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修虹
正月,我們從婆婆家回到娘家給母親拜年。剛在炕上坐下,母親就打開柜子,取出一包東西給我們。
接過母親遞過來的一大包東西,發(fā)現(xiàn)全是女兒喜歡吃的零食,還有一個紅布包。展開紅布包,里面是幾雙嶄新、大小不一的平繡鞋墊兒——這是每年春節(jié)母親都要送給我們一家三口的禮物。不但是我們,近在咫尺的弟弟一家和遠在南京的哥哥一家都會得到同樣的禮物。
這種繡花鞋墊,是我們當?shù)匾环N傳統(tǒng)手工藝品。相傳這種用千針萬線繡成的鞋墊兒,是新春佳節(jié)傳遞喜悅祥和之物,有趨吉避難之效,可佑主人幸福安康。
自懂事起,我們兄妹三人的腳下,就一直鋪得是母親做的鞋墊兒。后來處了對象,訂婚時我送給他的第一雙鞋墊兒也是母親做的。當時他以為是我做的,仔細地端詳著那幅“喜鵲登梅”的鞋墊,愛不釋手:那是一雙平繡繡花鞋墊。鞋墊底色雪白,褐色枝干遒勁有力;梅花或怒放鮮妍,或花苞初綻,凝成胭脂點點。鞋墊上方,一只花喜鵲正在梅枝上喳喳歡唱。整個圖案色彩鮮明,針腳細膩,非常美觀。后來我們兄妹三人都先后成家有了孩子,母親做鞋墊兒的對象也隨之擴大了好幾倍。
母親還算年輕的時候,每逢冬閑時節(jié),就抽空兒為一家老小做平繡繡花鞋墊兒和雙面割絨繡花鞋墊。這鞋墊兒透氣吸汗、踩著舒服,健康保健。因為那都是用純棉布和各色純棉彩線作原料的。先將選好的圖樣兒,用鋼筆勾畫于鞋墊上,然后用平針繡制。記得小時候看見過母親的針線笸籮里,有很多大量好看的圖樣。母親做的平針繡鞋墊兒,針腳排列整齊均勻、不露底布。雙面割絨繡花鞋墊,又稱割花繡。是一種傳統(tǒng)手工藝,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先將兩片鞋墊胚固定在一起,再在上面描繪花樣,然后用繡花繃子撐起,照著花樣用各色純棉彩線開始刺繡。繡成之后,再用刀片把連成一個整體的兩個胚體,小心翼翼的從中間割開。這種鞋墊兒,做起來需要好眼力。
近些年,進入花甲之年的母親,眼神遠不如以前,做鞋墊兒需要帶上老花鏡,也做不得雙面割絨繡花鞋墊兒了,只得改做平繡和縫紉機合制而成的鞋墊兒??茨赣H那么費勁用功的做雙鞋墊兒,很不忍心。因此我就對她說:現(xiàn)在街上哪里都有賣的,什么樣兒的鞋墊兒都有。何苦費這勁兒做?可母親依然堅持要做。
我們現(xiàn)在鋪的鞋墊,多是母親先平繡再縫紉機走線合制而成。這種鞋墊兒養(yǎng)腳保暖,美觀大方,經(jīng)久耐用。先把純棉布用自制的面漿一層一層地粘貼成鞋墊兒坯,也就是我們當?shù)厮f的“打確子”,晾干后的確子,既有一定硬度又不乏柔性。照著鞋樣,把確子剪裁成各種規(guī)格的原型,粘上面布,在凈底面布上,用純一色的彩線畫上格子形成一個整體的布局,再用彩線一針一線的刺繡上花兒草兒。再粘里布,手工鑲邊,最后按照腳形,用縫紉機像地圖上的等高線一樣走線,一圈圈兒密密的走實,這樣既美觀又不易開線變形。這細細密密、綿綿長長的走線,是從母親內(nèi)心出發(fā)的一條沒有止境的、關愛兒女的情感線,超越時空,不舍晝夜,承托著在外奔波的兒女的雙腳……一雙鞋墊兒,不知道要經(jīng)多少道工序,才能“墊高”了在外行走的兒女。
如今,我們兄妹三家人,雖不在一地,但每天清晨,我們都踏著母親親手縫制的鞋墊兒,努力工作,勤奮學習。那一雙雙飽含著母親深情摯愛、無盡牽掛和真摯祝福的鞋墊兒,緊貼在兒孫們的“第二心臟”,傳遞給我們的是一種“大音稀聲”的、人I司最真的情。母親手工繡成的鞋墊兒,其厚度,任何人都可以目測到;但那愛的深度,卻非人人都能體會的,只能用心去度量。
至此,我似乎也明白了母親堅持每年戴著老花鏡忙碌一個冬天繡做鞋墊兒,而且樂此不疲的原因了。因為鞋墊兒,緊貼著兒孫們的雙腳如影隨行,將母親深沉的愛和對兒孫的牽掛與祝福,一絲絲,一縷縷,全都密密實實地繡了進去。這哪里是一雙小小的鞋墊兒啊,分明是將一盆廣袤的福土,在每個新春伊始移于親人腳下,好讓我們在新的人生路上,走的步步平安,穩(wěn)健踏實,根深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