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雪斐
摘要:在科學課中,經(jīng)常碰到解暗箱的實驗,也就是一類比較抽象的演示實驗,而此類實驗,一直是我們科學教學中的難點,原因初中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很弱,對于暗箱缺乏主動而有效地思維建構(gòu)能力?;谶@一原因,本文通過利用實驗模型、變演示實驗為學生分組實驗、運用類比法等幾方面來有效地處理暗箱實驗。
關鍵詞:暗箱實驗;課堂教學;有效處理
科學是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習科學有許多方法,觀察實驗則是最根本的方法,但是,在課堂上,有許多實驗是無法實現(xiàn)的,也就是說,在科學課中,經(jīng)常碰到解暗箱的實驗。教師在面對這類課的教學時,常常感到很被動,原因是,初中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很弱,對于暗箱缺乏主動而有效地思維建構(gòu)能力。而如果直接把暗箱打開,毫無疑問又不可能達到老師預期的教學目標,那么,如何在科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地處理暗箱實驗呢?本人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實驗教學的有效性的處理的幾點體會。
一、 采用模擬實驗,提高暗箱實驗的教學效果
在課堂上,有許多實驗是無法實現(xiàn)的,有關人體的實驗就是這樣,在教學中,我們無法直接用人體來進行有關實驗。人體是一個暗箱,在課堂上,不可能直接打開人體這個暗箱,看清楚里面究竟有些什么,以及體內(nèi)器官究竟怎么活動的,這就使得有關人體許多知識的教學,教師只能利用圖片或動畫,以講授的方式來進行,從而使得教學效果打了折扣。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巧妙地設計了一個模擬實驗,利用實物模型與人體呼吸機制的認識。所謂模擬實驗是根據(jù)相似理論,先設計與自然事物和自然現(xiàn)象及其發(fā)展變化過程相似的模型,然后通過對模型的實驗和研究,間接地認識事物的性質(zhì)和規(guī)律性。
例如,我在講述人體肺部的壓強的變化是通過怎樣的途徑來實現(xiàn)變化時,首先讓學生做吸氣和呼氣動作,感受胸腔的變化,然后用模擬實驗來完成這個實驗。由于膈肌變化導致容器中壓強變化,空氣進出容器(氣球體積變化)的過程,然后在利用動畫課件,顯示呼吸運動整個過程中人體內(nèi)部發(fā)生的各種變化,原本比較抽象的實驗,通過我較形象的實驗模型的演示,相信學生容易接受枯燥的知識。由此可見,模擬實驗在科學研究和科學教學中是十分有用的,教學中由于引入了模擬實驗避免了教師“一言堂”的現(xiàn)象,使學生變被動聽講為主動地探究,同時,還能增加課堂教學的說服力,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二、 變演示實驗為學生分組實驗,有效地體驗暗箱實驗
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或用眼睛看科學?!敝挥畜w驗和實踐,才能有所創(chuàng)新。把我們的感受告訴學生,不如讓他們在活動中親身體驗。學生在自己說服自己,自己感受自己,自己戰(zhàn)勝自己的活動體驗中,能更快捷地走向成熟?;谶@種思考,在實驗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把凡是新教材中的演示實驗最大限度地轉(zhuǎn)化為學生分組實驗。
例如,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實驗基礎上,用推理想象的方法概括出來的,又因為學生由于局部的經(jīng)驗,存在著力是維持運動的原因的前概念。這一前概念對于建夠“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這一思想會起到阻礙作用,對于這種暗箱實驗問題,我并沒有直接將正確的結(jié)論強加給學生,而是先讓學生暴露自己錯誤的前概念。在這基礎上我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通過有控制的實驗獲取正確的結(jié)論。具體片段如下:在“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教學中,以往“斜面實驗”都是教師在講臺上做演示實驗,學生觀察,小車在不同的水平面的運動情況。然后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在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小車運動的距離不同?再跟學生一起得出:平面越光滑,小車運動的距離越大。