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尋找真實中的差異:莫蘭迪靜物畫題材研究

      2009-10-10 05:27於玲玲
      藝術百家 2009年5期
      關鍵詞:以小見大莫蘭迪油畫創(chuàng)作

      於玲玲

      摘 要:意大利畫家莫蘭迪的靜物畫,沒有向風格的橫向擴展,而是朝著風格的縱深挖掘,創(chuàng)作出了一張張看似重復但又變幻莫測的靜物作品,給靜物畫壇帶來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因此,母題和方法的同一性并不會束縛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發(fā)揮,也不會阻礙藝術家感性的探索,而是可以將它帶入一個更高的境界。

      關鍵詞:莫蘭迪;油畫創(chuàng)作;藝術作品;題材;以小見大;不似而似;單純唯美

      中圖分類號:J213文獻標識碼:A

      Seeking the Subtel Differences in Reality:On the Themes Of Morandi's Still Life Paintings

      YU Ling-ling

      意大利著名畫家莫蘭迪在他的靜物畫中,就對他的幾個瓶子津津樂道的追求了一輩子,而從未覺得枯燥和無奈,創(chuàng)作出來的畫面是那樣的獨到。看似簡單重復的題材,經(jīng)過其藝術思維的火花撞擊其深厚感情的積蓄,使我們從他的作品中不約而同地感受到是那么的含蓄并充滿詩的意境。由此引發(fā)了筆者對他單一靜物題材選擇的探討,通過對莫蘭迪生活背景,個人性格,藝術語言的追求以及他繪畫觀念方面的探索研究,探討繪畫題材是否會約束畫家創(chuàng)作表現(xiàn)這一深刻問題,從而使我們對當今繪畫題材的選擇有了一個新的思考。

      從目前可收集的資料看,大多是從畫家生平,繪畫風格等多方面進行敘述和探究,較少從莫蘭迪單一靜物題材的角度去分析研究,看似簡單重復的題材,卻散發(fā)出獨特的藝術魅力。因此,對莫蘭迪獨到的靜物題材的研究無疑是對架上繪畫的題材選擇有著一定的參考意義。

      一、簡約單一的題材選擇,以小見大的藝術魅力

      莫蘭迪在他畢生的繪畫生涯中,終生研究和創(chuàng)作他所熟悉和熱衷的瓶瓶罐罐,他把長期郁積在胸中的深厚感情毫無保留地傾注于他的那些瓶罐杯盤中,使我們深刻體會到其作品是那么的沉穩(wěn)寂靜、單純高雅、清新宛如世外桃源的境界。莫蘭迪對他鐘愛的這些陋室器皿傾注了特殊的感受,日復一日,孜孜以求,并以其靜觀默想型的特點,舍末求本,以小見大,以少勝多,以一概萬,造就其藝術作品的神妙莫測,成為20世紀當之無愧的藝術大師。

      20世紀的西方藝術,隨著整個社會各方面的飛速發(fā)展,各種風格流派也不斷涌現(xiàn),照相術和電影的出現(xiàn)又在一定程度上極大的影響了繪畫藝術,于是當時的藝術界出現(xiàn)了把形式與表達方法的探索看成是拯救繪畫藝術的唯一稻草的現(xiàn)象,開始有所回避的去涉及具象。當同時代的畫家熱衷于各種藝術活動或者以慕尼黑的時尚為營養(yǎng)跟隨時下流行的種種形式的時候,莫蘭迪卻堅定地朝著另外一個方向前進,他遠離了一切時髦、輕浮和造作,以及政治上的機會主義,堅定的繼續(xù)走自己對物寫生的具象主義道路,他認為“沒有什么比真實更抽象”,他堅持對物寫生,而且這些“物”又僅僅局限在了他熱衷的幾只瓶子,這些瓶子在今天都還可以在他的畫室中看到,它們是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器物:水罐、水瓶、花瓶、油罐、方盒、圓盒或茶壺,平凡無奇。但莫蘭迪對它們充滿感情,他將這些瓶瓶罐罐散漫地堆放在周圍,讓它們每天伴隨著他的晨起晚睡,使他每天能夠觀察研究到它們,在莫蘭迪的眼里,陋室內(nèi)外的一切有看不透的變化、想不完的奧妙,一組壇壇罐罐隨意的排列組合都會令他激動不已。這些看似簡單平凡的瓶瓶罐罐最后成了他終身繪畫選擇的題材。

