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悅
1814年,安東尼生于比利時的迪南小鎮(zhèn),父親是當(dāng)?shù)赜忻哪窘?平時也兼做些樂器。11個兄弟姐妹中安東尼最熱衷做木工活,天分也最高,很小就開始在父親的作坊里幫忙。
安東尼一生中意外不斷,能活下來確實是個奇跡,他小時候被磚塊砸破過頭,曾吞過縫衣針,從樓上跌落過,曾摔在點燃的爐火上,還誤食過硫酸。但這些都沒能阻止他在21歲時發(fā)明一件奇特的樂器。這樂器有類似木簫的吹氣口,同時又有號角般的圓錐形筒,而金屬圓筒竟帶有風(fēng)琴那樣的按鍵。
開始安東尼想通過作曲家柏遼茲把這件新樂器介紹給巴黎音樂界。盡管安東尼煞費苦心,但法國樂器商根本沒把一個比利時來的無名小輩放在眼里。上層音樂家們也對新發(fā)明不屑一顧,他們更喜歡用自己熟悉的樂器。一晃九年過去了,安東尼的愿望始終沒能實現(xiàn),他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木匠。
1844年,柏遼茲為安東尼爭取到了一個在巴黎音樂會上演出的機(jī)會,并特意為他的節(jié)目寫了曲子,希望能由此為新樂器求得生機(jī)。但就在去演出的路上,意外又一次降臨,安東尼的樂器從馬車上掉下來,摔成兩半兒。你可以想象他當(dāng)時懊惱的心情。
不過安東尼并沒有打道回府,他最終還是抱著破損的樂器登上了舞臺,吹奏時他的雙手一刻也不能離開樂器,否則銅管就有可能掉下來。因此安東尼沒法兒翻樂譜,只能憑記憶演奏。有幾次,由于過度緊張忘記了譜子,他就干脆持續(xù)吹一個長音,直到想起譜來再繼續(xù)演奏。法國觀眾從來沒聽過這樣的聲音,頓時喜歡上了這種蕩氣回腸、委婉曼妙的長音。演出結(jié)束后,安東尼一連謝了五次幕,臺下仍然掌聲不絕。
不用說,能奏出這種特殊效果的樂器一下子成了巴黎音樂界的寵兒。不久,一支樂隊在參加音樂大賽時采用了安東尼的樂器,輕而易舉地贏得桂冠。接著,法國政府將他的發(fā)明列為軍樂隊必備的樂器之一。1846年安東尼申請專利時,根據(jù)自己的名字,安東尼·約瑟夫·薩克斯,將這件樂器命名為——薩克斯管。
生活中充滿了變故。面對意外,我們可以沮喪退縮,也可以放手一搏。當(dāng)年,如果安東尼選擇退縮,我們就可能永遠(yuǎn)也聽不到薩克斯管那優(yōu)美動聽的長音了!
王運摘自《環(huán)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