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令部
當前,教育公平成為老百姓熱點話題之一。如何確保教育公平呢?在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育失衡之前,各級教育主管部門采取了許多暫時性應對之策?!爸Ы獭?即從教育師資雄厚的學校選派部分在編教師支援教育師資薄弱學校)便是其中之一。我市的教育行政部門也就支教工作出臺過相關政策和規(guī)定。筆者有幸成為其中的一員。那么如何確保支教工作卓有成效,以緩解教育失衡的一時之痛呢?本文結(jié)合個人的經(jīng)歷談點看法。
一、教育行政部門要有具體的全面的指導性文件,以指導支教全程工作
這點看似是最容易做到的,但綜觀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下發(fā)的指導性文件,對選派支教人員的有關規(guī)定存在諸多問題:一是還不夠具體。僅僅是些概念化的文字,沒有更加具體的量化的標準,也缺乏“反饋性的跟蹤性的內(nèi)容”,致使下面學校操作空間較大,難免有不實之處。二是不夠全面。對被選派教師往往只有獎勵性的條文規(guī)定,但往往缺乏約束性的懲戒性的條文規(guī)定,給下面學校對被選派教師的考評考核工作留下了“真空”,不利于支教工作的有效開展。三是沒有長期性的規(guī)劃。支教時間多為一兩年,措施也是些應付性的。毫無疑問,我們應鼓勵教育工作者長期扎根邊遠農(nóng)村教育。
二、派出學校要求真務實
派出學校是否能真正選派出一線的骨干教師、優(yōu)秀教師,對整個支教工作的成效關系重大,是支教全程工作中的關鍵。顯然,對于派出學校而言,一定要根據(jù)接收學校的需要,派出真正的優(yōu)秀教師,即要“求真”。但在現(xiàn)實的支教工作中,情況往往有些相反:接收學校需要的往往是“英語、數(shù)學、體、美、音”等專業(yè)的優(yōu)秀教師,而派出的卻是本校“相對富余學科”的教師;接收學校需要的是一線的骨干教師,而派出的卻是本校閑置的甚至是難聘、落聘的教師;接收學校需要的是有先進教學理念的教改教師,而派出的卻是本校難于管理或不便于管理的教師,其支教效果可想而知。另外,對教育教學派出學校來說,就是要“務實”。對被選派的支教教師不能一派了之、不管不問;對教育教學接收單位不能一送了之,不相往來。要“由點到面,由一兩人或幾人的選派支教”到“兩所學校教育教學的對口幫扶”,可從多方面開展務實的支教工作。例如,對選派人員建立定期召回反饋定期指導培訓,以確保支教工作者始終保持先進的教學理念和高度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對接收學校從教學資源、信息乃至物質(zhì)上的大力資助,以確保接收學校能跟上時代教育的步伐和民眾的需求,甚至兩??梢蚤_展經(jīng)常性教研活動。
三、接收學校對支教教師的管理要“張弛有度”
接收學?;旧隙际沁呥h山區(qū)里的學校,“地處偏僻、交通落后、待遇低下、生活條件艱苦”是其留不住優(yōu)質(zhì)師資的原因,也是支教教師不愿前往、難以安心的原因。作為接收單位,要以十分的熱情盡其所能為支教教師提供便利,為其準備一個溫暖的家,不可漠然視之,甚至冷嘲熱諷。在關心支教教師的生活的同時,教育教學接收學校的重要職責便是“人盡其才”,發(fā)揮支教教師全部工作效能,為本校服務。故接收學校要做好以下幾點:一是要待支教教師“公平公正”。支教人員來到本校,就是本校教師的一員,要以“國民待遇”平等對待。切不可因為支教教師是“匆匆過客”,就“優(yōu)秀不給評,先進沒有份,開個市縣級的教學教研會也只讓自己本校的教師前往”。或是縱容支教教師的“高高在上”的心態(tài),或是寒了支教教師的心,對支教工作都是極為不利的。二是要嚴格考評考核制度。有壓力才有動力,對支教教師要視同本校人員,從“德能勤績”方面嚴加考評考核,切不可形成“兩校都不管,兩校都管不著”的“真空”。真正優(yōu)秀的支教教師是不怕考評考核的,所謂“真金不怕火煉,是金子到哪里都會發(fā)光”。三是要“量才而用”。接收學校定要根據(jù)支教教師的專業(yè)特長量才而用,放在合適的崗位上才能發(fā)揮其最大的才干,同時又能發(fā)揮支教的最大輻射效應。切不可因本校師資缺乏,把支教教師當作“萬金油”使用,結(jié)果是誤人誤校,也大大降低了支教工作的聲譽和意義。
四、被選派的支教教師要有正確的“支教觀”
作為被選派的支教教師必須要有正確的“支教觀”:其一,對支教工作的全部職責和重要意義要有足夠的認識,而不是僅僅沖著“支教”可能給個人帶來的某些利益好處;其二,對所從事的支教工作要有十二分熱情,應是“我愿支教我要支教”,而不是“被迫支教被動支教”;其三,對支教工作要有全面的認識,尤其是要充分估計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并作好充分準備。
作為教育嚴重失衡下的產(chǎn)物,“支教”工作在今天仍然任重道遠,值得我們倍加關注。但愿這只是一時之現(xiàn)象,但愿我們明天的教育不再有“支教”的存在?!?作者單位:江西省瑞昌市第二中學)
□責任編輯:廖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