,便和幾位鄰坐乘客用猜謎來消磨時間。當他猜出第一個字謎時不由一驚,怎么謎底竟與諾曼底作戰(zhàn)計劃中的兩個主要登陸場之一的代號“猶他”相同,當他猜出第二個謎底時更加吃驚,又與另一個登陸場的代號“奧馬哈”相同。他繼續(xù)猜下去,一連串諾曼底登陸計劃中的重要機密出現(xiàn)在眼前。其中有盟軍在西北歐戰(zhàn)略計劃的代號“霸王”;有秘密修建的人工港代號“桑樹”;有大舉進攻的代號“尼普頓”。
這位參謀猛然意識到,諾曼底登陸計劃泄露了。這將是盟軍面臨的一場危機,參謀特有的職業(yè)意識和軍人責(zé)任感使他心急如焚,他多么盼望早點到站啊!不多時,火車抵達倫敦。車還未進站,他就起身挪動到車廂門口,火車還未停穩(wěn),他便第一個跳下了車。下車后,他便攜帶這張報紙,急不可待地向英國保安部門報告。
然而,保安部門在調(diào)查中卻發(fā)現(xiàn),謎語的作者竟然是一位普通的小學(xué)校長,他為人老實正派,很少與外界聯(lián)系。況且字謎是在報紙發(fā)表半年前就編完的,那時“尼普頓”計劃尚未制定,同時德國方面對此毫無反應(yīng)。
原來,這次“泄密”事件居然是一場令人難以置信的巧合。一場虛驚過后,盡管有人仍有疑慮,當局還是悄悄地釋放了這組謎語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