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探
現在最紅的美劇是什么?《越獄》?《24小時》?這些傷神費腦的劇目已經統統out了。2008/2009年度最紅的美劇是那些青春無敵的校園男女的天下,比如《緋聞女孩》,比如《漢納·蒙塔納》。而你以為捧場的一票觀眾都是90后的小朋友么?又out了,統統是我們一眾朝九晚五、三十歲上下的格子間男女。是的,劇情很幼齒,很夢幻,很不現實;主角很幼稚,很年輕,很不深刻;可是“童真”和“夢”,不正是我們這些苦苦掙扎在生活和職場的夾縫中的半熟齡小白領們,現在最想緊緊抓住不放手的么。
手頭這本《我是麥莉》,正是當下紅透北半球的美劇《漢納·蒙塔納》的主角麥莉·賽勒斯的自傳。是的,自傳,一個16歲小姑娘——人生才過了1/5吧——的自傳。翻開書,那些簡單淺顯的文字,東一榔頭西一棒般的結構,勾勒出了一位率真敢言的鄰家女孩追逐著自己的夢想最后成為了萬眾矚目的明星的成長路??粗溊蛘勊趯W校被人關在廁所,談《漢納·蒙塔納》,談她的家人、她的初戀,談當學習和演出撞車時的憂郁,談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我仿佛看到了一個真正存在的女孩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神。文字很淺,淺到我翻看著幾乎睡著了,然后飄忽著做了個奇怪的夢:工作了10來年,突然又回到了初中時的學校。不是去教書,不是去參加校友會,而是去做學生。老師還是那時的老師,同學還是那時的同學,而我卻是現在的我。對我這個另類,有些“壞”學生總是想方設法地作弄。“我是來學習的,職場里的勾心斗角比你們這些小兒科厲害多了,不和你們計較?!庇械哪信叩媒?,同學中傳的沸沸揚揚,老師們鄭重其事的請雙方家長來學校,批評教育?!坝植皇鞘裁础G照門,又不是什么‘卡帕女,不就是少男少女牽牽手,瓊瑤戲里般純純的、朦朧的愛慕嘛,至于嗎?”看著那些被老師沒收的一摞摞抄滿各種歌詞的硬面抄、筆記本,看著那些眼睛紅腫,在辦公室里抄著課文的同學,我很慶幸自己的目標就是努力學習,那些明星偶像們根本沒有映進我的腦海;我期待著考試,期待著自己名列前茅,期待著老師們對我的贊揚;最后的考試把我的夢驚醒了——各科考卷上的題目我都會做,可是我卻怎么也寫不出答案。
喝了杯涼白開,感覺這個夢是如此真實,夢里給出的啟示又是如此的殘酷。忍不住又翻起了這本能讓我做上這樣怪夢的書,閱讀著近乎于流水賬的敘述,我頓悟了:對一個16歲少女的文字,我們又能有什么樣的要求呢?書中字里行間流露的是這個少女的真,這恰恰是我的夢里那寫不出的答案。每個人青春期的記憶才是最真最珍貴的記憶,夢里發(fā)生的很多事情或多或少都在我的同齡人身上發(fā)生過,但是這些記憶已經慢慢地變得模糊,已經漸漸從腦海中消失。2003年4月1日,我才回憶起那時一堆人擠在我家看“哥哥”告別歌壇演唱會錄像,哭得淅瀝嘩啦的情景;2009年6月26日,我才記起當初自己邊做數學題,邊跟著walkman里播放的MJ的Black Or White打節(jié)奏的情形。當失去時我才發(fā)現,我失去的是我曾經青春的見證,失去的是我記憶的標簽,失去的是我的真。
引用麥莉寫的一句話:“There are multiple sides to all of us. Who we are--and who we might to be if we follow our dreams.”(一個小丫頭能有這樣的總結和思考很不容易)我們是不是也能找回自己夢想,成為一個應該成為的人呢?是不是應該去找回已經溜走的童真呢?
《我是麥莉》:[美]麥莉·賽勒斯 希拉里·利夫丁著,王宏 劉霞 劉淑芳譯,上海遠東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定價:2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