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其重要性無人否認。張志公先生說:“語文教學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個‘老大難。而作文教學恐怕又是語文教學工作中的一個‘老大難?!钡c此相矛盾的是,在初中寫作教學的實際操作中,既沒有相應的教材可使用,也沒有科學的教學策略可供參考。一線教師大都根據(jù)自己的經驗和考試要求對學生進行寫作技巧指導。在大張旗鼓地進行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一再強調學生的主體性,一再強調要回歸學生本位,卻偏偏忽視了學生的寫作心理,及其對寫作教學效果的影響。鑒于此,我們在本校抽取了18個班級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調查,深入了解初中生寫作心理,試圖對寫作教學產生一點有益的啟發(fā)。
通過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初中生寫作心理具有復雜性、多變性、相對性、個體性等特征。首先,很多同學對寫作有一種很復雜的情感。一方面,他們喜歡寫作的感覺,另一方面他們又抱怨老師的命題限制、寫作的困難、靈感的缺乏等,這種對寫作的困惑心理直接影響著學生對寫作的態(tài)度。第二,初中三個年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很快,其寫作心理也容易曲折多變,別人的評價、教師的影響、自身的成熟,甚至某時某地的情境都有可能導致學生寫作心理產生變化。第三,初中生的寫作心理是相對小學生和高中生而言的,因而具有相對性。十四五歲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年齡,學生們開始消逝了小學時的天真幼稚,逐步走向成熟懂事;但另一方面,他們又沒有高中生的那種成熟的心態(tài)和老練的文筆。走過初中這段青澀的日子,相信他們會找到一條屬于自己的寫作之路,甚至形成自己獨特的文風。第四,學生之間的心理差異很大,不同的知識積累、家庭背景、個性特征等都影響著學生的寫作心理。這中間學生的個性對寫作心理和寫作能力的影響幾乎是最大的。比如生性豪放的學生,一邊口里喊著喜歡寫作,一邊卻不能很好地付諸行動,即使寫了,也只是敷衍了事而已;而性格細膩、內向的學生,大都比較喜歡寫作這種能淋漓盡致地表露內心世界的方式,能真切地寫出自我的真實感受。
而學生的種種寫作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學生的寫作能力產生影響。李海林教授曾說:“能力是一種非傳遞性的個性心理特征……能力是存在主體內部的一種素質結構,它不可能存在于主體之外。因此,他人的能力并不能外化從而實現(xiàn)不同主體之間的能力的傳遞。能力的生成必須通過主體內部的活動,從而在主體內部形成一種牢固的神經聯(lián)系?!钡拇_如此,同一位教師所教班級的學生,寫作能力會參差不齊,即使是原來小學時寫作能力差不多的學生,進入初中之后,不同的寫作心理,也會導致其寫作能力產生巨大差異。喜歡或愛好寫作的學生,能比較清楚地認識到寫作的作用,能具體感受到寫作的快樂,故能積極主動地寫作,且對自己的寫作能力有足夠的自信,容易進入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寫作狀態(tài)。而畏懼或厭惡寫作的學生,往往會放任自己的惰性,任由自己的寫作熱情銷蝕,甚至會產生強烈的自卑心理和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最終進入“畏懼寫作——寫作能力差——更加畏懼寫作”的惡性循環(huán)。
那么初中生寫作心理特征和寫作教學的關系如何?它能給寫作教學帶來什么啟示?這就得從寫作教學的程序說起。
寫作教學,是師生共同合作,努力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一種方式,它一般包括命題、寫作、批改和講評四個環(huán)節(jié)。從心理角度來看,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一般以教師為主導,直接命題,或者師生共同討論交流,確定題目,使師生心理最終得以趨同。第二環(huán)節(jié)是學生以自我為主體,在第一環(huán)節(jié)的心理指向下,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相對自由而又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思想、抒寫性靈的過程。第三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閱讀學生作文,揣摩、理解、感受學生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捕捉他們在這次寫作過程中的心理狀態(tài)及變化,并對其寫作結果和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價。第四環(huán)節(jié)是寫作教學效果的驗收和反饋,更是師生情感和心理的匯合交融,是對此次寫作教學的再認識與提高的平臺,也是下次寫作教學的起點和心理動因的力量源泉??梢?,在整個寫作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寫作心理跟教師的寫作教學是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但同時我們知道學生的寫作心理在短時間內是難以改變,也是無法改變的,我們能做的就是,研究學生寫作心理,隨時改變寫作教學策略,迎合學生的寫作心理,以達到寫作教學效率的最大化。
首先,不能忽視消極寫作心理對寫作教學的負面影響。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注重寫作技巧和方法指導,容易忽視學生的寫作心理困惑,而學生也很少向教師傾訴自己的寫作心理困惑,導致學生出現(xiàn)消極的寫作心理。消極的寫作心理常常有以下兩種表現(xiàn):一是那些基礎較差或抗拒寫作的學生,每次寫作前,就已經有了一種心理假設:“我不會寫,我寫不好的。”“寫作真是件麻煩的事,太討厭了?!痹谶@種消極的心理暗示下,他們的寫作熱情受到抑制,對教師的寫作指導會產生一種抗拒甚至厭惡、害怕的心理。二是有些學生對某次寫作命題不認同,認為這次寫作毫無意思,且毫無意義,就敷衍了事,對于教師的指導和評價也不理不睬。教師所搜集的材料引不起學生的興趣,教師精心準備的教學設計得不到學生的認同,教師的種種努力收不到應有的效果。于是,本應正常開展的寫作教學雙邊活動成了教師一人唱獨角戲,寫作教學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我們要及時解決學生的這些心理困惑,消除學生對寫作的抵觸情緒,使之朝良性循環(huán)的方向轉化。
其次,我們要重視積極寫作心理對寫作教學的推進作用。與其他教學活動相比,寫作教學更注重師生的雙邊活動,尤其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和積極寫作。學生對寫作興趣盎然,聽課時聚精會神,寫作時一絲不茍,竭盡全力,調動一切知識儲備,全身心投入,即使基礎較差,也能寫出自己比較滿意的作文。而那些語文素質較好的學生,更是如魚得水,信心百倍。他們認真搜集素材,積極參與教學雙邊活動,興之所致,文思如泉涌。學生的這種積極寫作心理,還能幫助教師實施開放式的課堂教學。在這里,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的教學將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需要進行:廣泛的命題形式,靈活的指導過程,多元的評價體系,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真正體會到寫作的樂趣。這樣,在學生的良性互動下,寫作教學的成功就有了可能。
然而,人的心理本身就是復雜而微妙的,初中生的寫作心理也不例外,除了初中生心理發(fā)展的個性差異外,單獨一位學生的心理也會出現(xiàn)自相矛盾的狀況。因此,初中教師在制訂寫作教學策略時,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寫作心理,根據(jù)社會發(fā)展對人的需要,從學生寫作心理出發(fā),在解除妨礙學生寫作的束縛的同時,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覺寫作意識和興趣,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寫作能力可持續(xù)發(fā)展。我們相信,只要把握好學生的寫作心理特征和寫作心理需求,選擇適合大多數(shù)學生心理的寫作教學策略,就能使學生的寫作興趣真正回歸到寫作行為本身上來。
(陳曉燕浙江省瑞安市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