      “為什么就只畫瓶子?”看到莫蘭迪的靜物畫,大家都會產(chǎn)生這樣一個疑問。在接受記者的一次采訪中,莫蘭迪說:“我記得伽利略的話,真正的哲學之書、自然之書的文字跟我們自己的字母表相去甚遠。它們的文字是: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球體、棱錐體、圓錐體以及其它的幾何形。伽利略的思想支持著我長期持有的一個信念:這個可見世界是一個形式的世界,要用詞語去表達支撐著這個世界的那些感覺和圖像是極其困難的,甚至可以說是不可能的。歸根到底它們是感覺,是與日常物體和事件沒有關聯(lián)的感覺,或者可以說它們只有一個間接的關聯(lián),這些事物是由形式、色彩、空間和光線來精確地決定的。” [1]因此,莫蘭迪鐘情于瓶子,他認為,越是簡單、平凡無奇的物體,就越能從多余的詮釋中解放出來。他借著不斷反復排列這些形狀單純的瓶子,嘗試推翻我們透過定義所認知的世界,而回歸到視覺觀察的、純粹形體的世界里。他摒棄了物體本身所具有的客觀屬性,也撇開個人的喜怒哀樂,憑借純真的心態(tài)去尋找物體之間單純而和諧的相處關系和存在狀態(tài)。透過他謙抑的手,創(chuàng)作出來的看似簡單重復的靜物繪畫作品,卻是如此透明清澈、空靈見性,以完全純凈的方式吸引著我們的注意。

      莫蘭迪終身選擇瓶罐作為它的描繪對象,創(chuàng)作中題材同一卻不一定圖像同一,而是風采各異,情致有別。這些都是和藝術家特定的體驗狀態(tài)內(nèi)在的維系在一起,因為我們在不同的時候感受到的同一形象都會產(chǎn)生不同的印象。對象是人的意識所面對的對象,而人的意識是具備時間性的,不斷生成,不斷流變的意識流,事物對象就是在此“不斷生成,不斷流變”的方式中被意識著的,于是,同一對象在意識流之中就成為“無限多的意識”之所對應著。莫蘭迪正是理解了這一點,它在簡約單一的題材范圍內(nèi),尋找著同一對象的不同印象,尋找著真實中的差異,表面上重復不變,其實卻總有不同,難以預測。他立足于客體,從客觀對象的存在狀態(tài)中去尋找有意味的形式,并在畫面上得以真實的呈現(xiàn),因而更強調(diào)繪畫作品的本位性和油畫語言的本體性。他面對一堆雜亂的瓶瓶罐罐,并不著意去表現(xiàn)常人眼中的比例、結構、體積、空間和質感,也沒有過多地注入個人的情感因素,而是較為理性地從平面化的角度去經(jīng)營對象各部分之間的位置關系和畫面的空間分割。方與圓、虛與實、顯與隱、松與緊、正形與負形、完整與殘缺、分解與整合,構成了一幅單純而神秘的圖畫。

      莫蘭迪一生都不厭其煩的畫他的瓶瓶罐罐,津津樂道,沒有一絲疲倦和無奈。他在簡約單一的瓶罐題材中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方式,在他小幅的油畫作品中卻蘊藏著宏大的藝術魅力。莫蘭迪的靜物畫隱含了幾分禪意,是畫家大徹大悟的視覺沉思,他不停地從對于真實物體的最細心的觀察出發(fā),直到最后超越這種對實體的觀察,他那看似簡單重復的瓶罐題材,體現(xiàn)出來的卻是以小見大、以少勝多的獨特藝術魅力,莫蘭迪關注的是一些細小的題材,反映的卻是整個宇宙的狀態(tài)。他以智慧和感覺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藝術形象,以形和色的巧妙妥協(xié),找到了自己獨特的畫風,就憑幾個簡單的瓶瓶罐罐造成了他畫面最奇特、最簡潔、最和諧美的氣氛,安靜得足以穿透人的靈魂。

      二、大隱于世的生活態(tài)度,個性脫俗的藝術追求

      莫蘭迪為什么能不厭其煩的一輩子畫那些瓶瓶罐罐?而且創(chuàng)作出來的一幅幅看似簡單重復的繪畫作品卻都能展示出他那不可及的獨特藝術魅力?簡單而不空洞,單一而不單調(diào),重復而不反復。這與他大隱于世的生活態(tài)度和個性脫俗的藝術追求分不開。

