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慶彬 朱波涌 陳規(guī)寧
摘要:提取散落于文史資料中的近代女子體育教育思想的記錄,厘清其價值脈絡(luò),為當(dāng)代中國女子體育教育提供借鑒。研究認為,中國近代女子體育教育思想有:培養(yǎng)賢妻良母;保國強種、救亡圖存;強健體魄、關(guān)照身心;追求平等的體育權(quán)利。上述4種思想中,前兩種思想屬“保家國”價值思路;后兩種思想屬“保自身”價值思路,兩種價值思路既碰撞,又交融。
關(guān)鍵詞:體育史;女性體育;體育教育思想;中國
中圖分類號:G80-05文獻標(biāo)識碼:A文章編號:1006-7116(2009)06-0072-03
Transmutation of the view of values of ideas for modern women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a
SUN Qing-bin,ZHU Bo-yong,CHEN Gui-ni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Yulin Normal University,Yulin 537000,China)
Abstract: By using literature information and collecting records about ideas for modern women physical education, which were scattered in literary works, the authors sorted out the values of such ideas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women physical education in modern China. Via their study the authors concluded that ideas for modern women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a include cultivating virtuous wives and good mothers, maintaining strong citizens for nation survival; keeping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fit; pursuing equal physical education rights. Among the 4 ideas said, the first two ideas show the value of “country protection”, while the last two ideas show the value of “self protection”. These two reciprocal values are contradictive and interactive with each other.
Key words: sports history;women physical education;ideas for physical education;China
通過文獻檢索發(fā)現(xiàn),近30年來,已有近10篇論文對中國近代女子體育問題進行專題研究。例如,鄭志林、王玉立[1]就中國近代女子體育的興起與發(fā)展進行了簡述;陳晴[2]對女子體育與婦女解放的關(guān)系進行了探析;姜藝[3]則論述了戊戌維新和五四運動對近代女子體育的影響。但總體來看,以上文獻多是對近代女子體育的單性介紹,缺乏系統(tǒng)性、思想性的分析。本文通過提取散落于文史資料中的近代女子體育教育思想的記錄,厘清脈絡(luò),為當(dāng)代女子體育教育提供借鑒。
1中國近代女子體育教育思想產(chǎn)生的背景
當(dāng)我們打開浩若煙海的中國古代史,遍尋體育發(fā)展的歷程,發(fā)現(xiàn)人類延續(xù)的支柱——女性,雖然占人口的半數(shù),但其體育活動的內(nèi)容和方式卻寥若晨星。究其原因,儒家禮教文化綿延數(shù)千年,形成“男尊女卑”的民族心理。兩千多年來,占中華文化主導(dǎo)地位的儒家文化對女性角色進行了嚴格定位,如“三綱五?!?、“三從四德”等,對女子的言談、舉止、服飾、容貌等進行嚴格限制,要求女子“笑不露齒”、“非禮勿視”,從思想上剝奪了女子體育參與的權(quán)利。盡管女子偶爾也能享受舞蹈、下棋、秋千等活動,但在纏足習(xí)俗盛行的年代,這些活動不過是男子體育的陪襯,嚴重扼殺了女性的獨立人格和運動天賦,歪曲了體育的真諦。
