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云艷
摘要 知識管理理論作為一種全新的管理理念,在網絡學習中具有廣泛的應用意義。知識管理通過對網絡學習中的人力資源的管理、網絡知識創(chuàng)新與轉化的管理等途徑,實現(xiàn)網絡知識資源的整合和優(yōu)化,提高網絡學習效度。
關鍵詞 網絡學習;知識管理;學習共同體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09)21-0148-02
Knowledge Management Application Learning in Network//Yue Yunyan
Abstract As a kind of new management theory, Knowledge management has extensive application meanings while learning in the network. Through the management of human resources of the network, the management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nd transform of the network, knowledge management can realize integr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network knowledge resource, raise the results of learning of the network.
Key words learning in the network; knowledge management; learning community
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cience, Binzhou College, Binzhou,Shandong 256600,China
對知識進行系統(tǒng)整合與管理的知識管理理念已成為當今企業(yè)運營的主要工具和管理內容,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受到關注。筆者試探析如何在網絡學習中應用知識管理理論對網絡人力資源進行管理,怎樣實現(xiàn)知識創(chuàng)新和轉化等問題。
1 網絡人力資源的管理
知識管理在網絡學習中的應用將會對知識的儲備、師生的技能素質以及學習效率和創(chuàng)新能力等產生積極的影響。
1.1 師生角色的轉變在網絡學習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主動進行探究活動,主動進行自我意義的建構;而教師則起到主導的作用,充當“管理者”“促進者”“咨詢者”等多種角色,在必要的時候對學生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給與適當指導,旨在促進整個教學過程的發(fā)展,使學習者與新知識之間的矛盾得以解決。
將知識管理的理念應用到網絡學習中后,由于知識系統(tǒng)的完善性、查閱的便捷化,使得師生之間、師師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更為方便和廣泛。隨之而來的是,師生各自的角色也在悄然發(fā)生變化。
如圖1所示,圖中粗虛線箭頭、細虛線箭頭分別表示學生和教師在原來基礎之上的變化。由此可以明顯看出,在應用知識管理之后,教師不僅僅是指導者,在教師之間就某個問題進行經驗交流或學生對教師提出建議的時候,教師還有機會扮演學習者的角色。教師同樣需要吸納有效的經驗和建議來提高自身的業(yè)務水準。而學生也不單單是學習者,在同學之間交流學習經驗或對教師、課程提出建議的時候,學生就成了學習的指導者。這樣,教師和學生的界限、指導者和學習者之間的界限模糊了,與此同時,師生之間的距離卻拉近了。
1.2 學習共同體的形成學習共同體是一個由學習者及其助學者(包括教師、專家、輔導者等)共同構成的團體,他們彼此之間經常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溝通、交流,分享各種學習資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因而在成員之間形成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人際關系。網絡學習當中既存在學生學習共同體,還要形成教師學習共同體。
學習有3個層次,首先是個人學習,其次是組織學習,最后是學習型組織。個人在網絡上從事的學習活動、學習范圍和思維空間畢竟有限,而組織學習是將組織作為學習的主體看待。對應而言,學習型組織是一種組織管理模式,組織學習是一個組織成為學習型組織的必要條件。大部分網絡學習都是基于學習小組的,這與知識管理理念中組建學習型組織的要求不謀而合。
1.3 知識管理需要知識管理者知識管理者的主要工作是使知識秩序化、條理化和詳盡化,收集知識并為知識分類,建立面向知識的技術基礎,并監(jiān)督知識和有效利用。這種工作應該是使查找及應用知識的人感到方便而且快捷,通過它可以幫助其他人對知識進行創(chuàng)造、分配和利用。在網絡學習中,教師不是知識管理者的最佳人選。因此,在應用知識管理的網絡學習當中,擁有專業(yè)的知識管理人員是必需的。
