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資源稅研究文獻綜述

      2009-07-13 02:29:44李晶晶錢永坤
      當代經濟 2009年10期
      關鍵詞:資源稅文獻綜述礦產

      李晶晶 錢永坤

      【摘要】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目標的實現需要完善的資源稅稅收體系。本文在對國內外關于資源稅的研究進行分類、整理之后,列舉相關研究的具體內容,并在文章最后對國內外相關研究進行了總結和評價,以期為此領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資源稅 礦產 生產 文獻綜述

      資源是國家的一項重要財富。隨著資源產品價格的不斷攀升,產生的溢價絕大部分被計入資源類企業(yè)的利潤。低廉的資源稅率造成社會財富分配的不公平。與此同時,能耗和環(huán)境壓力已經促使發(fā)展戰(zhàn)略轉軌,節(jié)能減排、綠色經濟成為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目標。資源類產品帶來的贏利需要對環(huán)境破壞和國民財富流失作出補償。在這種環(huán)境下,人們對資源稅改革的呼聲日趨強烈,總結、歸納資源稅研究的文獻也就顯得非常有意義了。

      一、國外研究綜述

      國外關于資源稅的研究較多,包括資源稅對礦產生產的影響、資源稅稅收成本對組織決策的影響、州政府之間資源稅的競爭、資源稅的中立性、資源稅與鐵路系統(tǒng)收費的相互影響、壟斷競爭環(huán)境中可耗竭資源稅問題等等。

      Hotelling(1931)最早研究了可耗竭資源的最優(yōu)開采問題。他假設可耗竭資源的儲量是外生的,通過計算發(fā)現稅收降低了期初資源的產量,增加了后期的資源產量,也就是說稅收可以改變可耗竭資源在時間上的分布,這種改變稱為“時間傾斜”(Time-tilting)。因此,政府可以通過制定相關的資源稅收政策控制可耗竭資源的開采速度。以霍特林模型為基礎,P.Dasgupta等(1980)認為,競爭市場中資源價格變化越快,人們對資源的生產和消費速度也就越快。所以,政府可以通過制定稅收政策影響資源價格的變化速度從而達到控制資源開采速度的目標。通過總結過去50年石油利潤稅和銷售稅的變化,發(fā)現稅收對資源的開采影響主要依賴于人們對未來稅收的期望。Foley和Clark(1982)以美國主要的47家銅礦工廠為研究對象,通過模擬設定不同的有效稅率,發(fā)現相同稅率的變化對不同州地區(qū)銅礦生產的影響不同。隨著資源稅稅率的提高,政府稅收收益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Slade(1984)研究了對資源開采和加工兩個過程中征收的采礦稅、礦區(qū)使用費等稅收,模擬稅收變化發(fā)現,稅收對開采、加工的影響取決于稅收類型、稅收影響階段、對投入品和最終產品價格的影響以及稅收對開采、加工礦石的科學技術的影響。Villamor Gamponia等(1985)認為美國可耗竭資源的收益稅最有效,福利損失最小;單位稅和財產稅最無效,福利損失最大;而暴利稅的效率取決于基礎價格的選擇。在稅收負擔方面,70%以上稅收由生產者承擔,甚至生產者對財產稅和暴利稅的稅負已經超過100%。Long和Hans Werner Sinn(1985)認為稅收等因素引起的石油價格的突然變化不一定會改變公司的開采計劃。公司的期望彈性不同、市場利率不同、工資水平變化率不同,開采公司的供給就不同。石油開采公司的決策主要取決于對未來石油價格的期望。Margaret E. Slade(1986)認為資源稅對可耗竭資源開采的影響取決于資源稅率的變化率與市場利率的大小:資源稅率的變化率大于市場利率會加快人們對資源的開采,相反就會延遲人們對資源的開采,有助于對資源的保護,如果二者相等對資源的開采就不會產生影響。

      二、國內研究綜述

      國內研究資源稅的專家學者很多,他們大多是從理論上分析我國現行煤炭資源稅實施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改革建議,以對資源稅和礦產資源補償費的研究為主。下面三種觀點囊括了國內大部分學者對資源稅的研究意見。

      1、取消資源稅

      鮑榮華等(1998)認為礦產資源稅的實際征收違背了其開征的初衷,起不到調節(jié)礦山級差收益的目的;我國礦產資源稅與其他礦業(yè)稅收發(fā)生重復,建議取消征收資源稅或者仍保留此稅種,而采取零稅率征收。張舉鋼等(2007)認為我國的礦產資源稅并沒有實現其征收目的,也未體現國家的所有者權益,已經失去了其存在的理論基礎。建議逐步廢除資源稅,采用靠市場機制和明晰產權的方法完善礦產資源的有償使用,實現礦產資源的國家所有權。李顯冬(2006)也明確提出取消資源稅,完善資源補償費的征收,改革礦山企業(yè)增值稅,降低礦產企業(yè)所得稅基數等政策措施和建議。

