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國真
友人住在風景秀麗的西子湖畔。
去年,我應邀參加了在杭州舉辦的一次筆會。那是我第一次到“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杭州。
一天,友人陪我游西湖。那天細雨瀟瀟,水天一色,風景宜人的西子湖盡在蒙蒙煙雨之中。放眼望去,煙波浩渺,如詩如畫,不由感嘆:西湖風光,名不虛傳。
不料,友人淡淡一笑:“西湖雖秀,見得多了,不足為奇?!?/p>
友人的話使我緘默良久。
不由想起,前些年在廣東上學,暑假回家,陪外地的同學游京都,瞧他們到了故宮、長城、頤和園,一個個欣欣然、奮奮然的樣子,不禁覺得好笑。
幾天下來,他們游興不減,我卻感到精神倦怠。每每在他們玩得興高采烈之際,頗生打道回府之念,只是怕掃了同學興致,方才一忍再忍,舍命陪君子。
大凡最好的地方,若被自己的步履蹬平了,也就全覺得興味索然,誠所謂:熟悉的地方?jīng)]有景色。
記得第一次發(fā)表作品的時候,盡管臉上還裝模作樣一副鎮(zhèn)定漠然的樣子,心中卻早已樂得不知姓什么好。最后,畢竟按捺不住心頭的狂喜,終于撕下“假面具”,吆喝上三五好友,去學校附近的館子,結結實實撮了一頓。
及至作品發(fā)表多了,那份漠然才“弄假成真”。大概,這也是因為,熟悉的地方?jīng)]有景色。
熟悉的地方?jīng)]有景色,這是一種青春的活潑,這是一種不滿現(xiàn)狀的感覺,這是一種向更高目標跋涉的動力。
在人生中,長久保持這種感覺并非易事。特別是對于那些走過了許多名山大川和在事業(yè)上取得輝煌成就的人來說,更是這樣。
對于這樣的人,很容易產(chǎn)生的是“黃山歸來不看岳,五岳歸來不看山”的感慨和“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躊躇滿志。
應該說,能在一片“景色”中沉湎,在滿堂“喝彩”中陶醉,是人生的一種幸運,因為畢竟沒有多少人能有“景色”可以回味,能有“喝彩”聲可以慰藉;但這更是人生的一種不幸,因為這無疑是生命和才智的巨大浪費。
漫漫人生之路,自然的風光沒有窮盡,人類的事業(yè)沒有頂點。
我想對自己說的是:凡是遙遠的地方/對我們都是一種誘惑/不是誘惑于美麗/就是誘惑于傳說/即便遠方的風景,并不盡如人意,我們也無須在乎/因為這實在是一個/迷人的錯,到遠方去到遠方去,熟悉的地方?jīng)]有景色。
是的,快樂永遠存在于追求的過程中:到遠方去,熟悉的地方?jīng)]有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