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莉
叔本華曾經把作家分為流星、行星、恒星三類:第一類的時效只在轉瞬之間。你仰視而驚呼:“看哪!”——他們卻一閃而逝。第二類是行星,耐久得多。他們離我們較近,所以亮度往往勝過恒星,無知的人以為那就是恒星了。但是他們不久也必然消逝;何況他們的光輝不過借自他人.而所生的影響只及于同路的行人。只有第i類不變,他們堅守著太空,閃著自己的光芒,對所有的時代保持相同的影響,因為他們沒有視差,不隨我們觀點的改變而變形。他們屬于全宇宙,不像別人那樣只屬于一個系統(tǒng)。正因為恒星太高了,所以他們的光輝要好多年后才照到世人的眼里。
我們把其中的作家替換成教師,這句話同樣適用。那些曾經在教育土地上辛勤勞作,為學生茁壯成長施肥除草的平凡教師,難道不是他們所教學生的恒星嗎?他們也像太陽一樣,為那些看不到光明、失去信心、無法正常學習的學生帶來了光和熱,為那些徘徊在人生十字路口的靈魂指引了方向。當那些深受教師人格魅力、深厚知識素養(yǎng)、崇高師德感染的學生走上工作崗位的時候,他們還是對他們的恩師懷有深深的敬仰,恩師的精神正在他們身上靜靜地流淌,這難道不是恒星的力量嗎?
60一甲子,彈指一揮間,我們現(xiàn)在已經無法切身地體會到新中國成立之初那些經受無數磨難教師們的感受,但只要靠近他們,他們身上閃爍著對生活的樂觀、對人生的豁達的光芒,就會讓你感到溫暖。我所接觸的老一輩教育工作者都已退休多年,但仍舊心系教育,時刻關注著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他們身上所具有的嚴謹、執(zhí)著、認真的工作作風,仍然是需要我們用一生來學習和踐行的。
正是他們,讓我們知道,無論何時何地,認認真真從教、踏踏實實為師都是十分重要的,無論外界的誘惑有多大,學生如何變化,我們都不應該以任何理由拒絕學習他們的優(yōu)秀品質,因為在這樣一個普遍重視教育的時代,我們身上的擔子更重,如果沒有這些優(yōu)秀品質作為基礎,就很容易迷失自己。無法將這些優(yōu)秀品質傳承下去,也就意味著我們將失去教書育人最根本的東西,這是誰都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讓我們走近他們,傾聽發(fā)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從他們那里汲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