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月瑤
摘要本文通過比較仲裁第三人和仲裁協(xié)議第三人,訴訟第三人的概念,由此介紹并分析了贊同和反對設立仲裁第三人的理論爭議。
關鍵詞仲裁第三人意思自治
中圖分類號:D9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6-170-01
仲裁第三人是指,“非仲裁協(xié)議的表面簽訂者,由于合同或其他財產關系,對仲裁標的或相關的財產權益有獨立請求權,或雖無獨立的請求權,但仲裁的結果與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而主動申請參加、或被仲裁當事人要求追加、或被仲裁庭通知,加人到即將開始或已經開始的仲裁程序中的當事人?!雹?/p>
一、仲裁第三人與相關概念的辨析
(一)仲裁第三人與仲裁協(xié)議第三人
仲裁第三人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情形:仲裁協(xié)議的第三人、裁決執(zhí)行當中的第三人以及仲裁程序進行過程中的第三人。仲裁協(xié)議第三人是指,非仲裁協(xié)議的簽署方,因法律的規(guī)定及運行所產生的特定事實,如:代理、代位求償、合同主體變更、合同項下的權利義務轉讓等,成為原合同一方當事人(仲裁條款簽署方)的權利義務承繼者而受原仲裁協(xié)議約束。仲裁協(xié)議第三人完全可以依據現(xiàn)行相關法律的規(guī)定參加仲裁,無須借助仲裁第三人制度,仲
裁協(xié)議第三人有可能轉變成仲裁程序中的第三人也可能就是仲裁當事人。
(二)仲裁第三人與訴訟第三人
訴訟第三人分為“有獨三”和“無獨三”,“有獨三”類似于訴訟當事人,而“無獨三”的個人意愿在訴訟程序中是不被考慮的,只有判決其承擔一定的責任時才賦予其上訴的權利。那仲裁第三人是否也可以分為“有獨三”和“無獨三”呢?仲裁強調意思自治,如果也像訴訟中的“無獨三”那樣,是否參加仲裁程序由仲裁庭說了算的話,勢必動搖仲裁之契約性。而且,由于仲裁是一裁終局的,所以即使裁決“無獨三”承擔實體義務,“無獨三”無其他途徑維護自己的權利,這有違正義價值。
二、設立仲裁第三人的理論爭議
贊成者的理由可以歸納如下:第一,仲裁準司法性的擴大理解,仲裁協(xié)議的效力,仲裁員的權力,仲裁裁決的承認和執(zhí)行等的依據均來自于國家法律,因此仲裁員可象法官一樣,依案件情況追加第三人參加仲裁。第二,商事仲裁協(xié)議效力的擴張,基于特定事由導致商事仲裁協(xié)議的效力擴張到商事仲裁當事人以外的人。有學者形象地將其稱為“長臂仲裁協(xié)議”,②其效力不僅及于傳統(tǒng)的協(xié)議簽字方,還將其擴大到未簽字方。
反對者的理由有二:其一,仲裁有非公開的要求,仲裁當事人由于某些理由,商業(yè)秘密或是商業(yè)信譽,不希望爭議的細節(jié)公布于世,如果第三人可以參與仲裁程序,仲裁的這一相較于訴訟公開的優(yōu)勢就會失去,有違當事人采取仲裁方式解決糾紛的初衷。③其二,仲裁的意思自治和合同關系是關鍵,“只有合同的當事人才能成為仲裁的當事人”,由于第三人與仲裁當事人之間并沒有簽訂仲裁協(xié)議,此時第三人參加仲裁程序就有違仲裁的自愿性原則。
上述觀點有合理面也有失偏頗,仲裁是具有準司法性,但如果將仲裁的準司法性作任意的擴大理解,必將損害仲裁自由、民間的特性。有學者提出:仲裁立法可以賦予仲裁庭追加第三人的權力,但在一個民主國家,這將侵犯普通公民的訴權。權利可以行使,也可以放棄,但不可被限制或剝奪。當事人通過達成仲裁協(xié)議放棄了訴權,但仲裁協(xié)議的非合意方卻并沒有放棄訴權,第三人可以基于訴權拒絕參加仲裁。④
而仲裁具有私密性并不成其仲裁第三人制度不能設立的理由,仲裁第三人是對仲裁標的或相關的財產權益有獨立請求權,或雖無獨立的請求權,但仲裁的結果與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人,仲裁具有私密性并不表明除了仲裁當事人之外的任何人都不能知道有關爭議內容,第三人參加仲裁也不代表仲裁程序的公開。其次,以意思自治為排除仲裁第三人參加仲裁過于絕對化,如果將仲裁第三人制度建立在意思自治的基礎上,即讓當事人和第三人在仲裁程序開始后基于實際需要對第三人參加仲裁達成一致意見。很多爭議也只有將與爭議密切相關的第三人拉入到仲裁程序中才能完滿解決,很多時候當事人也希望第三人加入。
三、仲裁第三人制度設立的法律障礙
仲裁第三人的國際規(guī)定并不普遍,中國現(xiàn)在沒有關于仲裁第三人的規(guī)定。按照中國仲裁法,“沒有仲裁協(xié)議,一方申請仲裁的,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雹莶豢珊鲆曉O立仲裁第三人仍存在著很多法律障礙:
首先,當事人和第三人之間沒有仲裁協(xié)議,第三人很難加入到仲裁程序中。盡管至今仍未形成仲裁性質的國際社會普遍接受的統(tǒng)一觀點,但仲裁的基礎是當事人之間的合意卻是公認的。⑥仲裁庭權力有限,仲裁庭沒有超越仲裁協(xié)議或仲裁程序的權力來追加非仲裁當事人為第三人。
其次,如果同意第三人參加仲裁的話,會使仲裁程序紛繁復雜,與仲裁快捷、低廉的特點大相徑庭。仲裁能充分發(fā)揮當事人的自主權,如果在仲裁程序中加入一個第三人,那么此第三人也應具有自主選擇權,如其對原仲裁當事人選定的仲裁機構、仲裁程序、仲裁規(guī)則或仲裁員等有異議,就應中止仲裁,重新進行選擇。這樣仲裁程序被時時重來,仲裁效率、公正的價值無從體現(xiàn)。
再次,無仲裁協(xié)議則對第三人做出的商事仲裁裁決無法執(zhí)行。申請法院執(zhí)行仲裁裁決需要當事人提供仲裁協(xié)議,如果裁決對其不利方以未訂有仲裁協(xié)議為由申請人民法院不予執(zhí)行或撤銷仲裁裁決,這是立法、司法資源的浪費。另外,全球化大背景下,很多通過仲裁解決的爭議都具有涉外性,這些情況可能需要外國法院承認和執(zhí)行仲裁裁決,各國仲裁立法均規(guī)定沒有仲裁協(xié)議是撤銷仲裁裁決的法定理由?!都~約公約》第5條規(guī)定裁決執(zhí)行對象的當事人若證明裁決涉及仲裁協(xié)議所沒有提到的爭議,法院可以根據該當事人的要求拒絕承認和執(zhí)行該裁決。所以設立仲裁第三人制度還需有外國法院承認與執(zhí)行仲裁裁決的條約配套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