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國華
江蘇教育新政吹響了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號角,素質教育的“素質”是:學習能力。面對教育新政的推進,我們應該把視野聚焦于學生的有效學習,確立科學發(fā)展觀,以每個學生的和諧、健康成長和全面、可持續(xù)發(fā)展作為我們的質量追求。尋找提升質量的途徑,向課堂45分鐘的有效高效教學要質量,向學生個體自主學習要質量。
培養(yǎng)和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關鍵在于我們教師要改善教學方式,優(yōu)化教學過程,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合作、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活動過程。這里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如何培養(yǎng)和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談幾點體會。
一、編寫“導學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如在學習《哲學與生活》這一模塊時,根據哲學思辨性的特點和課本知識邏輯體系,我們每課時的導學案都設置了三部分的內容:生活處處有哲學、思辨之中學哲學、生活之中用哲學。哲學并不是多么的高深莫測,它就在我們的身邊,哲學來源于生活,并且指導我們的生活。因此第一部分為:生活處處有哲學;讓學生從生活中體會哲學的存在,而不是硬生生地將理論灌輸給學生。哲學是追求智慧之學,哲學教會我們思考,哲學教給我們智慧,哲學教給我們思辨的思維,因此第二部分設置為:思辨之中學哲學,在這一部分里面又分為兩部分內容:微觀在握和宏觀在胸。微觀在握設置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看課本,然后老師引導學生學習哲學的知識。宏觀在胸目的在于讓學生自己歸納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和邏輯結構體系。哲學來源于生活,哲學是指導我們生活得更好的一門藝術。因此第三部分為:生活之中用哲學。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
編寫“導學案”是將教學內容的思路、教師的教路和學生的學路融合起來的一種好辦法。課前發(fā)給學生,“給學生一個拐杖,讓學生嘗試自學”。它既是課堂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探討、交流、互動的載體和準備,也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指導性材料?!皩W案”的使用,增強了教師指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也為學生架起了一座由“學會”過渡到“會學”的橋梁,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和自主發(fā)展的能力。
運用“導學案”的教學體會:(1)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較好地挖掘出學生潛力,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能力。(2)課堂上民主氣氛濃厚,師生間由對立轉為平等,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和老師的主導關系,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3)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了較大提高,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逐漸脫離了對老師的依賴,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二、嘗試“小先生”制,角色轉換、升華自主學習
鉆研教材、備課上課、設計作業(yè)、出題考試,這些似乎本該是教師的事兒,是教師的業(yè)務、基本功,但對學生而言卻是神秘的。然而教無定法,教學有法,如果嘗試換一種思路進行教學,把這些本領也滲透、傳授給學生,好比給魔術揭秘,揭開學習與教學的神秘面紗,學生方可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小先生”教學模式即讓“小先生”——學生走上講臺,通過試著講授知識,來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小先生”們要做到:(1)認真鉆研教材知識,運用邏輯思維將教材知識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觀點羅列清楚,并使之網絡體系化。(2)整理若干規(guī)范的語言,基本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把基本觀點確立的依據及其應用意義給同學們講清楚。(3)還要選擇適當的練習題組織同學們對該塊知識進行理解和把握。(4)對于那些重要的能夠指導我們分析和認識社會熱點的基本觀點,“小先生”們還應當給同學們匯報個人對這一問題的認識和體會。學生在搜集材料,對材料的探究中,站在較高的層次上,對知識有了較好地把握,提高了對知識的駕馭能力。
“小先生教學法”的開展,有利于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有利于教師針對學生暴露的問題對癥下藥;也有利于全體師生在探討中共同進步。
“小先生教學法”覆蓋面廣,一學期下來,會有幾十位同學參與其中,不僅鍛煉同學們的口才,也充分激發(fā)了他們學習政治的積極性與自覺性。學生走上講臺。交流自己的自主探究成果,發(fā)表個人的見解,接受師生的質疑,使講臺真正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從而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達到了自我教育、自主探討、自我診斷、互相理解與相互尊重的效果。
總之,課堂是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奇跡,喚醒各自沉睡潛能的場所。教師在傳授知識技能時,要努力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才能真正還課堂以“綠色”,還教育以“綠色”,這才是教育的意義和發(fā)展人的價值。
(責編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