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茜
在社會生活中每個人都在對自己和他人進行認知,并獲取認知知覺形成印象以引起判斷評價,印象尤其是第一印象對人際交往有著重要的影響。第一印象主要是獲得對方的表情、姿態(tài)、身材、儀表、年齡、服飾等方面的印象,這種初次的印象在對人的社會知覺認知中會發(fā)生一定作用,往往成為以后交往的根據。這就是心理學上的首因效應,它屬于一種認知偏差,但大學生在求職過程尤其是面試過程中,要在短時間內引發(fā)良好的互動爭取職業(yè)機會,就有必要利用這種心理效應,進行正確的印象整飾,為求職增加成功因素。
一、大學生求職過程中印象的整飾重要性及作用
(一)好的第一印象可能是入門證
從大學生求職者角度看:在求職面試的過程中,考官對大學生求職者的印象往往在其用人決定中占了較大權重。在各種人際交往場合中,人們總是有意或無意地選擇適當的言辭、表情或動作,以便使知覺者對自己產生一個特定的看法。大學生求職是一個有著強烈目的性的行為活動,通過選擇適當的言辭、表情、姿勢、服飾和行為方式以期望在招聘者的心目中留下一個獨特的美好印象,達到獲得就業(yè)機會的目的。
(二)第一印象良好可能成為入職后的努力基礎
從招聘者角度看:對于招聘者來說,大學生求職者使用印象整飾策略,能使招聘者對其能力、素質和個性特征有個基本的了解,打下進一步考察的基礎,對企業(yè)找到最合適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雖然應聘者印象整飾可能影響考官的評價和面試的準確性,但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羅森菲爾德認為:應聘者印象整飾是關于應聘者工作能力的有價值信息的潛在資源,如果擅長印象整飾的應聘者從其他候選人中脫穎而出被雇傭,應聘者印象整飾對面試的危害會被這個人走上工作崗位后所表現的能力彌補過來,雇主最終會獲益。
二、大學生求職過程中進行有效印象整飾的內容及策略
大學生求職的印象整飾會受到幾個方面的影響:首先是交往對象的影響,對方的社會角色、地位、個性、氣質等都會影響主體對印象整飾的策略選擇;其次是交往的情景環(huán)境,在陌生環(huán)境和熟悉環(huán)境中的印象整飾根據個體的適應度而不同;再次是目的內容的影響,什么樣的交往目的決定了什么樣的角色扮演,要演好自己的社會角色就要進行相應的印象整飾。
(一)大學生求職過程中印象整飾的內容
1.印象整飾的表層內容:一是外表特征,如精神面貌、妝容、衣著、神態(tài)、姿態(tài)等。妝容整潔、衣著干凈、精神容光煥發(fā)會帶給招聘者眼前一亮的最初感覺,成功吸引招聘方的注意力,才有了進一步交流的可能。二是行為表現,包括文字語言與肢體語言的表達、表情變化、舉手投足的細節(jié)動作、與應聘者的行為配合互動等。在求職中注意如輕聲關門等細節(jié)能體現細心體貼的性格特征,贏得好感。三是交流溝通,包括理解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流暢而有邏輯有節(jié)奏的語言表達加上適當的手勢能更好地展現個人內涵,靈敏的反應力和靈活的應變能力能及時回應招聘者的意見要求,深刻的理解力更是為求職中的溝通交流掃除不必要的障礙,為引起招聘者對自己的興趣走好求職第一步打下基礎。
