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雪峰
信息素養(yǎng)主要包括信息獲取能力、信息分析、信息加工與創(chuàng)新能力。目前我國正大力加強基礎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力度,信息技術教育的全面啟動給我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階段的計算機教育應注重學生信息意識、信息道德、信息技能等基礎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這樣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早日與國際信息教育接軌。
積極創(chuàng)設信息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意識
信息意識的教育應該使學生認識到人類生存的環(huán)境已經信息化,適應信息社會的需要,就必須主動地吸收信息營養(yǎng),使自身達到某種意義上的信息化。
1.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教學活動是師生間的雙邊活動,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一直是課堂的主旋律。優(yōu)化課堂教學手段,是調動學生情緒的方法,也是組織好課堂教學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信息技術教師基本功扎實,能準確地解答學生在信息技術領域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激發(fā)學生躍躍欲試的心理,就能輕松地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使之進入最佳思維狀態(tài)。
2.正視教育性游戲。游戲教學法借助與教學相關的游戲,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原本比較枯燥的信息技術基本操作課的教學可謂是對癥良藥,但是對于應用程序課來說很難找到適合的游戲,其運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教育性游戲對學生吸引力很大,如果我們適當?shù)卦谡n堂上引入一些教育性游戲,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加強信息規(guī)范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信息道德
隨著計算機網絡的發(fā)展和信息流的比特化,一些不良的信息也夾雜在其中,它們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這一切都是由于信息道德低下造成的。信息道德在人的信息素養(yǎng)中具有定向、動力、支配與調節(jié)作用,它主要包括人生觀、信息觀、道德情操、情商等,信息道德的高低好壞,決定其是否有利于社會。
1.學生自身道德意識的提高。所謂道德主體性就是學生能主動接受信息道德教育,并表現(xiàn)在自己的行為上。學生并非“囫圇吞棗”地、被動地接受,而是內化為自己的道德品質,這是對學生深層次的要求。為達到這個最終的目的,首先必須要讓學生樹立起正確的道德觀和遠大的道德理想。其次,由于青少年階段的學生道德認識還不夠完善,所以我們要不斷地加以引導,直至學生成為信息道德的主體。如學生用《Word2000》制作了精美的賀卡,便可引導他們在節(jié)日時送給爸爸、媽媽、老師或者長輩。
2.網絡道德意識教育的加強。眾所周知,網絡資源有高雅和低俗之分。因此,教會學生選擇,就成為提高學生信息道德素質的核心問題。在教學中,我先讓每個學生都學習《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其次,向學生推薦一些優(yōu)秀的學習網站和資源網站,并組織學生利用網絡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使學生正確使用網絡資源。筆者也身體力行,言傳身教,在不斷實踐中讓學生明白什么是責任,什么是義務,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學會選擇,提高信息道德判斷的能力。
采用多種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能
在計算機教學中應根據(jù)具體課程特點,注重學習方法的傳授,開設創(chuàng)造性的實驗,使學生學會使用文字處理工具、瀏覽器、搜索引擎工具、網頁制作工具和電子郵件等現(xiàn)代信息工具。借助于這些工具學生才能自由地在因特網上馳騁,獲得所需的信息。
1.任務驅動,明確探索方向。要向學生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任務,發(fā)揮它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引導作用。小學生應掌握的信息技術包括:知道計算機的組成;會用字處理工具寫稿;能夠用因特網瀏覽器、在線圖書館、電子郵件等方式,從眾多信息源中檢索和獲取信息。在具體教學實踐中,要突出任務驅動法,增強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機會,創(chuàng)造一個互動反饋的交流環(huán)境,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去探索、發(fā)現(xiàn)有關信息科學知識,掌握信息技能。
2.融會貫通,協(xié)作解決。學生學習了各種相對孤立的計算機技能后,仍可能對如何將各種技能整合在一起來解決難題和完成任務不知所措。而任務驅動教學法,一般可包括用多長時間,完成哪些工作,向誰遞交或發(fā)表怎樣的成果。這更需在計算機課程的教學中將各種孤立的計算機技能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并與學科教學和學生的作業(yè)聯(lián)系起來。如每逢節(jié)日,教師啟發(fā)學生用計算機做一個賀卡,將它打印出來或用電子郵件的方式送給同學或老師。學生利用學過的技能,從信息源獲取素材,加上自己的創(chuàng)意制成圖文并茂的賀卡,用E-mail發(fā)送給教師或同學。
3.整合應用,知識遷移。在計算機教學中應根據(jù)具體課程特點,注重學習方法的傳授,設法讓信息技術課程所獲的能力與語文、數(shù)學、科學、藝術等學科課程實現(xiàn)整合遷移,開設創(chuàng)造性的實驗,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獨立分析問題從而獨立解決問題。
小學的信息技術教育,只有注重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才能最大限度地確保學生既能掌握信息技術,又不至于在網絡環(huán)境下迷失方向,成為對社會有用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