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波
摘要謝稚柳先生提出了:借鑒是繪畫藝術的主要基礎之一。盡管有其歷史和領域的局限性,但其提出的“借鑒”是一系列活動的概述,包括了博覽、融合、比較選擇、分析定位等活動。而且當今藝術的多元化潮流更要求我們堅持兼容、博納加之有效的分析定位的借鑒方式。
關鍵詞借鑒博覽比較選擇分析定位
中圖分類號:J20文獻標識碼:A
1 謝文簡述
“借鑒”在如今已被很多人看作是一種簡單而高效并有點卑鄙的行為,這是因為人們更多的只是借而不去鑒,直接把他人的成果竊為己有。但當讀了謝稚柳老先生的《借鑒——繪畫藝術的主要基礎之一》后,不得不對這位老先生肅然起敬。謝稚柳老先生不但在其文章中明確了何為“借鑒”,而且也指出了借鑒什么和如何借鑒。
1.1他在文章中首先指出了借鑒的必要性
(1)他指出,人人都在經歷或感受著生活,而真正能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的人是不多的。他認為:“以觀察體驗的人與事物、山林、花鳥,來從事寫生,為描繪提供素材,這是一面;而要達到藝術創(chuàng)作,還需要另一面,這就是借鑒,對過去一切成果的借鑒?!?/p>
(2)他以臨摹名畫為例,指出了內容易于相同而筆墨難于一致,從而證明了只有依靠借鑒,認識它的規(guī)律,才能獲得典范的啟發(fā),來奠定藝術的基礎。
(3)他從眼與手的關系進一步論證了借鑒的重要。“到生活中去,這是一面;另一面,在于借鑒,到傳統(tǒng)的藝術流派中去,分析、揣摩和理解它,理解它的一切導致藝術形象的規(guī)律,借以提高藝術認識,這樣來領導手在現(xiàn)實的藝術創(chuàng)作上翻騰幻化,出現(xiàn)一個飛躍?!?/p>
(4)他從繼承與發(fā)展的關系闡述借鑒的必要,他指出:“陳與新是相對而言的,沒有陳就無所謂新,新正是從陳中出,新才能高妙;從陳中入,而不是抄襲,然后出新,這便不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p>
1.2他在文中也指出了借鑒的可能
他指出:“祖國悠久的繪畫傳統(tǒng),千百年來流傳來壁上、絹上、紙上的藝術精英,這一豐富的寶庫,將提供典型的借鑒,為現(xiàn)實創(chuàng)作奠定藝術表現(xiàn)的基礎?!?/p>
1.3如何借鑒
(1)借鑒,不是為了借鑒而借鑒,不是剽竊,為的是賦予現(xiàn)實的藝術創(chuàng)造所應吸取的藝術養(yǎng)料。
(2)要有比較、選擇。不是無條件的,而是在善于辨析、取舍精華與糟粕。
(3)要從不同時間的作品去借鑒(中國古今歷代名家);要從不同空間的作品去借鑒(借鑒西洋畫的色彩學);要從不同領域去借鑒(以文學作類比)。
2 借鑒在當今藝術領域同樣重要
當然,在這半個世紀以前的文章中難免有些觀點受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存在一定片面性,對于當今的藝術似乎有一定的距離。但我們拋開那些有局限性的語句,我們會發(fā)現(xiàn)謝稚柳老先生所強調的借鑒是十分的精辟,而且在當今社會其不僅適用于繪畫藝術也適用于幾乎所有的藝術門類。
2.1借鑒是一系列活動的概述
從謝稚柳老先生的文章中,我們能感到借鑒是一個十分復雜的活動。它包括了以下兩方面。
(1)相關領域的融合。除美術這一視覺藝術外,藝術還包含許多其他門類。我們不應把藝術的各個門類機械地隔離開來。
(2)比較選擇,分析定位。經過大量的視覺形象的積累,我們必須進行有效的篩選。通過對不同視覺形象的比較和和分析,同時結合自身的好惡對視覺形象進行選擇,從而明確大致的審美傾向。
2.2當今藝術的潮流與趨勢要求我們不斷借鑒
如今就全球而言,藝術的中心固然是在有著經濟和科學技術優(yōu)勢的西方。如今的主流是后現(xiàn)代主義,它是一種生活的態(tài)度,主張兼容的美學觀,其內容是混雜的,方式是綜合的,風格是自由的。后現(xiàn)代主義展示了極度寬容的態(tài)度,是人類對不斷解放的期望。
而在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20年間,現(xiàn)代主義、后現(xiàn)代主義一擁而入,再加之我們自身五千年的燦爛文明,使得我們接觸的藝術的潮流可謂是豐富,甚至是混亂。在這樣的局勢下,堅持兼容、博納加之有效的分析定位的借鑒方式是不可少的。大量的接觸并感受不同的視覺形象,不但能從這大量的視覺形象中了解到這一時期的藝術潮流,同時為自己個性特征的明確奠定了基礎,也為個性化創(chuàng)作奠定了基礎。
借鑒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并且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更需要借鑒,科技的進步為我們進行借鑒帶來了不少的便利,但也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我們不得不在繁雜的信息中去尋找那些真正對我有用的信息,這要求我們不只是借更需要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