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韶
時值上午第四節(jié)課,同學們早已是饑腸轆轆了。用生物學方面的術語來說,就是體內(nèi)的能量消耗得差不多了。
剛走上講臺,同學們有聲無力地喊了聲:“老師好!”本來我想讓他們重新喊一遍,但后來一想算了,畢竟還是初為人師,能忍就忍吧!今天上的是《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zhì)》,重點是記憶一些糖類的種類,與我們的生活實際貼得非常緊,何不趁著這個機會借題發(fā)揮呢?
于是我靈機一動,“想必大家一定餓了,是吧?”“是的,是的?!钡紫乱魂嚫胶?甚至還有一些喧嘩,有的還在吹口哨,我沒有理睬?!凹偃缥医o你米飯、牛肉和肥肉,請問你會選擇哪一種來盡快補充能量?”底下開始議論紛紛,幾個調(diào)皮的也開始思考,看來學生對這節(jié)課還是表現(xiàn)出極大的熱情。于是我就因利勢導,“請大家看看教材上問題探討中的這幅插圖,想一想插圖中的這些食物能量一樣嗎?”學生們又一次興奮了,剛才只是口述,比較抽象,現(xiàn)在看看教材上這些食物插圖,就差沒流口水了??磥?這節(jié)課引入的非常好。于是我就很順利地進入了主題。
再比如,在教學細胞的增殖時,有些概念比較抽象,如染色體、染色單體和DNA的數(shù)目問題,好多同學都對此頭痛不已。我在教學中因沒有筆記本電腦,所以不能像其他老師那樣用多媒體展示一下,學生就能輕易地理解。對于這些抽象的、不好描述的事物,我也是化抽象為具體,盡量與我們的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間期染色體呈“X”型,前期呈剪刀型,也只有這兩種形狀可以分成兩個完全相同的部分,而且這兩個完全相同的部分是經(jīng)過復制形成的,類似于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的雙胞胎姐妹,就像兩個連體嬰兒一樣,所以我們把它們叫做姐妹染色單體。一旦這兩個分開以后,就不能叫做姐妹染色單體,只有叫染色體。這樣一講解,學生就很容易理解了。
還有再講動物細胞有絲分裂和植物有絲分裂的區(qū)別時,除了有中心體發(fā)出星射線形成紡錘體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區(qū)別就是動物細胞有絲分裂末期細胞質(zhì)一分為二的方式,叫做縊裂。可能這樣簡單的描述,學生很難理解。既然叫做縊裂,里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字,那就是縊,什么是縊呢?學生搖搖頭,說“不懂”。沒關系,我們給“縊”這個字組詞,一堂生物課竟然成了一節(jié)語文課。有的同學開始查字典,馬上課堂活躍了。有的同學說“自縊”,好。自縊就是自殺,就是用繩子打個結(jié),然后套在脖子上。同理,動物細胞細胞質(zhì)的分裂就好比用一根打了個圈的繩子套在這個動物細胞上,然后向兩邊一拽,這樣一個動物細胞就變成了兩個。學生恍然大悟。
我個人認為,新教材與老教材的一個很明顯的進步,就是增加了一個很有特色的欄目——問題探討。通過對問題探討的討論,進行課前熱身運動,可以很順利地進入主題。在實際教學中,也可以不受教材內(nèi)容的限制,盡量從我們的身邊的實際情況入手,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分析,這樣才能將同學們的興趣提上來。
作者單位:安徽省懷寧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