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寶海
摘 要:當前社會影響因素在學生品德形成中的作用相對上升,大環(huán)境消極影響增多,學校德育的可控性明顯減弱。信息化時代教育者與被教育者同步接受信息,幾乎沒有提前量,教師對學生接受信息內容和反饋方式又難于把握,使教育和指導增加了許多因難。
關鍵詞:德育管理;教育活動
1 建立良好的德育管理機制是德育管理的組織保證
建立良好的德育機制主要是解決德育運行中誰來管、管什么、怎樣管的題,是把德育目標決策付諸實施,并取得預期效果的保證。
要健全完善學校的德育管理組織。要建立權力責任編制、控制層次,控制幅度,信息傳輸的穩(wěn)定結構,其中所有的要素都能在其位,行其事,當前學校的黨、團組織,學校德育領導小組、政教處、年級組、班主任、德育教師就是一個完整配套的德育組織系統(tǒng),它既有決策指揮層,又有具體的執(zhí)行層,職責范圍明確合理,較適合新形勢下德育工作新特點的要求、能接德育規(guī)律辦事。
健全完善德育常規(guī)管理。上級行政部門,教委頒布的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校內一日常規(guī),外生活常規(guī),學習常規(guī),活動常規(guī)等,可以用來約束和調節(jié)學生的品德行為,在這里既有國家立法、政策、法令、條例等宏觀內容,又有校內制定的規(guī)章制度等微觀內容。這些管理制度具有基礎性、政策性、強制性、可操作性特點。沒有德育常規(guī)管理,學校的德工作就無章可循,無矩可守。
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管理方法。德育管理方法是達到德盲目標,實現德育管理職能所應遵守的活動方式,是取得德育成效的精神工具和手段。它主要有德育認識方法和實踐方法,前看是要正確反映客觀實際進行德育的決策,后者是控制和協(xié)調德育組織內的組成要素,使之達到預期目標的手段。在實踐方法上:是可積極采取行政方法和法律方法,它可以直接組織指揮調節(jié)德育管理對象,通過權威和服從關系。直接對管理對象發(fā)生影響;是可采取動機激勵法,設置大、中、小、遠,中、近具體目標,激發(fā)師生積極參與活動過程,要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廣泛地調動學生積極性,同時要讓學生參與管理,增強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責任感;可以采取自我管理的辦法,通過團委、學生會等組織實施自我計劃,自我組織、自我控制,自我調節(jié)、自我評價、自我監(jiān)督、自我駕馭,要引導學生開展行為方式的訓練,引導學生從身邊的事做起,從小事做起,日積月累,逐步行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 構建德育網絡是德育管理的必要手段
構建校內德育網絡。當前各校據上級領導部門均有較完整的校園網絡,學校要利用網絡充分發(fā)揮全體教師的德育作用,寓德育于教學的全過程;從各學科特點出發(fā),挖掘教學內容中的內在德育因素,將知識性和思想性結合起來、“結合點”找得好,學生愛聽,育人也就落到實處;在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注意點滴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和良好的品格;結合學科特點,開展生動有趣的活動。使學生的認識、情感、意志和興趣、能力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得到發(fā)展,使教育活動和各科教育得到有機結合,使課內教育得到延伸和升華,從而豐富了德育的內容,開辟德育教育的新途徑。所謂校內德育網絡應包括校級、中層及基層的代表,有條件的學校要全員參與,齊抓共管。
建立校外德育網絡。要建立社區(qū)德育委員會,它是各行各業(yè)進行德育工作的橫向聯(lián)合網絡,可以發(fā)揮各行各業(yè)在道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它成員廣、范圍大、增強了社會的可控性,目前可建立學校、文化教育、公檢法德育協(xié)調委員會,聘請文體副校長、法制副校長。成立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學校教育長子言教,家庭教育長于身教、社會教育長于境教,各有不同功能了對于某些特定教育目標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共同配合,共同作用,協(xié)調一致、取長補短取得最佳教育效果。構建德育網絡可以是區(qū)域型、網絡型、輻射型、共建型、聯(lián)辦型,也可以是學校--家庭網絡;普法治安網絡,社會學校聯(lián)合體;社會實踐網絡;與論導向網絡:學生閑暇教育網絡。
當前學校德育效果欠佳,從外部原因分析是社會大變革對德育的復雜影響,社會、家庭、學校教育不協(xié)調一致,從學校內部原因分析是學校領導和教師的德育觀,沒有發(fā)生根本變化。只有看清當前的德育形勢,建立良好的德育管理機制,構建為德育網絡,首先或者說關鍵的一步是實現“內化”,即個體把一定思想道德納入自己的思想品德結構體系中,真正理解它的社會意義,使之變?yōu)樽约旱挠^點和信念并具有自主性,成為支配、控制自己的思想、情感、行為的內在力量。然后在生活實踐上促使學生“外化”,即在道德信念驅使下,通過合理的行為方式轉化為道德行為,作用于社會生活,使學生真正成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