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詳細分析了當前學生作文中存在的虛情假意、矯揉造作等問題,提出要從生活中發(fā)掘寫作的素材和激情,徹底改變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使作文之水長清。
【關鍵詞】作文教學 生活 源泉
一、學生作文的現(xiàn)狀
下面是兩段典型的學生作文:
從屈原的憂國憂民,到岳武穆的精忠報國;從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到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當他們給“酷”作了最完美的詮釋時,那種叫感動的東西隨之在心頭蔓延。(高二某生《酷之詮釋》作文開頭段)
有人說,一本書是一片樹葉,一葉知秋;有人說,一本書是一場戲,一戲人生;有人說,一本書是一杯水,一杯滄海。(2006年全國卷Ⅱ滿分作文《一杯滄?!烽_頭段)
這樣的文字固然文采飛揚,文化底蘊深厚,但始終讓人覺得少了點親切,而且給人一種矯揉造作的感覺。
遺憾的是,翻開每年的高考滿分作文,屈原、項羽、司馬遷、諸葛亮、李太白、杜子美、蘇東坡、李清照等人頻頻出現(xiàn),有人戲謔地稱這些古人為“古代十大杰出青年”。更為遺憾的是我們有些老師還專門訓練學生寫這類文章,為此還替學生找一些精美的片斷叫學生背,以期學生在高考考場上能快速搭積木。試想,這樣的文章還有真情實感嗎?還有活潑潑的生活的影子嗎?這不是叫我們的學生投機取巧、急功近利嗎?
福建師范大學的潘新和教授在他的《語文:表現(xiàn)與存在》一書中說,歷年高考有那么多考生“采用相似的材料和結構,寫千人一面的文章”。湖南的唐萬明老師說,每年的高考中好多文章“行文方式、感情基調、思想意味非常地相似,這其中包括被閱卷老師打了高分的文章”。對于這種現(xiàn)象,江蘇睢寧高級中學的高西棟老師將它稱為“模板化現(xiàn)象”,并將它分為“光明正大版”、“漢風古韻版”和“胡編亂造版”。在“光明正大版”的文章里,“讀到的是莊嚴神圣、豪言壯語,是社會口號、歌頌贊美、匡時濟世,是板著面孔的新聞播音員,老氣橫秋的說教者”。在“漢風古韻版”的文章里,采用大量的排比句式,堆積詩化的佳詞麗句。而這類作文的弊端,缺乏現(xiàn)實生活內容,不能夠圍繞話題聯(lián)系自己、他人、社會生活等多方面實際,使文章和現(xiàn)實完全隔離,現(xiàn)實感嚴重不足,給人“為作文而作文”、“關起門來作文”、“玩文字游戲”式的作文之感。
2006年山東省高考閱卷已將浮華空洞缺失感性的“文化散文”打入30分以下,重慶溫和一點,2007年將這類作文打入45分以下。這顯然是想拒絕浮華,將學生的作文引向生活。
二、生活,寫作的源泉
大家都比較喜歡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我個人則更傾心于他的《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尤其喜歡最后兩句:
今夜,我只有美麗的戈壁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關心人類,我只想你
每當想到海子和他的這兩句詩,我都有一種潸然淚下的感覺。是海子的真切感動著我。
前不久,有一個小學生的作文《媽媽回來了》獲得了冰心作文獎一等獎,全文如下:
前段時間,媽媽去杭州學習,去了好長時間,可能有一個月吧。今天,媽媽終于從杭州回來了,我非常高興!因為媽媽的懷抱很暖和,因為媽媽回來了,爸爸的生日就能過得更好,因為媽媽在家里會給我讀書……
媽媽不在家的時候,我很想她,想媽媽的感覺,是一種想哭的感覺。
評委評語是:“自然率真,素面朝天,充滿童趣,非常清馨?!?/p>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并把“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注社會熱點”作為作文教學的一項要求提出來。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早就說過:“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爆F(xiàn)代教育家葉圣陶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要把生活與作文結合起來,一定要把學生引向生活的光明之路?!?/p>
三、在作文的土地上辛勤耕耘
我在指導學生作文時,反復強調作文源于生活,要抒寫出真情實感的道理。下面是一個學生對這個問題的認識:
作 文 與 生 活
正如歷史提供前車之鑒是用來指導現(xiàn)實一樣,作文也應該從現(xiàn)實出發(fā),反映現(xiàn)實。不同時代的文章就好比歷史的鏡子。無論是棄醫(yī)從文為拯救國民靈魂發(fā)出吶喊的魯迅,將舊上海悲涼浮世栩栩如生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張愛玲,還是新生代80后作家中桀驁的韓寒、憂傷的郭敬明,都吸取了現(xiàn)實賦予他們的靈感和力量,同時他們的文章也反映著他們所處時代的背景。
那些名人名言古人古事堆砌而成的文章,那些空洞華麗的詞藻,如果沒有加進你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是不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甚至讓人難以卒讀。而你的思想和感情,絕大部分是從現(xiàn)實生活衍生出來。好文章要生動,要有感染力和號召力,必須是你內心流出的真實文字。
其次告訴學生從生活中積累材料的方法。
第一,學會觀察生活,就是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熱愛生活,關注現(xiàn)實。王蒙在《關于短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中要求寫作者能夠“從司空見慣的東西之中,發(fā)現(xiàn)新的事物,發(fā)現(xiàn)特別強烈、很好奇的東西”,能夠“從一些細微末節(jié)當中發(fā)現(xiàn)那些具有重大的時代意義的事物”。夏丐尊、葉圣陶在《文心》中說:“諸君每日在街上行走時會碰到各種各樣的人和事件,平時讀書或獨坐,會想起各種各樣的心念和感情,這種時候,事物的新鮮意味常會電光石火似的忽然自己投入到頭腦中來,隨時把它捕捉了就是題材?!?/p>
第二,親身體驗或調動自己已有的生活經(jīng)歷。每一個假期,學校都要求同學們參加社會實踐,這就是一個接觸繽紛生活、獲取第一手材料的好機會。另外,把自己過去生活中到過的地方,見過的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和事整理出來,也是很好的素材。
第三,調查訪問。訪問是一條獲取題材的捷徑。魯迅先生寫阿Q賭錢時寫不下去了,因為魯迅不會賭錢,于是請人講賭錢的方法、賭錢時的情景以及賭錢時唱的歌曲。我們今天見到的阿Q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是那么的生動,那么的真切。
最后就是通過書報、廣播、電視、網(wǎng)絡等傳媒提取大量的信息,多方面吸取多種間接知識。
朱熹曾以“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詩句形容勤于讀書的感受,其實,這首詩同樣也適用于作文。
放眼窗外,自然中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太陽每天都是新的,生活日新月異,千變萬化,瑰麗多姿。任何人,任何事都要與時俱進,我們的作文為什么不與時俱進呢?“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作文的材料就應該如長流之水,這樣才能清新如鑒。
★作者簡介:彭光容,重慶市巴縣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