清朝末年“甲午受創(chuàng),漸知興學(xué)”。一些仁人志士意識到體育的“保國強種”作用,開始關(guān)注和發(fā)展女子體育。另外,歷經(jīng)戊戌運動、新文化運動的洗禮,女性的主體意識已開始覺醒,她們紛紛呼吁發(fā)展女子體育,強健體魄。此外,在華教會將西方體育引入中國,為女子體育注入了新鮮血液。1899年,中國人自辦女?!敖?jīng)正女塾”在上海成立。此后,各地女子學(xué)校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并紛紛開設(shè)體育課,極大地促進了女子體育的發(fā)展。1920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xué)校長后,開大學(xué)男女同校之先河,各地高校紛紛效仿。在上述文化和社會背景下,中國女子體育思想走過了“保家、保國、保身、保權(quán)”的價值嬗變歷程。
2中國近代主要的女子體育教育思想
2.1“保家”——培養(yǎng)“賢妻良母”
近代一些維新志士呼吁培養(yǎng)“賢妻良母”以“保家”。但受西方文化的影響,“賢妻良母”的內(nèi)涵在近代發(fā)生了微妙變化,1907年晚清頒布的《學(xué)部奏定女子師范學(xué)堂章程》中規(guī)定:“女子必身體強健,斯勉學(xué)持家,能耐勞瘁。”[4]近代培養(yǎng)“賢妻良母”的體育思想亦存在局限性,這從《學(xué)部奏定女子小學(xué)章程》中即可鑒明:“凡教授游戲,雖當(dāng)使之活潑愉快,但須注意使之不蹈放縱之行為?!盵4]何為“放縱之行為”?無非是要求女子在體育活動中“笑不露齒”、“非禮勿視”。如此要求只能使女子動作忸怩作態(tài),與體育“強筋骨”之義極為不合。盡管如此,培養(yǎng)“賢妻良母”的思想在客觀上促進了近代女子體育的繁榮。從“三寸金蓮”的輕移慢步到運動場上的你追我趕,女子體育教育終于跨出了歷史性一步。
2.2“保國”——保國強種、救亡圖存
以“保家”肇始的近代女子體育,落在晚清衰微的國勢情境中,最終必然要整合到保國強種的大思路上。在國家生死存亡的緊要關(guān)頭,維新志士提出“教育救國”的主張,希冀通過興辦學(xué)堂達致保國強種的目的。他們從進化論和遺傳學(xué)中受到啟示,把對女性的身心培植視為強國強民之基。教育家蔡元培[5]說得更為直白:“羸弱父母,哪能生產(chǎn)康強的兒女!”“保國”的女子體育思想也源自于女性群體在民族危亡之時的自我覺悟。時年16歲的廣東女學(xué)堂學(xué)生張肩任[6]呼吁:“女子者,文明之主也,國之母也……急救目前女子之方法,斷自體育始。”1904年劉瑞莪[7]在《女子世界》撰文指出:“蓋女子者,國民之母也。一國之母,其女子之體魄強者,則男子之體魄亦必強?!彼M一步論道:“體操誠急務(wù)矣,可以活筋骨,可以怡性情,可以強種族?!?905年《女子世界》創(chuàng)刊人丁初我[8]指出:中國的男子之所以衰弱,其原因在于女子的長期衰弱。而要培植女子的衰弱之體,惟有依靠體育。她斷言:“今日女子之教育,斷以體育為第一義!”進步女性們的呼吁得到了女學(xué)界的廣泛認同。此一時期,私立廣東女子體育學(xué)校便以“強國必須先強民,強民必須先強種,要有強壯的母親,才會有強壯的兒女”為校訓(xùn)。
2.3“保身”——強健體魄、關(guān)照身心
“保身”是指女子通過體育教育來強健體魄,關(guān)照身心,促進自身的全面發(fā)展。從“保國”到“保身”,標(biāo)志著女子體育“強健身心”之要義的回歸,意義非凡。前文論及的女子體育思想,更多地強調(diào)女子對“家國”的責(zé)任擔(dān)當(dāng),鮮從女子本位來審視女子體育。而“保身”思想真正從女子自身權(quán)益出發(fā)考慮女子體育,將體育的終極目的指向女性自身的健康與發(fā)展,真正回歸體育的應(yīng)有之義。近代婦女運動先驅(qū)陳擷芬[9]認為:“體育與德育、智育并重,男女一也?!辈淘郲10]非常重視女子的身心健康,“夫完全人格,首在體育”,認為體育為體、德、智、美等全面教育之首。如此鮮明、如此有力地強調(diào)體育在整個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這在當(dāng)時頗有振聾發(fā)聵之效,顯見蔡元培的遠見卓識。“保身”思想得到教育界的積極響應(yīng)。上海經(jīng)正女塾開辦之始便設(shè)有體操課?!皩W(xué)堂功課繁密,聽文誦讀之外,必設(shè)小花園一所,藉習(xí)灌溉培種之法,以資游息而舒暢其志氣。再設(shè)體操之課,以杜單弱”[11]。蔡元培堅決反對戕害女子身心的纏足陋習(xí)。1912年,他組織了“社會改良會”,要求女子“廢纏足”,堅持體育鍛煉,以擁有健康的體魄和堅強的毅力,尤其要注重拳術(shù)。同年他在上海創(chuàng)辦了愛國女學(xué),其辦學(xué)章程第一條便開宗明義:“本校以增進女子智、德、體力,使之以副其愛國心為宗旨?!?/p>