      袁懷雨等(2000)認為資源稅“名不正”,礦產資源補償費“實不符”。因此,應取消資源稅和礦產資源補償費,開征權利金,由國家礦管部門征收。關鳳峻(2001)從土地的剩余征稅出發(fā),明確指出資源稅沒有立稅的理論依據,補償費理論解釋存在錯誤,也建議取消資源稅和現在的補償費,設立權利金制度。最初殷燚(2003)也認為,我國現行的礦產資源補償費和資源稅實際上是權利金的兩種不同表現形式。前者屬于從價征收的權利金,后者屬于從量征收的權利金,我國實際上在重復征收權利金,建議取消“稅”“費”,重新建立“權利金”制度。而后來殷燚等(2006)認為,對采礦權持有者征收絕對地租性質的資源稅可實現礦產資源的有償開采;對資源條件優(yōu)越者征收超額利潤稅(即礦產資源補償費)可使采礦者平等競爭,二者分開征收符合國際通行做法。

      2、將資源稅和礦產資源補償費合并

      王廣成(2002)認為,礦產資源補償費是對礦產資源開發(fā)后的部分超額收益的征收,資源稅是對礦產資源級差收益的征收,二者都是礦產資源價值的實現形式,所以,應將二者合一,以資源稅或資源租金的形式從量計征。龔輝文等(2002)提出完全相同的觀點。而肖興志等(2006)認為應當采取將礦產資源補償費、城市水資源費并入資源稅,完善資源稅收體系,擴大資源稅征收范圍,調整資源稅計稅依據,提高資源稅稅負水平。侯曉靖(2007)也認為我國現行的資源稅沒有達到最初制定資源稅的目標,資源稅的計稅依據、計征方法不合理,稅率過低等問題導致了資源的嚴重浪費。因此,建議合并資源稅和礦產資源補償費,擴大資源稅的征收范圍,并采用從價征收的方法。

      3、維持稅費分征格局,對資源稅進行改革

      趙嵐(1997)分析了從價征收和從量征收資源稅的優(yōu)缺點,建議我國應納資源稅稅額=應稅資源產品的實際產量×單位稅額×資源稅調節(jié)率,資源稅調節(jié)率=國家核定的資源回收率-企業(yè)實際的資源回收率+1。這樣可以通過稅收負擔的輕重鼓勵企業(yè)提高資源回收率,抑制企業(yè)采易棄難、采富棄貧,以多耗資源為代價換取低成本、高利潤的投機行為。程素萍等(2000)認為,資源稅征收額度應充分考慮礦石資源條件的差異及開采條件、地理位置和自然環(huán)境的差異,以實現礦山與其他行業(yè)以及同行業(yè)之間的平等競爭。馮菱君等(2003)也認為現行資源稅不利于對不可再生資源的合理開采、節(jié)約使用和有效配置,也不利于礦山企業(yè)的公平競爭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因而建議建立統(tǒng)一規(guī)范的礦山企業(yè)稅費體系。相反,張曉東等(2004)認為,在煤炭價格不斷攀升的背景下,資源稅負過低導致煤炭行業(yè)進入門檻過低,現行資源稅不能將資源級差收入及時足額轉化為國家稅收,而是轉化為企業(yè)和個人的暴利,這是出現礦難頻發(fā)和收入畸富畸貧的一個重要體制性因素。

