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素
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課程內容的選擇應體現時代性,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減少艱深的歷史理論和概念,增加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的內容,有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由此可見,如果我們能夠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把生活經驗和歷史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學習歷史,將為我們今后的人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一、用歷史知識提升生活經驗
以歷史知識為依托,學會處理實際問題。如在學習大禹治水時,有些老師會設計這樣的思考題:為什么大禹治水改用“疏”的方法?用現實生活中的一二個具體事例,說明“堵”和“疏”的不同功能。把大禹治水的方法,加深對大禹治水成功經驗的理解,把歷史知識運用到社會現實中來,不僅僅要弄清楚大禹成功的原因,而是要進一步弄明白“疏”和“堵”的辯證關系,慢慢地理解二者的不同功能,把學到的歷史知識和我們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學會處理現實中發(fā)生的問題。
如有的同學認識到:“‘堵有‘堵的好處,‘疏有‘疏的優(yōu)點,不能一概而論。比如一個人吸毒了,要讓他戒毒,就必須以‘堵為主,輔之以‘疏的方法;而對其他還沒有吸毒的人,為防患于未然,就應該以‘疏為主,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做法。”也有的同學談了自己對紀律的理解:“‘紀律就是‘堵,就是要讓所有的同學都必須遵守;老師的說服教育就是‘疏,就是要教育不遵守紀律的同學遵守紀律。兩者相輔相成,才能夠維持好班級紀律?!?/p>
上述同學的看法,從遠及近、從大到小,對“堵”和“疏”的不同功能有了深切的認識,避免了“非此即彼”的簡單思維模式。以后再遇到類似的情況,我們不僅要掌握基礎知識,還應該學會用歷史,用學到的歷史知識去解決現實中的問題,讓歷史學習真正成為我們在二十一世紀的訓練場。
二、從歷史知識中體味生活哲理
歷史中蘊含著豐富的生活哲理,我們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要善于領悟,學會應用。在學習百家爭鳴時,我們要學會汲取思想家的思想精華?!叭淌яR”這一成語故事,反映了老子的基本思想主張,從這一故事中,我們理解了“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這句話的含義。
在此基礎上,我們還應該結合現實,主動地去關注我們的生活,在自己的生活積淀中去搜尋,從他人的經歷中去感悟生活,從而學會辯證地看待問題,在困難挫折面前,在榮譽和鮮花面前,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因為心態(tài)的好壞,可能直接影響到自己的生活質量,逐步達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境界,在這一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經歷了一個“從生活到歷史知識再到生活”的過程。經過這一過程,我們的學習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對抽象的哲理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
三、以歷史知識為依托,掌握走向成功的階梯
英國大哲學家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換句話說,歷史是一門使人明智的學問,學習歷史應該幫助我們走向成功,獲得成功的體驗,歷史上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如我國的書法藝術獨具特色,在學習了古代書法家的事跡后,我們應該有意識地引導自己思考:他們取得成功有什么“秘訣”?通過追問和討論交流,我們應該總結出這樣的成功的“秘訣”:對所做的事情要有興趣,并能持之以恒;要刻苦鉆研,博采眾長等。有了這樣的認識,對今后的學習、今后的人生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我們學習歷史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懷舊,更重要的是繼承和發(fā)揚,并在歷史學習中學會做人、學會做事。歷史是過去的現實,它是過去的人們做過的事,歷史人物的成功與失敗、悲歡與離合,對我們的今天仍然有意義,他們會告訴我們該怎么做,不該怎么做,學習歷史要善于吸收對自己的成長有用的東西。
四、以歷史為鏡子,學會正確地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歷史記錄了人類發(fā)展的足跡,人和人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歷史上的任何事,都是人來完成的,學習這些內容,我們要弄明白,人和人之間應該如何相處,如何去做事。我們都知道,北魏孝文帝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為了加速民族融合,把都城遷到了洛陽,他遷都時受到人們的反對,但最終取得了成功。
孝文帝為什么一定要遷都洛陽?為什么要精心安排這種“計謀”?通過小字部分的閱讀,我們可以悟到了這樣一個道理:孝文帝并不是要南征,他的真實目的是要遷都洛陽,為達到這一目的,他精心設計了這種‘計謀,精心地把行程安排在深秋時節(jié),陰雨連綿,道路泥濘,再加數月跋涉,群臣都想息肩休整,紛紛諫阻。
在這種情況下,孝文帝退了一步,答應不再南征,但也提出自己的難處和要求,“若一事無成,如何向后人交代?不如將遷都洛陽的大事辦了?!贝蟪紓兛吹交实廴绱梭w諒自己,也紛紛答應遷都洛陽。孝文帝這種“以退為進、從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的做法終于取得了成功。我們在今后同別人的交往中,要學會為別人著想,多從別人的角度著想,事情就會更容易辦成。
有了這樣的感悟,今后處理人與人的關系時,就會多一分從容。從這件事中,我們不難得到這樣一個道理:做事要講求策略,一味地蠻干往往不能成事,反而會壞事,做事前要經過精心策劃,反復論證,把阻力降到最低。
學歷史不等于記歷史,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許多人包括某些老師,錯誤地認為學習歷史就是劃劃背背,不理解學習歷史的真諦,許多人只有在等到長大成人、走向社會后,才認識到學習歷史的重要性,回過頭來重新學習歷史。
通過上面的論述,希望我們在學習歷史的時候,要做到:把歷史知識和社會生活密切結合在一起。把生活閱歷當做歷史的學習的一把“金鑰匙”,把學習歷史的過程,當成是提升自己的生活閱歷的一種有效途徑。
(河北省大名縣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