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 曾
正值春暖花開。在姹紫嫣紅的圖書苑里,有一朵花分外耀眼,它就是韋志成教授的《論語原解典藏》。這朵君子蘭以高雅的氣質(zhì),散發(fā)著特有的幽香。
韋教授用三年多時間,三易其稿,在對《論語》的“原解”上狠下功夫。對于這本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書”,儒家思想最重要的著作,他既不搞“我注六經(jīng)”,繁瑣考證。也不搞“六經(jīng)注我”,肆意發(fā)揮,而是回到文本的歷史語境和創(chuàng)作語境中去尋覓歷史鮮活的一面,體味原汁原味的意義??鬃又v的每一句話,都是有所為而發(fā),有所指而講,力求揣摩他說話的語境。體會孔子的心境,揭示孔子話語背后的真實意蘊。例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泰伯·9》),有人認為這是孔子大搞愚民政策,其實是斷句有問題,如果根據(jù)原創(chuàng)語境,斷句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蹦且馑季秃苊鞔_了:“可以征用老百姓勞役的時候,就讓他們遵從安排;不能征用老百姓勞役的時候。就要懂得他們的難處。”這不僅體現(xiàn)孔子愛民惜民的用意,而且表現(xiàn)了他仁政的思想。又如“子罕言利與命與仁”(《子罕·1》),如果體會一下創(chuàng)作語境,斷句為“子罕言利,與命,與仁”,即孔子很少談?wù)摴?,卻贊成天命和仁德?!叭省保强鬃铀枷氲暮诵摹H鍖W的根本。儒學就叫“仁學”,他幾乎天天講,在不同場合、不同時間,針對不同事件講“仁”,在《論語》中就講了一百多次,怎能說他“罕言”仁呢?
再如,對“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陽貨·25》)的斷句與理解歷來爭論最大,簡直冰火不容。如果從當時的歷史語境來看。勿庸諱言,這話確實是輕視婦女。我國古代社會從母系轉(zhuǎn)為父系后,尤其到了周朝確立了禮制,男尊女卑是禮制的核心?!洞蟠鞫Y記·本命》說:“婦人。伏于人也”,“女者,奴也”,“在家從父,出則從夫,夫死從子”,婦女在家庭和社會的地位相當?shù)拖拢荒芊挠谀腥?,服?wù)于男人,是男性的附庸。孔子不可避免地接受了當時社會的主流意識,認為“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就不怪了。所以,韋教授在解讀中堅持一個原則。不誣古人,不誤今人與后人。還歷史的真實面目,還古人的實際境遇。
在解讀中。他還原一個真實的孔子。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韋教授認為孔子首先是一個人,既不是妖魔也不是神:然后他是一個無父無母的孤兒,自學成才的青年;接下來是一個教書先生,整理古籍的文化人。歸納起來,孔子有“三個第一:中國古代第一大圣人,他的道德高尚,學問淵博;他是中國古代第一個偉大的教育家,他創(chuàng)辦私學,提出有教無類的教育綱領(lǐng),實行啟發(fā)式教學,有學子三千,賢人七十二;他是中國古代第一個文化巨人,他訂《禮》《樂》,修《詩》《書》,序《周易》,作《春秋》,司馬遷有明確記載,范文瀾有翔實考證。他所整理和編寫的這六本書。是為了教學生用的。使中國文化能夠薪火相傳。這六部經(jīng)典,任何一個人只要修訂其中一部就不簡單,何況有六部呢?因此,中國文化自孔子以前。因孔子而傳;自孔子之后,因孔子而開。
儒學——中國古代意識形態(tài)的第一顯學,歷史選擇了儒學,儒學推進歷史,這是兩干多年來的歷史事實。歷史是不能重寫的,《論語》展示了仁——禮——樂的思想體系。仁,以修己為中心,一以貫之的是“忠恕”之道:對自己,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對別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心性內(nèi)修的基礎(chǔ)上,追求成圣成賢的理想人格。這樣,儒學便是修養(yǎng)之學,人格之學,做人之學。禮是當時社會的政治倫理?!皟?nèi)圣外王”,仁通過禮來實現(xiàn),國家進行禮治。禮包括三個層面的含義:一是思想觀念上的禮,弘揚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以來的文明禮治:二是行為規(guī)范上的禮,注重多種禮節(jié);三是典章制度上的禮,注意符合禮儀要求,以禮育人,以禮治國,儒學是禮儀之學,經(jīng)緯之學,治國之學。樂是以“中庸”“中和論”為基點的儒學審美論。