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然
世界上總有些東西,很美,又追在你身邊,就看你要不要看它。
——題記
由于宿舍內(nèi)務(wù)整頓很差,我們要到操場上跑圈。
看著秒針“咔咔”地轉(zhuǎn)過,仿佛雨滴落在如鏡的心湖里,蕩起一層絕美的漣漪。到了時間,教室里響起一片尖叫,很有韻律地此起彼伏,這應(yīng)是世上最短的歌劇了。
別人是飛也似的跑出教室,我卻慢慢走,盯著身邊掠過的燈光勾在衣服上的瑩華。操場邊上的樹是筆直的,葉子也有棱有角地瀟灑,黑幕里來看,那影子也是很有個性的:邊緣極碎,而又極可愛,像西方油畫上抹出的邊角。我希望有風(fēng),便可看見地上的黑影鬼魅一般地晃動,吹著沙沙的哨子。然而無有也好,絕對的靜止增加了凌晨的神秘。
操場南邊是一片樹,枝葉間濾下點點的燈光,聽到了,那邊背書的聲音嗡嗡地響,從樹葉里傳來。操場里又是一片尖叫聲,呵氣聲,一下劃破這段章,又顯得更加靜謐,空曠。陸續(xù)到齊后,“女高音”的聲音輕了,輕了,拖出一聲回響——余音繞耳。合聲漸起了,響成一片,人人都找到了“對歌”的伙伴,昂起了頭——哦,冷了,還要低下去——“唱”起來了。
月亮還是很明朗的,半伏在樹梢形成的“山峰”里,下望著。地下已是落了好些葉子,中午看葉面反射著光,錫箔紙似的銀白;而現(xiàn)在走近看卻是墨綠色——幾乎算黑色了,還微微反射一些半透明的霧光,于是,每片葉子里都嗅到月亮的氣息。目光順著四周的欄桿,一路看到天邊:那是一塊四四方方黑靛的布,四邊泛起魚肚白,白色和藍色中間是橙黃和菊白的過渡,染得很勻?qū)崳苤?,益發(fā)凸顯出那彎彎的蛾眉月。漫天的箕斗也格外的明燦,盯住一顆,竟看到周天在神奇的轉(zhuǎn)動。濕冷的氣透過衣服絲絲擊在皮膚上,很舒服。這顏色,這氣味,似乎飄蕩在海底了。如此想著,也仿佛就看見有水波折出的光,使這小天地迷離夢幻了。我要說,寧愿“受罰”。
記得文革時候,一個著名畫家流放到南方偏遠潮濕的村子里,侄子擔(dān)心他關(guān)節(jié)不好,常寫信安慰他,他卻說:這兒的荷花真好!還有一個文學(xué)教授和音樂教授同時下放到農(nóng)村鍘草,一年后,文學(xué)教授不堪勞苦,死去了,而音樂教授依然精神飽滿。原來他一直是以4/4的拍子鍘草的。
我們自然沒有經(jīng)過苦,也不會受那樣的苦了。但在每一次被挑戰(zhàn),被阻礙時我們是否反思過自己有沒有那樣的心態(tài)。譬如早上,你是否發(fā)現(xiàn)上帝別有用心的讓所有的星星都把光灑在你身上?
點評:這是學(xué)習(xí)了《荷塘月色》后寫的一篇隨筆,有以下幾處可以借鑒:
(1)文章從早晨“受罰”跑步時的感受入手,用以小見大的方法揭示了應(yīng)以良好的心態(tài)對待生活的道理,引起了讀者共鳴。
(2)寫景極具特色,文章對教室、月光、操場等景物從色彩、形態(tài)、聲音、質(zhì)地等角度做了細致的描寫,有一種空靈之美,對朱自清散文的借鑒是比較成功的。
(3)結(jié)尾加入了對文革時期社會生活的聯(lián)想,使文章內(nèi)容更加充實,升華了主題。
(4)尾段畫龍點睛,又與標(biāo)題、開頭形成了照應(yīng),渾然一體。
指導(dǎo)教師薛吉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