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葵
人們都知道革命先烈林青,是一位杰出的職業(yè)革命家。但很少知道,這位中共貴州地下黨的創(chuàng)始人,還有一段短暫的話劇職業(yè)生涯,并且又曾發(fā)起組織過群眾文藝團體《草原藝術研究社》,還親自擔任該社戲劇組負責人,主持排演過三出話劇,運用話劇藝術進行革命活動,在貴州話劇運動中起到了先導作用,在貴州話劇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林青原名李遠方,小名毛幺,又名茅戈,原籍江西吉安,1911年出生于貴州省畢節(jié)縣。其家境十分貧寒,父親是一個腳夫,母親以縫洗為業(yè)。林青小時候曾讀過幾天書。他愛讀文藝書籍,但凡能找到的書,都要認真仔細地閱讀。他13歲就到一家商號當學徒,15歲時,由于不堪老板的虐待,偷跑出來跟著四川背鹽的苦力,輾轉(zhuǎn)到了重慶。那時,中國話劇已誕生了10余年,話劇演出的風氣在重慶頗為盛行。正巧,一家演出進步戲劇的文明戲(話劇)劇團招考演員。林青憑著濃厚的文藝興趣和清秀俊逸的形象,居然考入了該劇團擔任女角演員。他從這里開始認識舞臺,接觸戲劇藝術。一邊訓練演技,一邊登臺表演。1927年3月31日,他積極參加了重慶各界在打槍壩舉行的抗議英美帝國主義炮擊南京暴行的群眾大會,在四川軍閥制造的“三·三一”慘案中被捕,后經(jīng)營救出獄。是年4月12日,發(fā)生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四川軍閥瘋狂鎮(zhèn)壓進步力量,林青所在的話劇團因傾向進步,被迫解散。他結(jié)束了舞臺生活,度過了一生中短暫的職業(yè)話劇演員生涯,遂考進西南美術??茖W校(官費生),轉(zhuǎn)習美術。并于1929年在西南美專加入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
1930年,正值“左聯(lián)”、“劇聯(lián)”相繼成立,左翼文化運動蓬勃發(fā)展,林青到了上海,考進提籃橋一家鎖廠當學徒,接上了團的組織關系,滿腔熱忱地投入抗日救亡活動。1931年“9·18”事變后,他聯(lián)絡“覺悟書店”的同鄉(xiāng)繆正元、金嘯遠等人,組織“朝陽音樂社”,通過“左聯(lián)”的關系,在上海滬東和滬西工人區(qū)演出抗日歌曲,以文藝為武器,推動抗日救亡群眾運動的發(fā)展。1932年因共產(chǎn)黨嫌疑,林青被英租界巡捕房逮捕,判刑兩年。1933年適逢英王舉行登基25周年大典,在服刑一年半后被大赦提前釋放。出獄后由于組織遭到破壞,找不到組織關系,便與同時獲釋的繆正元一起商定,回貴州畢節(jié)老家開展革命活動。這樣,黃浦江畔的文化新風,開始刮到了貴州偏遠山區(qū)。
貴州省畢節(jié)縣地處黔、滇、川三省交界處,交通比較發(fā)達,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這里就曾出現(xiàn)過宣傳舊民主主義思想的文明戲。進入三十年代后,亦偶有演劇活動出現(xiàn)。畢節(jié)縣中學學生創(chuàng)作的話劇《頂門針》,諷刺了蔣介石開門揖盜的不抵抗政策,情節(jié)幽默,思想進步,在當時引起很大社會反響。還有該校校長李仲群編劇的《教育與人生》,以及師生們創(chuàng)作的《放生娃智擒敵乒》等幾個話劇,也發(fā)揮了較大的藝術效果。林青和繆正元于1933年秋冬之交回到家鄉(xiāng)畢節(jié)縣以后,立即開展工作。1934年初,建立了貴州高原上的第一個中共地下黨支部。同時,發(fā)起了組織了群眾性的文藝團體《草原藝術研究社》,開展抗日救亡活動。
《草原藝術研究社》社長由喜愛演劇的地方名人李自然先生擔任,實際上為地下黨支部領導。社里分設戲劇、音樂、美術、文學四個活動小組,吸收進步青年徐建生、秦天真、熊蘊竹、王樹藝等人為骨干分子。建社之初,明確規(guī)定:演劇要演新劇(話劇),唱歌不唱糜糜之音,繪畫不畫才子佳人,文學要寫勞苦大眾。其中,戲劇組由林青直接負責。排演地點設在畢節(jié)縣二小。為了趕在春節(jié)首次公演,戲劇組一成立,立即遴選劇本,進行排練。
當時排演的三出話劇是:《暴風雨中的七個女性》(田漢編劇)、三幕劇《火的跳舞》(田漢編劇。1932年改名《烈焰》,搬上銀幕。)、《五奎橋》(洪深編劇。也有人回憶說演出的第三出話劇不是《五奎橋》,而是反映打入敵人內(nèi)部的特工人員英雄事跡的《敵同志》,還有說是《槐蔭樹》的)1934午春節(jié)前夕,《草原藝術研究社》貼出公演海報,轟動了整個畢節(jié)縣城。劇場設在城內(nèi)大橫街的川祖廟?!侗╋L雨中的七個女性》一劇中的七個女性,由林青、繆正元、秦天真三位男同志和熊蘊竹、寧碧恭、邱在陵、糜克義四位女同志分別扮演。其中林青男扮女裝飾演的人物,惟妙惟肖,神形兼?zhèn)?,表演栩栩如生,生動感人,給觀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另外兩劇,均由林青擔任導演,并領銜演出。參加演出的還有秦天真、繆正元、徐建生、孫師武、瓦兆竹等人。演出時,川祖廟內(nèi)人流如織,觀眾堵得水泄不通,后來者站在門外,頂著凜冽的寒風,凍得身子發(fā)抖也不肯離去。
這次公演,大家做戲都非常認真。林青以他較成熟的演技,成功地塑造了各劇的劇中人物形象,獲得一致好評。演出進行了三天,就破國民黨畢節(jié)縣黨部的鐘華民勒令禁演。
《草原藝術研究社》除演話劇外,還開展許多進步活動。1934年夏,國民黨二十五軍防共委員會密令畢節(jié)駐軍猶禹九,逮捕林青等人,幸得駐軍譯電員暗地報信,林青等人才得以連夜出走《草原藝術研究社》也隨之不解而散。這是貴州第一個共產(chǎn)黨領導的群眾文藝團體,雖然僅存在了半年時間,只演出了三個話劇,然而,正是由于它的存在及它開展的話劇運動,拉開了貴州抗日救亡活動的序幕,在貴州話劇史上留下了一頁濃墨重彩的不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