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慧
一、老師的苦惱
這個學期我?guī)Ц叨握n程,每到這時就會使我們政治老師頭疼,因為文理分科后,作為理科生還要繼續(xù)上課“應付”會考。有些學生抱怨:“高考不考,還讓我們上,這不是給我們增加負擔嗎?”有的老師無奈道:“一進理科班就沒有上課的激情,往往是一人唱獨角戲,上得沒有‘尊嚴!”去年,我也帶過高二,深深理解無論老師還是學生這種復雜而又矛盾的心理。
作為學生,是教育體系的被動者和接受者,學校安排上什么課就上什么課。其實他們也認為學點哲學常識肯定有用,即使今后上了大學也仍要學習馬哲。但與語數外、數理化相比,與高考相比,政治學科的地位明顯下降,他們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是“高考不考”。有些學生本想認真聽課學點知識,可看見其他同學都不學,受其影響也只是聽一會兒課再做做理科作業(yè)。
作為老師,更要隨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這學期我?guī)?個理科班,就我自身感受,在文科班和理科班上課,心理落差很大。第一節(jié)給文科班上完,激情還未釋放完,緊接著又邁入理科班,還沒上課就看見大片的學生趴在桌子上睡覺,那心情仿佛從山峰跌入谷底,頓時感覺涼了大半截。本來想完整上完一節(jié)課,結果卻壓縮在了20分鐘。課后,我總在想這個問題:不能在我的課堂上如此的浪費時間,怎樣才能讓理科生對政治感興趣?怎樣在生活中為他們“灌輸”一些知識呢?
我想起了去年在理科班0604班,應學生要求給他們講10分鐘時事,當時覺得這個主意很好就欣然接受了。雖然會占去自己一些備課時間,但經過幾節(jié)的講述,效果還是很好的。理科生對時事非常關注,有時還會針對某一問題進行激烈的爭論??捎捎诋敃r我知識積累不夠,對一些時事評述不夠深入,有時剛剛開題就草草結束了。
二、我們的課前十分鐘
鑒于此,我決定本學期繼續(xù)給理科生講時事,利用好課前十分鐘,一來可以讓學生及時了解國內外發(fā)生的大事,二來我可以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不斷積累知識,同時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說這一做法是“雙贏”的,不論對學生還是對自己,我們的收獲是很大的。
到目前為止,我已經為學生們講了二十多個專題,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民生等等。例如:政治方面的時事有:“美國總統(tǒng)競選”“兩會專題”“西藏民主解放50周年”“達賴的叛國之路”“索馬里海盜”“朝鮮核問題”等等。原本以為理科生對政治領域不敢興趣,可當我講解時,學生紛紛發(fā)表意見,有的問題還比較有深度。如:有些學生問“為什么要召開兩會?”“假如給達賴判刑,以什么罪名定罪呢?”“朝鮮研制核武器的目的是什么?”看到大家如此感興趣,起初,我內心十分喜悅,但又有幾分擔心,擔心學生的問題把我難住。后來,隨著這種課堂模式的開展,我又希望他們多多提問題,即使提出難以回答的問題我也會微笑的說:“課下我再查查?!币驗槲颐靼字挥袑W生提出問題才能激勵老師解決問題,才能師生互動,教學相長。
經濟方面的時事有“解讀全球金融危機”“商務部禁止可口可樂收購匯源”等。在分析時事時,我把高一學過的經濟知識也融入進去。不良貸款引起美國次貸危機,而次貸危機又成為全球金融風暴的導火索。那么,什么是貸款,什么是次貸危機,金融危機有哪些影響,該如何應對,我國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我把這些內容為學生一一闡明,娓娓道來,他們聽得津津有味。
對于發(fā)生在學生周圍的身邊事——民生問題,我采用討論法,如“你如何看待2009年大學生就業(yè)難問題”“高校自主招生”“期待新醫(yī)改”“海上大閱兵”“滿文軍為何聚眾吸毒”“女清潔工梁麗拾金的后果”以及“關注甲型H1N1流感疫情”這些事學生也有耳聞,也會有看法。我把發(fā)言的機會教給學生,雖然他們的話有時片面,有時偏執(zhí),甚至有些同學說的沒有邏輯。但我不打斷他們的發(fā)言,反而鼓勵他們,讓他們敢說,多說。
經過將近一個學期的發(fā)展,我的“我的課前十分鐘時事講座”得到了學生的認可,當我以飽滿的熱情站在講臺上,看到學生渴求知識的眼神;當我翻開記事本,學生悄悄議論有什么事發(fā)生時,我知足了,我要把網上最新消息以簡約、流利、幽默的方式傳達給我的學生,讓他們在緊張的學習之余了解國內外大事,讓他們成為一名會思考、會說話的合格學生。
三、豐富多彩的小講座
“說時事”是課前小講座的主要方式,有時我也會讓學生“看時事”。因為經過眼、耳的雙重刺激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4月23日,這一天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60周年,在青島附近黃海海域,我國舉行了海上閱兵儀式。第二天,我把閱兵儀式的現場畫面讓學生看了一遍,當學生看到一艘艘潛艇、驅逐艦以及一架架殲擊機,不禁感嘆:真壯觀,中國海軍實力真強啊!我想,在這一刻,學生心中的民族自豪感一定油然而生。5月12日,是汶川地震一周年,我利用多媒體給學生看了一個視頻,其內容是一位沙畫藝術家通過手中柔軟的沙礫為我們展示了一副副圖畫,從“地震的那一天那一刻”到“人們對災區(qū)的祈禱、祝福、重建”,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形式令同學們驚嘆,但給我們啟示更大的是在大災大難面前,中國人民是團結的、互助的,是壓不垮的??春?同學們不由得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200——2009學年第二學期已接近末期,我的理科班課程也進入了緊張的會考復習階段。但我仍繼續(xù)開展“課前十分鐘時事小講座”活動,我已把它當成了課堂一部分、當成了一種習慣。我堅信這種“習慣”對我是有益的,對學生也是有幫助的。同時,我也希望在今后的播報中國內外更多的是好事、喜事,是快樂是和平,而少一些戰(zhàn)爭,少一些矛盾,少一些事故和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