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麗
在實際教學中,課堂提問有效性缺失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如何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是我們要研究的問題:
提問頻繁,華而不實
教師頻頻發(fā)問,使得整節(jié)課“一問一答”,場面熱鬧,但沒有觸及教學內容的關鍵,華而不實。比如“答案等于幾?”“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這類問題的提出,教師忽視了對知識規(guī)律的揭示,學生可以不假思索地齊聲回答“是”或“不是”,“對”或“不對”。問題過于簡單僵化,不利于學生的思維訓練,喪失了優(yōu)化學生思維品質的機會。
對策:提問要有思考性。教師要在知識的關鍵處、理解的疑難處、思維的轉折處、規(guī)律的探求處設問。在知識的關鍵處提問,能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幫助學生掃除學習障礙。在思維的轉折處提問,有利于促進知識的遷移,有利于建構和加深所學的新知。在規(guī)律的探求處設問,可促使學生在課堂中積極思考,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學習新知識,得到新規(guī)律,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攝問隨意,漫無無目
對問題沒有精心設計,上課時隨意發(fā)問,不分主次,面面俱到地提問,影響了學生的正常思考,學生不能明確學習目的,抓不住重點,學習效率低,能力得不到提高。
對策:提問要有明確性。盲目的提問無助于教學,只會分散精力,浪費時間。教師所提的問題要達到什么目的,必須從問題中明確地反映出來。提問的用語必須明確、具體,表達清楚;提問要緊扣教學內容,圍繞學習的目的要求,將問題集中在那些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關鍵點上。教材中的難點,往往是學生掌握知識、理解內容的障礙所在,抓住重難點進行設問,能化難為易,點要害,通關隘,以利于突出重點、攻克難點。
面向少數,多數“冷場”
教師提出的問題只有少數學生能回答,課堂上出現(xiàn)被“被遺忘的角落”,形成“優(yōu)生主唱”的格局,多數學生做“聽眾”,不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和整體學習效率的提高。
對策:提問要面向全體,難易適度。教師提的問題應難易適度,如果問題過難,學生望而生畏,就會挫傷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如果問題過易,學生不動腦筋就能輕易答出,也就無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在設計問題時,既不能讓學生答不出,也不能簡單地答“是”與“不是”,要使學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難度過大的問題要設計鋪墊性提問,使之分解成若干個簡單的問題。做到教室里沒有“被遺忘的角落”。對個別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在提問中,教師要優(yōu)先照顧,鼓勵他們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在自己的起點上得到不同程度的進步。
急于求成,效果失真
教師提出的問題只求結果,不重過程,比如“是什么?”“像什么?”這類記憶性的反饋提問,學生回答的只能是一些淺層的記憶知識,并沒有表明他們是否真正理解。這樣的提問,無法有效地診斷學生的知識缺陷,獲得真正的反饋信息,反而不利于教師調控教學過程。
對策:提問要循循善誘,層層深入。啟發(fā)性是課堂提問的靈魂。教師的提問要觸動學生的思維神經,給學生點撥正確的思維方法及方向。設計的問題不能空洞、面廣,讓學生無發(fā)探究,只求答案。
問題平庸,平淡無趣
因為教師無激情或設計平庸,使一堂課的提問都是平平淡淡,引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削弱課堂教學的效果。
對策:提問要新穎別致,激發(fā)興趣。好奇心人皆有之,強烈的好奇心會增強人們對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發(fā)思維。提問要傾注老師的期盼、熱情、誠懇等情感,使學生不知不覺地受到感染,從而認真思考,踴躍回答問題。教師提問的內容要新穎別致,這樣就能激起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fā)言。對于學生熟知的內容,要注意變換角度,使之有新鮮感。切總問題平平淡淡,老調重彈。提問既要注重內容上的新穎別致,還應注意形式上要不斷地變化。
“提問”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以學生為主體的“藝術”。為此,教師必須深入鉆研教材,具有淵博的知識、進取的精神、開放的思維、創(chuàng)新的意識,才能做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真正達到提高課堂提問有效性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