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宇
少時讀書,勤奮有余,但“啃”的功夫卻不夠,常常倒背如流,卻難悟其意。其實啃書,“啃”更有“鉆”之意,勤思苦鉆才會啃出味道。
真正開始學會啃書是大學時,那時為了畢業(yè)后能夠輕松地找到工作,讀書真是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為了能夠出成績真可謂博覽群書。每逢閑暇時,便去圖書館里啃書,啃到了很多有用的東西,自己的人生觀便慢慢地在啃書中形成了。
啃書其實是辛苦的,先是枯燥無味,漸漸似有所悟,然后便讀出了感覺,啃書讓我真正體味到讀書的樂趣。那時遇到一本好書,不睡覺甚至不上課都要將它啃完,有時啃得如醉如癡,真有一種想把那些愉悅的文字吞下去的欲望,不禁要感嘆書的魅力了。
古人藏書最頭痛的就是“書蠹”,書蠹就是蠹魚,不論哪種紙都是怕蠹魚的,它是紙的克星。所以古人不容易藏書,有書得趕快讀,不然時間一長,便會被書蠹啃了。對于今人,更是如此,遇到好書,就要馬上啃讀,不然興致一過,有些書很難再去翻起了。現(xiàn)在的科技已解決了書蠹問題,但書蠹現(xiàn)象仍存在。書蠹以書為營養(yǎng),與吾輩應同,書蠹啃書、壞書,我們也應該啃書啃到書壞,直至啃出精華,啃出自己的思想。
有一段時間心情浮躁,難以靜下來,我就試著讀書,讀不行,則“啃”。常于月夜,挾書一卷,雕刻時光,啃于書中,漸漸便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和書融在了一起。書成了我生活中的大餐,常常讓我大快朵頤。啃書的境界,大抵需要的是忘我,讀得忘記自己的存在。徜徉書海中,你會發(fā)現(xiàn),書才是你的思想動力。生活中的很多東西是源于書中的,啃就是一種精神的補充、一種營養(yǎng)的汲取,讀書必須要學會啃,唯有啃才能沉于其中,才能更好地領悟書中的思想。
我有一好友,家里很少藏書,卻滿腹經綸,啃書啃到了廢書的地步,每有書,他便會立刻啃讀。一本書翻來覆去地讀,從前往后讀,再從后往前讀,從中間頓悟,再翻前找后貫通。這樣讀下來,書早已破爛不堪了。書讀完了,雖已無法收藏,但書之靈魂卻已攝取胸中。友人時常理直氣壯地說,書不是擺設深藏的,而是用來啃讀的。唯有啃出書的真諦,且消化成思想,才是讀書最大的意義。啃書啃到廢書,可謂讀書讀到了境界,人生讀書莫過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