《禮記,樂記》說:“樂者,天地之和也。”從“和”出發(fā),“君子和而不同”,把“仁”與“禮”結(jié)合起來,中和而平衡,起到整飭社會的作用。在“和”中,主體求得心靈與外界的和諧。所以安貧樂道。講究簞食瓢飲之樂,發(fā)憤忘憂之樂,體味仁者與智者之樂,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拼搏之樂,面對困境和失敗百折不撓之樂,超越自我得失的“知命”之樂,獲得生命效率之大樂。有終生之樂。無一目之憂。樂在其中,美在其中,其生命價值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梢?,儒學還是中庸之學,和諧之學,審美之學。這個體系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最寶貴的財富。
《論語》是中國最古老、最有價值的文化瑰寶,中國人的思想,諸如仁、義、禮、智、信、恭、敬等,奠不來源于此,它是珍貴的思想元典;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認識方式、價值取向、審美意識等。莫不定型于此,它是稀世的智慧寶典;中華民族的道德意識、生活準則、民俗習慣等,莫不從中找到根據(jù),它是難得的國學經(jīng)典。它的思想影響到中國社會,并且已經(jīng)滲透到中國人的血液中:它的語言,規(guī)范著中國人的語言表達,顯示出無限的生命力。
這本書體例新穎,注釋文字,直取適合語境的初始之義,不搞廣征博引,譯文遵從原文的意思,講求“信、達、雅”。解讀是本書的創(chuàng)新所在,一解篇章大意、每篇前有本篇概要,綜述本篇的基本內(nèi)容,每章用一句話概括大意,使讀者提綱挈領(lǐng),把握本章的真諦;二解文意,與孔子直接對話,按孔子的思路來閱讀,從而較為準確地了解孔子的思想:三解對歷史與現(xiàn)實的影響:四解相關(guān)資訊,援引相關(guān)材料,擴充視野,增進對經(jīng)文的理解。另外,書后附錄《讀(論語)做謙謙君子》《孔子生平簡譜》和《孔子的主要弟子》《孔子之光》,有利于了解孔子的人生歷程、心路歷程,領(lǐng)悟其人、其事、其言。
尤其可貴的是。作者嚴謹治學的態(tài)度,學習司馬遷寫《史記》的筆法,“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對《論語》中的章句文字,標點符號,都認真核校。例如,《論語》究竟有多少字?有的說有2萬字,有的說有3萬字,還有的說有5萬字。他認真數(shù)了5遍,它只有20篇,486章,15918個字。過去總說孔子周游列國。其實那不是“周游”,而是帶著政治理想“尋訪”列國。周游該多輕松呀,游山玩水,現(xiàn)在旅游多愜意呀!他是帶著學生到各國去推銷自己“仁義”的政治主張。結(jié)果到處碰壁,沒有哪一個國君接受他的主張。還經(jīng)常冒著生命危險??锶雵В瑏砣朔?,陳蔡絕糧,惶惶若喪家之犬。還有,過去很少有人談孔子的政治生涯,其實他從51歲到55歲為官,從基層做起,先為中都宰。治理一年,政績卓著,四方都向他學習:后升小司空,管理農(nóng)業(yè),農(nóng)業(yè)獲得豐收;又升大司寇,代理宰相職務(wù),贏得國家內(nèi)政外交的勝利。“夾谷會盟”,孔子事先有所警惕和準備,使齊國劫持魯定公的陰謀破產(chǎn),逼迫齊國歸還侵占魯國的鄆、汶陽、龜陰等土地。內(nèi)政上,為削弱“三桓”,果斷“墮三都”,強化了君權(quán),魯國大冶。齊國為離間孔子與魯君的關(guān)系,送美女80名。有花紋的馬120匹,君王迷戀歌舞,不理朝政,加之祭祀時不按禮儀將祭肉分給臣僚,孔子憤而辭官。道不同,不相為謀,表現(xiàn)出崇高的精神境界。
毋庸置疑,孔子對中國的貢獻是巨大的,對世界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終其一生研究孔子,認識到孔子的地位及其影響,激情滿懷地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宋代宰相趙普談到治國的經(jīng)驗時,堅定地說,“半部論語治天下”。高度概括了孔子思想安邦定國的作用。2005年9月,聯(lián)合國正式捌準在全世界設(shè)立“孔子教育獎”,褒獎世界上對教育事業(yè)作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目前。孔子學院遍布世界,有270多所,該學院以學習漢語為主體、傳播中華文化。
總之,《論語原解典藏》是一本好書。樸實無華,它的君子蘭風度給人以深刻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