在這個過程中,且不說實驗能否是全體學生都能觀察清楚,而且操作的可靠性不夠強(如小車在斜面上是否都是靜止下滑等),更主要的是學生沒有主動參與到這個實驗中,沒有深刻的體驗。為了更好地理解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我引導啟發(fā)學生來探究“運動的小車所受摩擦力越來越小的時候,小車的運動速減小的更快還是更慢?如果這個問題弄清楚了,就可以順著這個方向推理想象,得出并理解牛頓第一定律。所以,這個問題的探究過程必須是學生親自動手來理解體會。通過學生分組實驗,根據(jù)他們的實驗、觀察、思考,提出了實驗中要收集那些證據(jù)來證明假設是否成立,提出了該如何控制好實驗變量,如讓小車從相同高度滑下,小車開始下滑時給小車的力要相等,水平面上的粗糙程度要控制好,毛巾要注意正反面要統(tǒng)一好等,這些都是學生在動手過程中體會到的。如果沒有讓他們自己親自做實驗,就不會提出這樣的真知灼見。有了前面的動手實驗的基礎,后面的推理過程也顯得順利成章,這要得益于學生真正理解了整個實驗過程,即當摩擦力越來越小的時候,小車的速度是減小的越來越慢。則當摩擦力為零時,小車的速度就不變了。牛頓第一定律本身就是一個在理想狀態(tài)下的運動定律,對學生來講也是比較難的一個內(nèi)容,但是通過這樣的實驗探究,學生體會了這個定律得出的過程,因此他們對這個定律理解的越深刻,掌握得越好。通過這樣探究性實驗活動,不僅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形成自主學習的內(nèi)動力,并且?guī)椭鷮W生形成科學概念,獲得科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實驗能力。增強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三、 巧妙運用類比方法,有效地處理暗箱實驗
教科學的關鍵在于教會學生科學地思維,類比是人類探索未知事物有效的思維方法,也是聰明人經(jīng)常運用的思維方法,它能夠幫助我們觸類旁通,將表面上看上去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物建立有機的聯(lián)系。在教學課堂中,有效地利用類比的思維方法來啟發(fā)學生進行思維活動,讓學生試著去探索,借助直覺思維和聯(lián)想思維,引出一個新的概念,從而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能力和推理意識,激發(fā)了學習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電壓的測量”一節(jié)教學中,對電壓概念的建立,對初中學生來說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若直接給出定義,學生很難理解,這時候,我巧妙運用類比方法,很輕易地解決實驗暗箱問題。我是先讓學生看“抽水機抽水示意圖(圖1),與學生一起了解圖中出現(xiàn)的主要設備和工作過程。然后再展示一個簡單的實物電路圖(圖2)并將這個電路轉(zhuǎn)化成如圖4電路,教師要求學生根據(jù)圖1和圖3的相似性分組寫出兩個圖相對應的內(nèi)容,并填寫在學習任務單上的表格(表格略)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以現(xiàn)實生活中的水路作為類比對象,創(chuàng)設了“水路”與“電路”的類比情境。這種做法不但使教學過程的設計合乎科學的邏輯,而且并不影響知識目標的達成,更重要的是它能使學生的科學思想得到有效的訓練。
總之,暗箱實驗是比較抽象的演示實驗,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實驗教學中應該大膽嘗試,通過實驗真正做到:“學生力所能及,教師避之;學生力所難及,教師助之;學生力所不及,教師為之”的新課程理念。所以,加強科學實驗中的暗箱實驗教學,是提高科學質(zhì)量的十分有效的途徑,對提高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很有幫助,能為學習高中知識打下堅實基礎。因此,初中科學教學中,應大力推廣加強和優(yōu)化科學實驗教學,從而進一步提高科學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鄭青岳.科學課程100個教學案例[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7.
[2]孫大君.展現(xiàn)驗證性實驗的探究魅力[J].科學教育,2004(9).
[3]張?zhí)鞂?新課程與課堂教學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劉鋒.對物理教學中科學探究的一些認識[J].物理通報, 2005 (3).
(樂清市蒲岐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