      鄭愛華等(2000)認為,我國征收資源稅的理論依據不充分,與礦產資源價格內涵相沖突,也沒有考慮資源差異,所以,我國礦產資源稅費改革勢在必行。劉權衡等(2006)認為,把資源稅制度列入礦產資源有償開采制度內,就是對國民生產這一稅本征稅,而通常認為稅源應來自于國民收入而不應來自于稅本,因而認為征收“特別收益金”即“暴利稅”才是資源稅制度改革方向。段治平等(2005)認為礦產資源稅應該以利潤為基礎,按照礦產資源條件和開采回收率,核定資源稅率。張媛(2005)認為我國資源稅稅收范圍過窄,計稅依據不合理,這都會引起資源的嚴重浪費。建議擴大資源稅的征稅范圍,并且建議按儲量計稅。侯清俠(2007)認為煤炭資源稅應該建立與資源利用水平掛鉤的浮動費率制度,并且根據不同采區(qū)回采率實行不同的累進費率。而孫鋼(2007)提出稅、費性質不同,作用領域與發(fā)揮功能都不同,在我國目前經濟社會環(huán)境下,一味追求稅費合一不一定是明智的選擇。因此,他主張在今后較長的時期內,稅費并存應是我國資源稅制度改革的一個基本思路,各自發(fā)揮不同的調節(jié)作用,但是資源稅應實行“從量定額”與“從價定率”并存的征收方式。李新心(2008)則建議提高資源稅稅負,并且采用從價征收的方式。商藝(2008)也認為,我國資源稅應該由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并適當的提高資源稅稅率,這樣可以提高資源的使用成本,既有助于通過稅收調節(jié)資源利用,也有助于政府稅收的增加。任佳寶(2009)也建議,將資源稅計征方法由“從量征收”改為“從價征收”,并且根據資源的實際情況實行浮動稅率。

      三、對國內外相關研究的總結和評價

      國外對資源稅的研究系統(tǒng)、豐富,其中關于資源稅對生產的影響研究大多采用定量模擬的研究方法。他們通過構建目標函數,分析了資源稅對礦產資源生產、消費、政府收益的影響等等。國外學者通過定量研究認為,有些稅費會減少礦產的供給,延長礦產的生產時間,有些稅費會增加供給,加快資源的耗竭,因此,政府可以根據需要制定相關的稅收政策。

      相對于國外的研究結論,國內專家對資源稅的研究基本上都采用了定性的方法。這可能是因為國內外情況不同,國內構建模型的條件不具備或是模型構建的困難較大。對于礦產資源稅,國內專家學者主要有三種意見:一部分專家認為資源稅的實際征收違背了其開征的初衷,起不到調節(jié)礦山級差收益的目的,因此,建議取消資源稅;一部分專家認為資源稅和礦產資源補償費都是礦產資源價值的實現形式,都體現了礦產資源所有者權益,因此,建議將二者合并;還有一部分專家認為煤炭資源稅的存在是合理的,但是其征收方式不合理、稅率偏低、與價格脫鉤等原因造成了資源的嚴重浪費,這些專家建議以資源儲量為基礎征稅,或從量征稅改為從價征稅,或提高稅率等。

      【參考文獻】

      [1] Hotelling,H.The Economics of Exhaustible Resource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31.

      [2] Dasgupta,P.;Heal,G.M.;Stiglitz,J. E .The Taxation of Exhaustible Resources[J].Public Policy and the Tax System,1980.

      [3] 鮑榮華、楊虎林:我國礦產資源稅費征收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地質技術經濟管理,1998(4).

      [4] 張舉鋼、周吉光:我國礦產資源稅問題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2007(4).

      [5] 殷燚:適應資源性資產改革形勢維護國家礦業(yè)權資產權益[J].中國地質礦產經濟,2003(6).

      [6] 張曉東、王蒲成、楊志剛:談煤炭資源稅適用額度的調整[J].山西財稅,2004(3).

      (責任編輯:胡婉君)

      猜你喜歡
      資源稅文獻綜述礦產
      《礦產綜合利用》征稿啟事
      《礦產綜合利用》征稿啟事
      盤點2020國內礦產新發(fā)現(二)
      礦產勘查(2020年11期)2020-01-04 21:04:51
      對我國黃金資源稅立法的若干思考
      我國將24種礦產確定為戰(zhàn)略性礦產
      河北地質(2017年1期)2017-07-18 11:08:09
      現金分紅與掏空文獻綜述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08:36:08
      馬克思創(chuàng)新思想研究綜述
      科教導刊(2016年26期)2016-11-15 20:24:34
      Scratch教學研究綜述 
      軟件導刊(2016年9期)2016-11-07 22:36:58
      場外金融衍生品監(jiān)管制度研究文獻綜述
      7月1日起全面推進資源稅改革
      大社會(2016年4期)2016-05-04 03:41:18
      新平| 永平县| 双城市| 高淳县| 仪陇县| 襄汾县| 乌兰察布市| 庆阳市| 天津市| 晋州市| 汝州市| 通河县| 榆树市| 镇巴县| 房产| 县级市| 达尔| 探索| 敦煌市| 城步| 高邑县| 定襄县| 民县| 梁山县| 宜昌市| 英山县| 宁津县| 南平市| 封丘县| 中超| 嘉祥县| 恭城| 隆德县| 德江县| 红河县| 濮阳县| 集安市| 陕西省| 遂川县| 麻阳| 浦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