2.印象整飾的深層內容:一是智力水平。大學生在求職前階段,需要加以學習鍛煉,將所求職業(yè)需要的知識認真學習體會,多讀多思多練可以勤能補拙甚至錦上添花,增加求職的智力表現砝碼。二是人格和性格特征。如外向型的大學生求職者在應聘秘書或會計等需要相對沉靜的工作時,要適當地收斂個性,盡量多展現自己的業(yè)務能力,爭取在能力水平上獲得關注,而內向型的大學生求職者在應聘教師或銷售工作時則需要自我鼓勵全面大方地展示自我,避免因個性特質的過分凸顯而錯失就業(yè)機會。三是人生觀價值觀等觀念態(tài)度。在求職過程中,大學生求職者要提前了解應聘單位的性質、企業(yè)文化,如競考事業(yè)單位必須對社會對人民抱有強烈的服務觀念和公仆意識,而應聘外企單位則需要有誠信、競爭和市場意識,針對其要求調整自己的社會態(tài)度,如果與自己的觀念和認知態(tài)度沖突太大則需考慮另謀更適合自己的職業(yè)。
(二)大學生求職過程中印象整飾的策略
在求職過程中,面試是求職者爭取工作機會最后但也最重要的一關。大學生在求職面試過程中的印象整飾是一種有益的社會技能,是一種適應人際交往情景的自我調整,可以加強別人對自己的接納程度,同時提高自己的自信與自尊。在大學生求職過程中進行印象整飾大致可以從三個階段進行策略規(guī)劃:
1.大學生求職前準備階段的印象整飾策略。在這個階段,大學生求職者首先需要在展示外表特征等方面做適當準備,衣著妝容以符合職位需要、整潔得體為原則,選擇服飾的色彩和款式要符合自身外形特征。合適的外表修飾能成功吸引注意力并帶給對方愉悅的審美情緒,至少要達到不引起對方反感才能進一步展示自我才干,強化或改變招聘者的用人決策。與此同時,大學生求職者需要了解求職面試的一般程序,對可能遇到的問題有一個心理準備,對招聘者所關注的能力傾向和用才需求有個大致了解。還要溫習自己的求職簡歷,清楚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爭取揚長避短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精神狀態(tài)上要做好調整,保證良好的體力和精神面貌。其次,大學生要正確認識印象整飾的積極作用和負面作用。要認識到印象整飾有利于調節(jié)求職者和招聘者的人際關系,消除緊張氣氛,從而發(fā)揮求職者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印象整飾往往意在改變考官對求職者的看法,它不能提供有關求職者的才能、價值、動機和個性心理的可靠信息,卻從側面影響招聘者的正確判斷以致削弱面試的內在意義。業(yè)務能力較弱卻善于進行印象整飾的求職者可能利用各種心理手段在招聘者心中樹立完美形象贏得好感,從而順利獲取任職資格。因此,印象整飾需適時恰當,恰當的印象整飾不是虛偽失信,不是通過欺騙招聘者審美觀取得暫時踏入招聘單位的資格,而是真實地將自身的外在與內在素質用最美好的形式展現出來,這是個人修養(yǎng)的標尺和社會文明的標志。
2.大學生求職正式接觸階段的印象整飾策略。求職正式接觸階段是求職接觸中面對面留下印象的最重要階段,一般包括進門、問候、就座、介紹和切入正題等環(huán)節(jié)。這一階段的原則是禮貌、誠懇、落落大方、不卑不亢。若在室內進門時腳步聲和開門關門要避免響動過大,見面主動問候,禮貌讓座就座,發(fā)出真誠簡短的寒暄,等面試進入正題后,高度集中注意力。在求職面試正式進行階段,一般由面試官控制節(jié)奏,或依據固定的程序控制交談的進程,或顯得靈活隨意。這一階段需要應聘者認真傾聽、快速反應、隨機應變、突出優(yōu)點、談吐自如。認真傾聽表現了對面試官的尊重,也便于把握問題的核心并迅速作出反應,避免因沒有聽清問題而答非所問或多次反問引起招聘者的反感,在回答問題時要突出自己的長處,同時注意吐字清晰,音量與節(jié)奏適中。另外,通過非語言行為獲得面試官的積極評價是十分有效的手段,如通過面帶微笑、點頭、身體前傾、認真注視面試官、減少無意識小動作、表情自然等,可以使面試官獲得求職者有涵養(yǎng)、自然、不做作等更加積極的評價。