2.4“保權(quán)”——追求平等的體育權(quán)利
追求平等的權(quán)利和地位,是近代女子體育抗?fàn)幍囊粭l紅線。世稱“南海先生”的康有為[12]受西方自由、平等、博愛思想的影響,在《大同書》里論道:“人者,天所生也。有身體既有權(quán)利,侵權(quán)者謂之侵天權(quán)。男與女雖有異形,其為天民而共受天權(quán)。”梁啟超[13]在《變法通議?女學(xué)》中指出:“男女平權(quán),美國斯盛。女學(xué)布鑊,日本始強。興國智民,靡不始此?!辈淘郲2]對各種輕視女子的惡習(xí)深惡痛絕,主張尊重女子的權(quán)利。他斷言:“世界將來之趨勢,男、女權(quán)力為相同?!?907年3月,清政府實施“新政”后,頒布了《學(xué)部奏定女子小學(xué)堂章程》和《學(xué)部奏定女子師范學(xué)堂章程》,正式將女子體育納入學(xué)制系統(tǒng),確立了女子體育的合法地位。章程規(guī)定:初等女子學(xué)堂的體操課每周4節(jié),高等小學(xué)堂每周3節(jié),教學(xué)內(nèi)容為普通體操和游戲[1]。女子學(xué)堂章程成為促進女子體育興發(fā)的重要機制,從那時起,女性體育命運開始被改寫,中國女性們開始以合法的理由,從家庭、閨閣走向?qū)W校,走向運動場。
3“保家國”與“保自身”的價值思路
仔細辨析以體育為“女子教育第一義”的諸家論說,可揭示出“保家國”與“保自身”兩條相逆的思路。在上述“保家、保國、保身、保權(quán)”4種思想中,前兩種思想的體育價值指向女性本體以外的“家、國”,屬“保家國”思路;后兩種思想以婦女為本位,價值指向女性自身,屬“保自身”思路。近代早期,由于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傳播尚處初始階段,影響力甚微,難撼儒家男權(quán)思想,體育價值觀傾向于強調(diào)女性奉獻犧牲的“保家、保國”;近代后期,隨著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滲入,男性思想逐漸“開明”,女性主體意識逐漸覺醒,體育價值觀傾向于強調(diào)女性自身權(quán)益的“保身、保權(quán)”。兩條價值思路并非完全對立,它們既碰撞,又交融。從近代諸家的體育論說中,不難發(fā)現(xiàn)女性意識和國家意識的融合。無論在國家民族至上的“保國”強勢語境中,還是在婦女本位至上的“保身”自救語境中,時常會聽到另一趨向的聲音。從整個近代社會來看,近代女子體育的發(fā)展是曲線運動,其價值觀在“保家國”與“保自身”兩極之間擺動。
參考文獻:
[1] 鄭志林. 略論我國近代女子體育的興起[J]. 體育文史,1994(3):3-5.
[2] 陳晴. 中國近代女子體育與婦女解放[J]. 武漢體育學(xué)院學(xué)報,1999,33(4):100-102.
[3] 姜藝. 五四新文化運動對近代女子體育的影響[J]. 成都體育學(xué)院學(xué)報,1994,20(S2):25-28.
[4] 章咸. 中國近現(xiàn)代藝術(shù)教育法規(guī)匯編(1840-1949)[M]. 北京:教育科學(xué)出版社,1997:80-86.
[5] 蔡元培. 蔡元培教育名篇[M]. 北京:教育科學(xué)出版社,2007:125-129.
[6] 張肩任. 急救甲辰年女子之方法[J]. 女子世界,1904(6):15-17.
[7] 劉瑞莪. 記女學(xué)體操[J]. 女子世界,1904(7):52-54.
[8] 丁初我. 女學(xué)生亦能軍操歟[J]. 女子世界,1905(13):14-16.
[9] 陳擷芬. 論女子宜講體育[J]. 女學(xué)報,1903(4):17-18.
[10] 蔡元培. 在愛國女學(xué)校之演說[J]. 東方雜志,1917(1):19-23.
[11] 朱有獻. 中國近代學(xué)制史料(輯下)[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83:898.
[12] 康有為. 大同書[M]. 北京:古籍出版社,1956:5.
[13] 梁啟超. 變法通議[M]. 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16.
[編輯:鄧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