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國軍 趙 進
摘要:近年來, 我國貧困大學生人數(shù)和比重呈增長趨勢,大學貧困生問題日趨突出,已經(jīng)成為高校和社會的新熱點, 為了探討如何穩(wěn)妥、科學地操作資助工作, 文章以中國計量學院生命科學學院90名生活較貧困學生為群體做一次調查研究, 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議和思考。
關鍵詞:貧困生;調查;分析
中圖分類號:G20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8937(2009)10-0145-01
黨和政府高度重視貧困生問題, 在我國高等學校中逐步建立起了以獎學金、學生貸款、勤工助學基金、特別困難學生補助和學費減免以及國家助學貸款為主體的多元化資助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政策體系。這些措施的實施對于保證經(jīng)濟困難學生安心學習、正常生活、健康成長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1貧困生群體的調查分析
針對大學生家庭困難學生幫扶工作課題的研究,筆者采用訪談和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對中國計量學院生命科學學院90位家庭較貧困生進行了調研。此次問卷調查共發(fā)放問卷90份,回收有效問卷76份,其中大一占32.1% ,大二占46.9% ,大三占21%,樣本結構合理,樣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調查結果及其分析如下。
1.1貧困學生多來自邊遠和經(jīng)濟欠發(fā)達地區(qū)
有的同學家庭遭遇了去年的5·12汶川大地震,甚至連年遭受自然災害。調查群體中81%的家庭均超過4人,家庭中子女多,負擔重成為影響經(jīng)濟條件的最大因素。90.79%的同學來自農(nóng)村,上大學之前為農(nóng)村戶口,家庭的經(jīng)濟來源主要依靠父母外出打零工或者家中的莊家收成。而下崗職工本來自身技能較差, 又缺乏資金和技術資助, 很難再就業(yè)。將貧困因素概括起來就是“農(nóng)村、農(nóng)民、務農(nóng)、多子女、父母年老體弱、患病、失業(yè)、效益不好、突然變故”。
1.2貧困學生家庭普遍負擔重且經(jīng)濟拮據(jù)的情況
調查顯示,?譹?訛在家庭人均月收入方面,300元以下的有29人,占了總人數(shù)的38.16%;300~500元之間的有24人,占31.58%;500~700之間的有12人,占15.79%;700~1000的有11人,占14.47%。即使全家人一年不吃不喝, 也難以承擔學生過萬的費用。?譺?訛在同學的月生活費方面,300元以下的有25人,占32.89%;300~400元的有41人,占53.95%。而大部分同學的生活費均來自家庭,他們的生活費僅為一般同學的二分之一甚至更低,因此他們不得不時刻限制自己在生活上的各個花費。
2加強學校對貧困生幫扶工作的相應措施
2.1開展結對幫扶工作,提高幫扶工作實效性
針對貧困學生在學習方面反映出來的問題,學院學生黨支部發(fā)揮戰(zhàn)斗堡壘作用。?譹?訛對于大一學習上有困難的同學,組織支部內成績比較優(yōu)異的高年級同學,以舉辦座談會的形式介紹大學的學習方法、怎樣合理地處理好工作與學習的關系以及怎樣有計劃、有效率地學習。?譺?訛對于大二大三的學困同學,支部組織成績較好的同學,以同班、同寢室為原則開展一對一的幫助。
2.2完善幫扶體系,健全幫扶工作機制
針對貧困學生在心理方面體現(xiàn)出來的問題,學院積極了解“心理困難”學生主要存在的心理問題,建立心理困難學生資源庫,對他們進行“跟蹤”觀察、交流和指導。通過班級心理委員、輔導員、心理老師,有目的性的開展心理問題講座和團體活動。同時,學校和分院通過不同方式和途徑做了很多工作。如設置勤工助學崗位,提供助學金,學生自強獎學金以及為貧困生爭取其他類型的獎學金;每年定期給貧困生提供一定的生活補助和送溫暖活動。
3對高校幫扶家庭困難學生工作的思考
做好幫困基礎工作,建立困難學生資料檔案。為了做好幫困工作,可以進行在校學生家庭經(jīng)濟狀況及實際生活消費水平的全面調查,同時采取學生本人自薦、班主任、輔導員推薦相結合的辦法,建立困難生的基本檔案,為實現(xiàn)幫困助學提供依據(jù)。?譺?訛加大重要性宣傳,引起多方關注支持。在校園網(wǎng)內建立高校學生經(jīng)濟弱勢群體專題欄目,可將勤工招聘等相關欄目歸入其中,并在全校范圍內舉辦以高校學生經(jīng)濟弱勢群體幫扶政策為內容的主題活動,加大對弱勢群體存在“合理化”的輿論引導。通過開展宣傳工作,在學校形成一種人人獻愛心,正確看待經(jīng)濟弱勢群體的觀念。
參考文獻:
[1] 翟榮昌.高校學生班級特殊群體幫扶育人模式與方法的思考[J].成功,2008,(4).
[2] 田中良.高校貧困生心理問題分析與思考[J].中國高教研 究,2005,(4).
[3] 王允昌.高校貧困生心理問題探析[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