在求職正式階段過程中印象整飾的心理策略主要有:(1)事先申明:即在危機情境出現之前,根據先期預計的情況提出的借口,為了避免預期行為可能帶來的麻煩和不便,而事先實施的語言控制機制。事先申明的作用關鍵在于雖然表面上暴露了自我的一些缺點,但能讓人感到真實有誠意。(2)意見遵從:即是為了增強自己被人喜歡的可能性,所表達的觀點、行為與別人的觀點、信念、價值觀相一致,在求職過程中則表現為贊同招聘者的觀點或順從招聘者的意見。但為了避免給人顯得阿諛奉承的負面印象,大學生求職者需要采取更隱蔽的遵從形式,即在無關緊要問題上和考官保持不一致,在招聘者執(zhí)意堅持的重要問題上保持一致。求職者如果在開始故意跟考官在意見上有些不同,通過相互交流,意見逐漸趨同,表現出一種被說服但仍很有主見的假相,能使考官對自己滿意認同。(3)抬舉他人:在面試中通過陳述別人的優(yōu)點和成績,一方面可以顯示自己的氣度,另一方面也可以隱約的增加自己過去工作成績的真實性和團隊合作精神。(4)自我抬高:求職者通過宣揚自己能力超群、精明能干,努力讓考官發(fā)現自己的優(yōu)點,承認自己的業(yè)績。還可以通過對招聘單位的招聘要求仔細研究和觀察,找準企業(yè)單位招聘人才的勝任特征或工作經歷,然后進行簡歷包裝,留下能證明自己具有這方面素質和業(yè)績最有力的支撐材料,在面試中突出自己具有這種能力和素質,并適逢其時地表現出來。
3.大學生求職后期階段的印象整飾策略。大學生剛剛走出校園象牙塔時,如同一張白紙,求職經歷和經驗不足,大部分是第一次面對招聘情境,在求職過程中應更加注重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準備與完善。在面試正式接觸階段完成并成功得到招聘者的肯定態(tài)度以后,同樣要繼續(xù)進行印象整飾,鞏固自己帶給招聘者的良好印象,表現出積極的工作熱情。如果因面試過程中的表現不佳而沒有給招聘者留下良好印象導致求職失敗,在面試結束后同樣可以表示真誠的謝意,感謝招聘方提供一次面試的機會,或者通過懇求招聘方再次給予面試機會來更好地展現自己的能力。懇求是獲得性印象整飾中較為的特殊方法,采取懇求策略一般不應突出主觀原因如由于自己能力差而使自己狀態(tài)不佳表現不好,相反,應從側面表示出自己擁有能力,卻因年齡、性別、地域、健康狀況等客觀原因導致表現不理想,并且表明自己對這份工作機會的珍惜和渴望,從而激發(fā)招聘者的同情與好感而重新審視其人力資源價值。
總的來說,雖然印象整飾含有暫時美化和粉飾求職者外表和內在素質的因素從而對招聘者有一定欺騙性,但印象整飾行為就本身而言并無好壞之性,無所謂反映應聘者本性的善惡。在人才競爭激烈的今天,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有效的印象整飾能為實現事業(yè)發(fā)展的第一步打開大門,成功找到從事勞動生產、服務社會與實現自我的社會位置,與己與社會都是不可缺少的一種能力。
參考文獻:
[1]周曉紅.現代社會心理學[M].上海:世紀出版社,1997.
[2]保羅·羅森菲爾德,羅伯持·賈卡羅龍,凱瑟琳·賴爾景著,李原譯.組織中的印象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3]鄭桂年.職業(yè)規(guī)劃與成功就業(yè)[M].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2006.
[4]王艷虹,郭德俊.應聘者印象管理研究評介[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
[5]劉廷華,龔玲.人力資源管理中的印象管理[J].企業(yè)改革與管理,2004(6):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