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青
摘要本文從納稅服務的思想和法律制度基礎、納稅服務形式、納稅服務社會化體系等三個方面探討了優(yōu)化納稅服務的途徑。
關鍵詞納稅服務 以人為本 納稅服務體系
中圖分類號:D9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2-389-01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fā)展,納稅服務逐漸成為稅務部門一項重要的工作職責。如何優(yōu)化納稅服務,成為各級稅務部門的一項重要課題。國家稅務總局于2005年印發(fā)的《納稅服務工作規(guī)范(試行)》明確規(guī)定:納稅服務是指稅務機關依據稅收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在稅收征收、管理、檢查和實施稅收法律救濟過程中,向納稅人提供的事項和措施。然而解決提供何種事項、采取何種措施開展納稅服務的問題,就需要我們轉變思想觀念,確立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摒棄以稅務機關的需要作為納稅服務依據的錯誤做法。
本文認為,雖然優(yōu)化納稅服務是個龐雜的系統(tǒng)工程,但究其根本,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加強納稅服務的思想基礎和法律制度基礎
做好納稅服務工作首要問題是轉變觀念,徹底拋棄官本位理念,完善社會主義法律制度建設,為優(yōu)化納稅服務奠定堅實基礎。
(一)加強納稅服務的思想基礎,實現“兩個轉變”
第一,樹立平等觀念,由監(jiān)督打擊型向管理服務型轉變。長期以來,我國強調納稅人義務,忽視納稅人權利,稅務機關人員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官本位”意識對征納稅關系的認知局限于管理與被管理,監(jiān)督與被監(jiān)督層面。而西方理論認為,納稅人繳納稅款,是購買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是等價交換,雙方地位平等。我們應借鑒這一理論,樹立平等思想,使稅務機關在提供納稅服務過程中,把納稅人看成是服務對象,讓每一個納稅人都具有同等的權利和機會來享受稅務機關提供的各項稅收服務。
第二,樹立誠信觀念,由單純注重形式向內容和形式相統(tǒng)一轉變。稅務機關在實際工作中,對納稅人不信任的現象依然存在,稅務機關應樹立誠信觀念,充分尊重納稅人在國家稅收中的主體地位,將“無罪推定理論”引入納稅服務領域,納稅人假設由“惡納稅人”轉向“善納稅人”,在保證提高征收服務廳硬件水平、實現微笑服務等淺層納稅服務的基礎上,從納稅人需求出發(fā),使得納稅服務“供求對路”,將納稅人需要的項目列入服務重點,完成內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切實維護納稅人權益,建立真正意義上的服務體系。
(二)確立納稅服務的法律制度基礎
納稅服務工作的開展只靠思想觀念的轉變,缺乏有效約束力,因此,需建設法律制度體系,為其提供法律依據。
首先,建立并完善納稅服務法律體系。制定相關法律法規(guī),進一步明確納稅人和稅務機關的權利義務關系;修訂完善《納稅服務工作規(guī)范》,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納稅服務法制體系,使我國的納稅服務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其次,建立公平稅制。我國現行稅制雖然對調節(jié)收入、公平分配起到一定積極作用,但由于制度設計仍不完善,貫徹實行仍有弱化,監(jiān)督執(zhí)法仍有不足,社會兩極分化繼續(xù)加大,因此,我們應適時進行稅制改革,公平稅制,為優(yōu)化納稅服務提供基礎。
再次,完善稅務機關內部制度。稅務機構部門設置、業(yè)務流程設計、稅收管理員制度的推行等,都要建立在以人為本的理念基礎上,使之更好的為納稅人提供服務。
最后,建立納稅服務考核監(jiān)督機制。將納稅人滿意度指標引入考核標準,通過量化、細化各項納稅服務工作,明確工作職責、考核辦法和獎懲措施,對納稅服務情況定期考評,建立納稅服務的獎懲和監(jiān)督機制,加強責任追究,把納稅服務作為考核干部業(yè)績的重要內容,為納稅服務提供機制保障。
二、實現納稅服務形式多樣化
(一)改善納稅服務環(huán)境,提高納稅遵從度
要規(guī)范、提升辦稅服務廳功能。辦稅服務廳要按照納稅人需求,合理布局、統(tǒng)一功能,實現辦稅服務廳的標識化。通過開設“綠色通道”等方式,照顧特殊需求納稅人,提供人性化服務。通過預約服務、提醒服務、簡化審批流程等方式,為納稅人提供各項規(guī)范有效的服務,全面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
要加強稅收宣傳力度。除了通過報紙刊物進行宣傳,還要利用廣播電視等媒體, 開辦多種專題節(jié)目, 增加宣傳渠道。在充分滿足大多數納稅人基本需求的同時,采取送稅法上門、送稅法下鄉(xiāng)等方式,做到“服務進一戶,稅法講一處”,實現零距離宣傳,不斷拓寬納稅宣傳的廣度和深度。
(二)規(guī)范信息服務體系,強化現代服務手段
堅持科技加服務理念,加快信息系統(tǒng)整合。稅務部門必須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稅收征管水平,才能為納稅人構建起優(yōu)質、高效的納稅服務體系。
首先,加強稅務網站的建設,提高電子政務水平。以納稅人需求為導向,以簡明便利為原則,設立涵蓋稅務咨詢、稅務登記、稅務輔導、納稅申報、繳納稅款、政策審批等所有涉稅事項的模塊,開設納稅人反饋渠道,以此作為進一步開展下一步工作的依據,為廣大納稅者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稅收環(huán)境。
其次,精心打造“12366”服務熱線。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完善“12366”服務熱線功能,實現為納稅人及時提供咨詢服務,受理納稅人投訴,接受社會各界對稅收工作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等功能。
最后,完善多元化申報和繳款方式。我國已初步形成網上報稅、稅銀聯網等多種申報方式,但還需要進一步加大技術支持,擴大受益范圍,積極探索新的申報方式,以期達到節(jié)約納稅成本,最大限度的方便納稅人的目的。
三、構建納稅服務的社會體系
第一, 建立稅務機關和納稅人互動體系。稅法的制定、稅收管理服務、納稅人投訴等環(huán)節(jié)都要建立起有效的納稅人反饋機制。
第二,增強不同區(qū)域稅務機關之間的信息溝通。由于我國實行屬地管轄的原則,同一企業(yè)在不同地區(qū)的分公司由不同稅務機構管理,不同區(qū)域稅務機關應建立起聯系渠道,溝通納稅人信息,降低征納成本。
第三,加強不同部門之間的協(xié)調、配合。加強國地稅、工商、金融體系等各部門之間聯系,實現納稅人的信息共享,節(jié)約納稅成本,提高總體服務質量。
第四,完善和發(fā)揮中介機構和社會力量的作用。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完善和發(fā)展,納稅人的需求多樣化,稅務機關應改變過去“保姆式”管理服務模式,培育中介市場,完善稅務代理等中介行業(yè),降低稅收成本。充分發(fā)揮社會輿論和媒體單位的作用,加強與新聞單位的聯系。
參考文獻:
[1]靖樹春.對納稅服務幾個基本問題的認識.稅務研究.2007 (9).
[2]貴州省國家稅務局課題組.對完善貴州國稅系統(tǒng)納稅服務的思考. 揚州大學稅務學院學報.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