2 知識創(chuàng)新與知識轉化的管理
日本著名知識管理專家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曾說:“只有人類才能在知識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扮演核心角色,無論計算機的信息處理能力有多大,它們終究不過是人類的一種工具?!盵1]
2.1 網絡學習中的知識從知識的視角來看,網絡學習中的知識也有顯性和隱性之分。其中,顯性知識主要是指一些資料性的信息,如數(shù)據(jù)庫、文件管理系統(tǒng)、學習資源庫等,它們都是一些能被記載,可以查閱,同時易于整理和進行電腦存儲的知識,通常以文檔的形式保存。而隱性知識則存在于師生頭腦當中,是難于用文字表述的經驗、技能、直覺甚至信仰,它深藏于師生個人的價值觀念與心智模式之中,能夠深深影響到個人的行為方式。由于隱性知識高度個人化,就使得它極為不易于在個體和組織之間交流與共享。隱性知識是網絡學習當中最為寶貴的資源,而隱性知識的高效交流、共享和充分利用則是網絡學習成功與否的關鍵。
2.2 網絡學習中的價值創(chuàng)造在學習過程中,人是創(chuàng)造價值的動因。課題論文、成果報告、人際關系等價值的創(chuàng)造都是人行為的結果。一般來說,人在學習中可以通過內部和外部2種結構方式創(chuàng)造價值。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個體通過探究活動解答問題,創(chuàng)造出有形的結構,如階段論文,同時也創(chuàng)造出無形的結構,如獨特的學習方法和思路。這是創(chuàng)造價值的內部方式。如果學生的努力相互結合,則不僅完成課題的成果報告等有形物,而且還創(chuàng)造無形的價值,如人際關系和學習體驗等。這就是創(chuàng)造價值的外部方式。這2種創(chuàng)造價值的方式離不開處于不同角色及關系中的師生的相互交流,正是他們利用各自的經驗才創(chuàng)造出許多有形和無形的價值。由此可見,知識轉移是創(chuàng)造價值的原動力。因此,如何有效地進行知識轉移就成為網絡學習的核心問題。
2.3 知識在網絡學習中的轉移知識轉移是以不同的方式轉移或傳播知識,使他人能夠有效地利用知識。網絡學習中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之間存在著相互轉移和不斷提高的螺旋式互動關系。
如圖2所示,系統(tǒng)知識庫中保存的是可以被記錄的顯性知識,而師生頭腦中所攜帶的是隱性知識,這2種知識通過一定的方式可以相互轉化。當人們通過閱讀學習材料等形式吸收系統(tǒng)知識庫內保存的各種顯性知識之后,就會將顯性知識整合到自己頭腦中的專業(yè)知識構架中,并且應用于學習中創(chuàng)造出新的隱性知識。這一顯性知識隱性化的過程強調的是“學習并且應用”。當人們將頭腦中的隱性知識通過報告、論文等方式表達出來的時候,隱性知識就逐漸顯性化,這一過程強調的是“表述并且記錄”。在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內部,也在不停地進行著轉化。在系統(tǒng)知識庫內部,將個人零碎的顯性知識進行深加工,使其成為可識別、可轉移和可傳播的系統(tǒng)化知識,庫存內容變得更加豐富。而對于隱性知識的內部轉化,則是由師生之間的交流來獲得的。
經過這樣的不斷互動之后,系統(tǒng)顯性知識不斷豐富,人們頭腦中的專業(yè)知識也不斷提高,從而網絡學習課程的知識水平也逐漸得到提升。最終,知識系統(tǒng)的形成狀態(tài)并不是靜態(tài)的、不變的,而是動態(tài)的、大小螺旋共同上升的漏斗狀態(tài)。
2.4 網絡學習中的知識共享整個網絡學習課程的知識轉移最為關鍵的是顯性知識的隱性化和隱性知識的相互轉化這2個環(huán)節(jié),即如何達到知識共享。人們已經習慣于將工作中建立的人際關系網、積累的資料和獲得的經驗視為個人財富的一部分,拒絕與他人共享。但是長此以往,信息孤島的局面會導致組織整體協(xié)調困難,工作效率下降。其實,人們不應該擔心自己的知識被他人掌握之后會影響自身的競爭力,每個人都應該清楚,正是自身的綜合素質、對知識的敏感性和強大的學習能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而并非目前掌握的某項具體知識。
網絡學習作為一種網上學習方式,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實現(xiàn)知識共享:網上記錄工作流程,存檔工作檔案;最大限度地提供公共信息資源,如知識地圖、案例數(shù)據(jù)庫、課題小組協(xié)作狀況、人員技能評估等。個人的知識與他人分享后是可能增值的,知識的不宜損耗性就是知識共享的理論基礎。
3 小結
總之,在網絡學習中應用知識管理理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實現(xiàn)網絡知識資源的整合和優(yōu)化,加強網絡知識的交流與互動,提高知識的創(chuàng)新與轉化,最終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Ikujiro Nonaka.The Knowledge—creation company[J].Haward Business Review,199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