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華
自從實行語文新課改以來,語文教學方法層出不窮,由最初的花哨,追求課件的美觀,精致;到后來的追求知識的拓展,學科的整合,于是有了詩意語文,主題教學法等等。到現(xiàn)在的追求傳統(tǒng)教學法,回歸本真語文。讓我們這些一線教師應(yīng)接不暇。面對新課改的不斷實施深入,我們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也比較深刻了,不再是那種“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那種境界了。我們需要理智的面對,取其精華,棄之糟粕。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堅決克服那些“泛語文”現(xiàn)象和那些形同虛設(shè)的花把戲,扎扎實實教語文,從而不斷提高我們語文教學的效果。
1 弄懂什么是語文
新課標是這樣說的: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標準。最初語文這一概念是由葉圣陶先生提出來的而葉老對語文做了一個十分精辟的解釋:語,即口頭語言;文,之書面語言。語文課,指的是在課堂上,老師借課文為例子,教學生說話,教學生寫話。
2 怎么教語文?
2.1 什么樣的課才是一堂好課?教師要端正的教學思想,要對語文的本質(zhì)有個準確的認識。有了準確的認識以后,我們就能把握好教法。真正的一堂好課,就要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教師要善于啟發(fā)、鼓勵學生發(fā)言,要激勵學生勇于發(fā)言,勇于質(zhì)疑,形成思維的課堂,活躍的課堂,積極向上的課堂。好的語文課,就要“環(huán)環(huán)相套,絲絲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好的課,就會讓聽課者始終被精彩的教學活動所吸引,精神專注,積極投入。好的語文課不是把所有的東西都教給學生,而是讓每一個學生學有所得,在某一方面有所長進。
2.2 教師怎么教?
2.2.1 教師要精心備好課
備課對于我們老師來說是上好課的前提,“凡事預(yù)則立,不預(yù)則廢”。支玉恒曾說:備課作重要的是鉆研教材,其次才是設(shè)計教法,內(nèi)容決定形式。那么怎樣鉆研教材呢?首先要熟讀課文,細讀課文,擷英去華,整合有益的文本信息,理出一條主線,使課堂教學思路清晰,明朗。其次就是確定重點,設(shè)計有價值的提問以便引發(fā)學生自主討論,爭辯,得到深層次的提高??傊畟湔n一定要切忌表面的熱鬧,是語文課堂扎扎實實,富有內(nèi)涵,且充滿張力。
2.2.2 上課
我們的語文課,要以學生為本,以訓練為主,以鼓勵為主。語文的問題應(yīng)該用語文的手段來解決,語文教學應(yīng)該講究“誦讀、感悟、涵韻、體味、積累等體現(xiàn)中國人的感性思維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因此我們的課堂不僅僅需要活潑的聽、說、讀、寫,更需要安安靜靜的思考,揣摩,潛移和默化。
語文課要緊摳教材,要學會用教材教語文,教材都是經(jīng)過專家精心選編的,我們在教學時一定要進行語言文字的推敲、揣摩和品位。一定要讓學生多讀,并且要教學生讀好,讀的形式要以個人讀為主,力爭讓學生讀好,讀出感情,讀出語文味,在讀中去感悟。
我們教師在課堂上一切要為了學生發(fā)展,不要把課堂變成名利課堂,要克服那些功利性。要以學生為本,一切的行為要為學生的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要關(guān)注自己的教學行為是不是在提高學生的學習和能力,不要只圖熱鬧而只學生不顧。
2.3 作業(yè)的布置
作業(yè)布置一定要適當,難易程度適中,要讓孩子跳起來能夠摘到桃子,也可以因人而異布置作業(yè),不要一刀切,盡可能少布置一些機械重復(fù)的作業(yè),多布置一些動手、閱讀作業(yè)。對作業(yè)做的好的同學要給予表揚,以此鼓勵提高學生的興趣。
總之,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注重學生對文本語言的理解、積累和運用。我們的語文課需要的是教給孩子一些終生有用的的東西,求知的欲望,獨立思考的精神,豐富的想象力,有效的學習;把我們的語文課上成真實、扎實、樸實的語文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