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月華
合作學習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能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全面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fā)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薄墩Z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彪S著課改的不斷深入,合作學習越來越受重視。為了避免合作學習流于形式,教師應發(fā)揮怎樣的作用呢?
一、引領學生步入合作學習的殿堂,讓學生在合作中取長補短,不斷進步
激發(fā)合作熱情,讓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到合作學習當中,互幫互學,共同發(fā)展。在教學中教師應千方百計激發(fā)學生合作學習的激情,使學生快樂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學習朱自清的《春》時,首先請每個小組寫出有關“春”的古詩詞的題目,學生會情緒高漲,分工合作,不到幾分鐘,就寫出了十幾個題目來:孟浩然的《春曉》、杜甫的《春望》《春夜喜雨》、賀知章的《詠柳》、龔自珍的《己亥雜詩》……接著讓每組輪流聲情并茂地背誦其中的詩篇,在濃濃的“春意”中進入《春》的學習。又如學習《智取生辰綱》時,首先給三分鐘時間讓每組寫出《水滸》中的英雄好漢的名字和綽號,學生都不甘示弱,通力合作,這樣每組都可以寫出二十多個名字和綽號:魯智深(花和尚)、武松(行者)、吳用(智多星)、林沖(豹子頭)、李逵(黑旋風)、宋江(及時雨)……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進入了新課學習。
引入競爭機制,讓學生在競爭中不斷進步,享受到成功的喜悅。為了增進組員之間的合作,充分利用課前三分鐘,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各式各樣的競賽,如查字典比賽、找錯別字比賽、朗誦比賽、成語接龍比賽等等。為了更好促進合作學習,避免優(yōu)生唱獨腳戲,設置多個獎項,定期評出最合拍小組、最活躍小組、躍進組,使組內(nèi)每個同學都樹立起榮辱與共、休戚相關的意識,激發(fā)集體榮譽感。同時,為了使后進生走出自卑,樹立信心,定期評選出合作之星、忠實聽眾、優(yōu)秀記錄員、優(yōu)秀檢查員、優(yōu)秀發(fā)言人,讓每個學生能感受到合作學習的快樂,能享受到獲得成功的的喜悅。一些平時性格內(nèi)向、膽子較小、成績較差的學生也在課堂上活躍起來了,從而形成了人人參與,個個實踐的場面。學生在眾人面前表現(xiàn)自己的長處,得到了表揚,享受到成功的快樂。
二、組織學生開展高效的合作學習,使學生能不斷超越自我
洞悉合作學習的有利時機,使合作學習高效進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洞察學生合作學習的需要,抓住合作學習的時機,讓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學習《楊修之死》時,學生對楊修被殺的原因有不同意見,有的認為是楊修侍才放曠的性格造成的,有的認為是曹操忌才而殺了楊修,教師應抓住意見分歧這一契機,請各合作小組從課文中找出原因。這樣學生能暢所欲言,為自己所持的觀點尋找理由,從而深刻地、多角度地理解了課文。當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遇到障礙時,教師應適當點撥,讓學生找到繼續(xù)學習的途徑。如在開展《走進古詩苑》綜合活動時,有一組學生找了一組有關我國古代四大美女的古詩,寫王昭君的有杜甫的《詠懷古跡》和白居易《王昭君二首》,寫西施的有王維的《西施詠》和崔道融的《西施灘》,寫楊玉環(huán)的有白居易《長恨歌》,寫貂蟬的有《詠貂禪》等,但對詩中的內(nèi)容不是很理解。這時教師應指導學生查找四大美女以及相關詩歌的寫作背景等資料,讓他們理解詩意。教師還可以提示學生從更高層次歸類搜集古詩,于是學生把主題提升為“古詩中的才子佳人”,精選了有關“古代才子佳人”古詩詞。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選擇合作學習的內(nèi)容。比如《故鄉(xiāng)》的學習目標是:品析人物的言行、神態(tài),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探討人物與主題的關系,體會文中議論性語句豐富的內(nèi)涵。在學習《故鄉(xiāng)》時,有的學生喜歡捕鳥的故事,有的學生喜歡“我”與迅哥重遇的片段,有的喜歡刻畫楊二嫂的片段……教師就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片段來學習,然后在小組交流,每組選出代表走上講臺,充當老師角色,講自己的學習心得、體會,解答同學提出的問題。讓學生自選合作學習的內(nèi)容,給了學生一個空間,能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所長,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三、精心策劃,促進學生開展合作探究,不斷發(fā)掘潛力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從而實現(xiàn)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改革單一的記憶、接受、模仿的被動學習方式,發(fā)展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及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學習《心聲》時,請學生探討這篇小說涉及當前教育中存在的什么問題?并設想一下你是李京京或程老師,你會怎么做?學生學習熱情高漲,積極投入討論,大膽發(fā)表意見。在開展《說不盡的橋》綜合活動時,讓學生根據(jù)小組優(yōu)勢選取角度去搜集材料,有的小組搜集有關橋的詩句、俗語、成語、諺語、謎語等,有的小組搜集有關橋的歷史故事等,有的小組搜集橋的建材、功能等資料,有的小組拍攝本地區(qū)各色各樣的橋且搜集了相關資料,有的小組繪畫理想之橋……可見教師給學生一片藍天,他們就能自由翱翔。
教師每個學期布置每組編演一個課本劇。在編演課本劇的過程中,編劇、導演、演員分工合作,從對白、動作到場景、道具都精心設計,為求表演盡善盡美,學生到閱覽室、圖書館、網(wǎng)上查找資料,充分發(fā)揮團隊精神,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每組每學期出版一期班刊,在編寫班刊的過程中,編輯、美術(shù)設計、錄入員各顯其才,各盡其能,通力合作,充分發(fā)揮集體智慧,力求編寫出最高水平的班刊。每逢過年過節(jié),讓學生收集節(jié)日對聯(lián),詩歌等,然后讓他們展示自己的成果。在合作探究中,學生不斷挖掘自己的潛力,不但享受到合作學習成功的喜悅,也不斷提高了自己的水平。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