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傾
說到三國的謀略至尊之人,我們腦海里立刻浮現(xiàn)的就是諸葛孔明,正如魯迅先生所說:“諸葛多智而近妖?!?其實,還有這么一個鬼才,他的智慧和事跡也值得尋味。
楊修這個人很有意思, 曹操不喜歡楊修,大家都看得出來,這就注定了楊修的死很有悲劇的味道。
某天曹操在花園游玩經過一扇花園門,曹丞相瞧了老半天,隨手寫一個“活”字,然后一言不發(fā)而去。滿朝文武真不知是什么意思,而楊修想出來了:“門里一個活字,當然是闊了,丞相嫌門太闊?!比绻麠钚薏徽f,別人就悟不出來,曹丞相的意見沒人理會,奇思妙筆無人得知,豈不是十分掃興的事?楊修說出來,曹操還是高興的,但他不那么早說,曹操會更高興。
第二件事。曹操的案上放著一盒來自塞北的酥,曹操自題“一合酥”三個字。一合酥,就是一盒酥的意思,也只有楊修這樣的人,才會從平淡之中看出非凡的意味來。楊修說,這是“一人一口酥”的意思,“竟取匙與眾分食訖”。我真不知怎么評點楊修這番作為,說他聰明,心里有些不太情愿,但確實是聰明人才會這樣想的。楊修真是恃才放曠得不可理喻,何必去出這樣的風頭?
再說一件事,楊修的死可謂更悲劇了。曹操夢中誤殺了一個侍者,說曹操誤殺,是因為曹操說過:“吾夢中好殺人;凡吾睡著,汝等切勿近前?!边@番交代,平庸如我者都能意會。所謂“人皆以為操果夢中殺人”說法,不過是人人都放在心里不說而已。偏偏,楊修說了,而且說得很妙:“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滿朝文武都賣乖,相形之下,楊修聰明反被聰明誤,心里藏不住話,從而惹來殺身之禍。
小說中曹操待人接物常以小慧售其奸,故意亂人耳目,可每次都被楊修揭穿,而身邊有這樣一個才思敏捷、能參透自己心意的人,豈能久留?
【熱用立意】智慧/聰明/低調/糊涂
【素材賞鑒】楊修過于暴露自己,無論在哪個時代,都難免惹來麻煩,甚至招來殺身之禍。如果他多一些如鄭板橋所說的“難得糊涂”的智慧,適當保留自己的看法,說話前三思,給他人留一些臺階,那歷史或許就被會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