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曄
摘要本文認為市場經濟作為由市場配置資源的經濟,其行為的本性是利己。在市場經濟行為中,為己利他是善的,損人利己是惡的。市場經濟對傳統(tǒng)道德總原則及其理論具有證偽和部分證實的作用。
關鍵詞市場經濟道德原則善惡
中圖分類號:F123.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1-249-01
一、市場經濟行為的本性
所謂市場經濟行為,即市場經濟人的行為。經濟學表明,每個商品生產經營者的行為目的,都是為自己賺取利潤,為了實現(xiàn)利潤最大化,價值最大化。反之,每個商品消費者的行為目的,則都是為了自身滿足,為了實現(xiàn)效用最大化,使用價值最大化。合而言之,一切市場經濟行為目的,便都是為了利己,為了實現(xiàn)利益最大化,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固有規(guī)律。
市場經濟行為目的都是為了利己。《新韋氏國際大辭典》寫到:“經濟人,這是對人的一種假設,假設人可以免除那些利他的情感和動機的干擾,進而可以非常自私地追求財富,以及財富所能帶來的各種享樂。”經濟人是一種假設,并不是說經濟人尚未被證實,而是說在現(xiàn)實生活中并沒有純粹的經濟人。因為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僅僅生活于市場經濟領域,即使一個市場經濟行為再多的人,他也要種種非市場經濟行為,如談情說愛、孝敬父母、愛護子女等。一個人完全可能慷慨無私,但那一定不是在市場經濟領域。
總之,市場經濟、經濟人的行為目的是完全利己的。這是市場經濟行為的基本性質。對于這一性質,馬克思曾有深刻論述:“只有個人B在用商品b為個人A的需要服務的時候,并且只是由于這一原因,個人A才用商品a為個人B的需要服務。反過來也一樣。每個人為另一個人服務,目的是為自己服務;每個人都把另一個人當做自己的手段互相利用?!?/p>
二、市場經濟行為的善惡與道德原則
依據市場經濟行為的本性,對市場經濟行為的善惡我們已可作初步區(qū)分。
(一)市場經濟行為中的善與惡
道德之真正目的是:增進社會和每個人利益。市場經濟行為具有兩大類型:為己利他和損人利己。為己利他的市場經濟行為因為其能夠增進社會和每個人的利益而符合道德目的和道德終極標準,因此是善的;損人利己的市場經濟行為因為其減少社會和每個人的利益而不符合道德目的,所以是惡的。就市場經濟行為的總和來說,或者就絕大多數(shù)人的市場經濟行為來說,為己利他的行為必定多于損人利己的行為,否則每個人從市場經濟中所遭到的損害就必定多于所得到的利益,市場經濟便注定崩潰而不可能存在了。對此,亞當·斯密有過深刻的表述:“每個人都不斷地努力為他所能支配的一切資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確實,他所追求的是他自己的利益而不是社會的利益。但是,他對自己利益的追求自然會——毋寧說必然會——引導他選擇最有利于社會的用途。”
由此可見,為己利他與損人利己便是規(guī)范一切市場經濟行為的全部善惡原則:為己利他是一切市場經濟行為應該如何的唯一的善原則;損人利己是一切市場經濟行為不應當如何的唯一的惡原則。前者是唯一正面的道德要求,后者是唯一負面的道德要求。這一要求的最低限度是為己利他多于損人利己。這一要求的最高限度是使損人利己不斷減少以至于零,從而使一切市場經濟行為都達到為己利他境界,這是市場經濟存在發(fā)展的理想狀態(tài)。
(二)市場經濟行為的道德原則及人格保障
無私利他作為人類最崇高最美好的道德原則,只能是非市場經濟的道德原則,而不可能是市場經濟的道德原則。但它卻可以成為市場經濟行為者的道德原則。因為任何一個市場經濟行為者,都不可能僅僅是經濟人,他必然既是經濟人,又是社會人。當他是經濟人而生活在市場經濟領域時,他只應當遵循為己利他原則;但當他是社會人而生活在非市場經濟領域、從事非經濟活動時,他則應當遵循無私利他原則。不難看出,一個人作為社會人如果對無私利他原則遵循得越好,當他是經濟人時,他對為己利他原則遵循得就越好。反之,一個社會人對無私利他原則遵循得越不好,他損人利己的行為便越多。試想,作為社會人如果十分樂善好施、經常無私利人,那么當他經商時,他怎么能欺詐拐騙、損人利己呢?反之,他作為社會人無惡不作、從不知無私為何物,那么當他經商時,又怎么能不欺詐拐騙、損人利己?這一關系告訴我們,無私利他雖不是市場經濟道德原則,卻是市場經濟存在與發(fā)展的人格保障、人格前提、人格條件:為己利他是市場經濟的道德原則,無私利他是市場經濟的人格保障。
三、市場經濟行為對傳統(tǒng)道德的印證
所謂傳統(tǒng)道德,即指兩千年來一直占據統(tǒng)治地位的傳統(tǒng)道德總原則及其理論——儒家、墨家、康德和基督教所代表的利他主義。這一原則認為:只有無私利他的行為才是善的,而只要目的是為了自己,則不論如何有利社會及他人,都是惡的。這樣,利他主義的道德原則便與市場經濟發(fā)生了矛盾:如果利他主義的道德總原則是及其理論是優(yōu)良的、正確的,那么,市場經濟行為便統(tǒng)統(tǒng)是不道德的、惡的。市場經濟行為顯然不可能都是不道德的,惡的。這種矛盾只能意味著:利他主義道德總原則及其理論是惡劣的、錯誤的。所以,市場經濟對于道德總原則及其理論具有一種證偽作用。
另一方面,傳統(tǒng)道德總原則乃是規(guī)范一切行為應該如何與不應該如何的善惡原則,因而也就包括市場經濟行為的善惡原則;否則,它就不是規(guī)范一切行為善惡的道德總原則了。這樣,一種道德總原則如果是優(yōu)良的,那么,它們便可解決市場經濟善惡原則難題;并通過這種解決,使其優(yōu)良性和真理性得到部分證實。
可見,市場經濟是一種能夠證偽與部分證實傳統(tǒng)道德總原則及其理論的事實。因此,研究市場經濟善惡原則,乃是道德總原則理論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推演和驗證,是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