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張敏華,上世紀60年代出生。國家四級高級法官。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嘉興市作家協會理事兼詩歌創(chuàng)作委員會主任。迄今已在《人民文學》、《上海文學、》《北京文學》、《江南》、《天涯》、《作家》、《山花》、《詩刊》、《中國詩人》、《星星》、《詩林》、《詩選刊》、《讀者》等一百多家刊物發(fā)表詩歌一千余首。作品入選《中國年度最佳詩歌》、《中國年度詩歌》、《中國詩歌精選》、《21世紀中國文學大系(詩歌卷)》、《中國新詩年鑒》、《中國新詩白皮書》、《中國網絡詩典》、《新世紀五年詩選》、《星星五十年詩選》、《1978—2008中國詩典》等詩選集。曾入圍第五屆柔剛詩人獎(1996年)和詩刊社第二屆(2004年)、第五屆(2007年)華文青年詩人獎。著有詩集《最后的禪意》。
詩觀:詩人應通過對語言可能性的準確把握,體現出對個人寫作難度的挑戰(zhàn)和沖刺。
流放
走進教堂,仿佛走進黃昏,
四周點燃了蠟燭,光會流向哪里?
我伸出手,等待天使降臨。
活著,被什么主宰?預言將我
帶到這里。鋼琴聲
潛伏著一個手持玫瑰的修女。
如何讓我流放自己的肉體?
風,繃緊它的琴弦,
虛妄的榮耀,只是一件外衣。
我在性別和夜晚之間猶疑,
月亮敞開它的乳房,
大海的潮音,此起彼伏。
如果
那是她的軀殼,靈魂被愛放逐,
她悵然若失,惶惶度時。
但我仍然喊她的乳名,
陪她擲骰子,喝紅酒,上網看韓劇,
甚至還跟她親熱。
如果這一切都不是真的,
這肯定和一個
若有若無的夢,有關。
深居
她深居簡出。她藏好自己的病,
藏好自己的幻覺。
寂寞時,她推開臥室的窗,
月光瀉在臉上,帶著塵世的憂傷。
我喜歡她虛假的孤單──
沉迷太久,但沒有誰
經得起她石榴樹一樣的瘋狂。
因果
和她談起那些所及的苦難,憂傷,內心的
欲望,不安,惶恐,
一起度過這個冗長的夜晚。
──早晨醒來,誦讀心經,
想起她,我咬痛了自己的舌頭。
水果情人
這些都是我的情人,蘋果,梨,草莓,
獼猴桃,芒果……除了橘子。
這些多汁的果實,
她們愛我,并都懷著自愿。
允許我愛,她們都有
被我傷害──
分成兩瓣的快感。
還原
她是上帝送給我的一件禮物,
她的母愛,像潮紅的月季。
藍色的月光下,我被她一次次
還原得年輕而有耐心。
“仿佛四十歲才開始愛?!?/p>
和她在一起,仿佛
和瑪格麗特·杜拉斯在一起。
──湄公河上的那個夜晚,
歡娛的肉體,無法拒絕。
人生
又一次幸運地躲過那些身影,
黃昏,等待月亮升起,我替她長大。
似乎有些無助,風側著身──
“我要重新過上簡單的生活,卑微地活著。”
倒退四十年,關于人生的意義,
他和她,一無所知。
蘇州
如果一生我只去蘇州一次,
如果留園的昆曲
還沒有唱完我就悄悄離開,
如果拙政園的窗比我近視三百度,
如果寒山寺已沒有月落烏啼,
如果虎丘的塔只剩下
導游隨口都能說出的玄機──
寒山寺
看到晨鐘,就聽見暮鼓,
它們生長風和翅膀。
如何讓我平步登上塔尖,再青云?
內心,依然空寂和蒼涼。
──關于寒山寺,
有我不能說出的隱喻。
曾經
我曾經是這樣的一個人,
只在乎自己
想什么,說什么,做什么。
我愛自己,勝過任何一個人。
我的雙手,是拐杖,
請允許我攙扶自己。
我存在,充滿了體驗──
我的宇宙,心靈,一個接一個。
我曾經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但不知道為什么這樣
在乎自己
曾經是這樣的,一個人。
更遠處
在婺源,大片的油菜花
順著起伏的天空,
彌漫到山丘的低處,或者更高處。
但在更遠處,
我能感覺到炊煙般的
白霧,洇散過來。
迷戀
我不斷地夢見蛇,
這叫我害怕。
一個中年男人,開始迷戀
蛇,那是多么危險。
在蛇出沒的地方,
是誰在尋找曾經的夢境?
捕蛇者說:“蛇會夢見什么?”
──“蛇附體在我身上?!?/p>
還鄉(xiāng)
隨夢還鄉(xiāng),但我已不再是
它熟悉的那一個人。
夜晚揮霍記憶,
失散多年的往事,仿佛未曾發(fā)生。
──哦,落草為生,
一個自困于夢的人,該如何
耗盡血肉,在故鄉(xiāng)的床上
努力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