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杰本
【摘要】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教師的角色將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zhuǎn)變?yōu)閷W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教的本質(zhì)在于引導,引導的特點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fā);引導的內(nèi)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價值和做人。
【關鍵詞】教師;引導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the teacher wants to be good at guiding
Duo Jieben
【Abstract】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proposed explicitly that teacher's role will transform the promoter who, the organizer and the shepherd by the pure knowledge initiator studies for the student. Teaches the essence lies in the guidance, the guidance characteristic does not reveal, refers to, but unclear, opens does not reach, draws the bow and not discharges the arrow; The guidance content not only includes the method and the thought that simultaneously also includes the value and the personhood.
【Key words】Teacher; Guidance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教師的角色將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zhuǎn)變?yōu)閷W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教的本質(zhì)在于引導,引導的特點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fā);引導的內(nèi)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價值和做人。引導可以表現(xiàn)為一種啟迪:當學生迷路的時候,教師不是輕易告訴方向,而是引導他怎樣去辨明方向;引導可以表現(xiàn)為一種激勵:當學生登山畏懼了的時候,教師不是拖著他走,而是喚起他內(nèi)在的精神動力,鼓勵他不斷向上攀登。那么,怎樣在課堂上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享受學習的快樂呢?這就要求在課堂上要把握好教師的導。
1 注意課堂中問題的設計
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有一個符合邏輯的“序”──由已知到未知,由少到多,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即由認識的低層次向認識的高層次過渡和發(fā)展,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注意難簡適度,既要保證優(yōu)生在課堂上不會因為太簡單而沒有學習興趣,又要保證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不會因為太難而茫然失措。所以課堂提問必須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把學生的思維一步一個臺階地引向認知的新高度,最終才能達到“跳起來摘桃子”的理想境界。教師設計課堂提問時,應該做到心中有學生,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思維規(guī)律、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語文課堂教學規(guī)律,而要堅決反對為圖課堂熱鬧一問到底的形式主義的所謂“啟發(fā)式”。只有這樣,才能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提高獨立思考、自能讀書的能力。
2 注意情境的創(chuàng)設
教師在教學中主要是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探究,設問激疑引發(fā)學生思維,交流互動促進學生發(fā)展,讓學生由“學會”變?yōu)椤皶W”。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景時,不僅要注重課本的知識,還要注意聯(lián)系課本以外的知識。如《田忌賽馬》一課,教師在讓學生復述課文、比較田忌兩次賽馬的異同后,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你們認為齊威王、田忌、孫臏各是什么樣的人?這時學生的思維像打開的閘門一樣。有的認為齊威王是個驕傲的人,從課文中“洋洋自得”、“輕蔑”等詞語中看出;有人馬上反駁,說他從課外書中得知,齊威王是個善于納諫的人。關于孫臏足智多謀的故事更多了,《圍魏救趙》、《苦肉計》、《空城計》……特別是有人提出,孫臏教田忌賽馬的計謀是他能勝齊威王的好辦法,除此之外,別無他計。同學們在和諧民主的氣氛中,鞏固了課本知識,開闊了視野,學到了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同時又培養(yǎng)了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廣泛閱讀的良好習慣。
3 合理利用課件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模式一、模式二、模式三在學校教育教學中逐漸普及,并且逐漸走進課堂,成為教師們教學的一種輔助工具。確實,電腦課件對加深學生的理解,開拓學生的視野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電腦課件都能夠發(fā)揮它的作用,而要看教師在運用課件時是否得當,是否必要。在設計課件的時候要注意內(nèi)容不要太多,在整個教學中的比例不能過大,以利于課件在教學中的合理利用。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要變“灌”為“導”,也就是“導趣、導疑、導思、導創(chuàng)”,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覺性,使其能在積極的參與中得到主動、全面的發(fā)展。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教師“導”的作用最重要的是教給學生思考的方法、學習的方法,但如果沒有第一個“教”,也無從談“不教”。巧妙的“導”的設計是指引學生自讀自悟地最佳途徑,正確、科學的使用教師的“導”,不僅不違背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更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推動力。教師“導”的藝術,將是我們要致力研究的問題,愿每一位教育同仁能在教學實踐中探索出更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教學藝術與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