      喬治?莫蘭迪(Giorgio Morandi , 1890-1964)出生于意大利的波洛尼亞,波洛尼亞地處于亞平寧半島,這座城市沒能象周邊城市米蘭、威尼斯等在城市政治制度上澤被后世,也不如拉文、銘耶納這些小城市擁有深厚的宗教底蘊,但是文藝復興帶來的科學氣質浸潤其中數(shù)世紀,使得波洛尼亞人比其他地方的拉丁人更懂得欣賞理性,在波洛尼亞,人們似乎已經(jīng)習慣于面對那些看起來笨拙,實質卻可能異常嚴謹?shù)臇|西。這為莫蘭迪能夠幾十年如一日的研究瓶瓶罐罐找到了基本的環(huán)境人類學依據(jù)。

      莫蘭迪終身在家鄉(xiāng)的一所美術院校里任職,忠于意大利北部的外省中產(chǎn)階級的傳統(tǒng),過著一種古板的生活,幾乎沒出過遠門,他沒結過婚,一生都獨自一人過著簡樸的生活,淡薄名利,生性平和寬厚,淡泊高遠,還帶著一絲純粹個人的謙遜,羞怯和苦行僧的風度,因此有人稱他為僧侶畫家,使他以他自己平和的方式成為一個異類。年輕時因經(jīng)濟困難無法到巴黎學畫,又很少外出旅游,全憑閱讀藝術雜志和報章美術評論,了解當代藝術發(fā)展趨勢,彌補波洛尼亞藝術環(huán)境資訊的不足。當時他更多的是經(jīng)常與朋友聚集在咖啡館,議論當時藝術最新動向。他似乎奉行著與克利十分類似的謙虛作風和個人色彩,有好多年,莫蘭迪鮮為人知,即使在他的祖國意大利也是。他這種“大隱于世”的生活態(tài)度為他能選擇簡單的瓶罐作為他終身的繪畫模特找到了基本的人生哲學依據(jù)。

      莫蘭迪個人的性格,充分反映在了他的畫面和取材上,但在藝術上卻百般挑剔,孜孜以求,務必要暢抒胸臆,而絕不肯隨波逐流,他跟當時波洛尼亞的藝術界格格不入,無論是學院派的保守人士還是先鋒派的時髦者,都不能引起他的興趣。他的畫風顯得孤獨和寂靜異常,在題材的選擇上,莫蘭迪熱衷于從舊貨商店和市場收集來的簡單平凡的瓶瓶罐罐,和那些瓶罐對話,而且和他們之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這種感情深厚的積蓄最后在他的一幅幅看似重復卻各有千秋的畫面中充分體現(xiàn)出來。

      莫蘭迪初涉畫壇受到塞尚影響,后來跟契里科、卡拉等人交往,涉獵形而上派繪畫,這時期的畫呈顯出一種超現(xiàn)實的冷峻的神秘感,同時也顯示出了他對色調(diào)運用的微妙和平衡的天賦。追求繪畫的寓意性,畫面結構過于理性而顯得機械造作。到了中期,回到一種直接寫生的狀態(tài),由于接近對象“真實”的困難,反復涂抹,所以畫面顯得笨拙,原始而沒有技巧,這一時期,我們看到的是具有物質感的瓶子和瓶子本身的造型,但是已經(jīng)凸顯出他對瓶子內(nèi)在形狀的敏感。稍后一個時期,這種敏感性越來越突顯,較過去被過多明暗層次所淹沒的較為孤立的瓶子外形來說,減弱了明暗層次,將瓶子的外形剪影般的顯現(xiàn)出來,歸納每個瓶子的形與狀之間的關系成了莫蘭迪即時的追求。后來又受塞尚“回到事物的最本源之處”的思想影響,將瓶子的形狀通過光與色,重疊與切割,進行分解和重構,有的瓶子外形被融化在背景中,有的重疊后幻化出另外的形狀,有的僅僅勾勒出它的投影部分,莫蘭迪繼承了塞尚的分析法,并發(fā)展了自己的方式。

      看到莫蘭迪的靜物畫,我們都不難發(fā)現(xiàn)他沒有象傳統(tǒng)靜物畫那樣對他鐘愛的“瓶罐”進行精美逼真的模仿,相反,他將瓶子涂上顏料,有的甚至等它們積淀上足夠的灰塵,把它們上面的標簽質感,表面的反光減至最弱,使描繪對象還原到物體自身純粹中性和持久不變的形態(tài)。于是,與此相適應的就是莫蘭迪對色彩表現(xiàn)的克制,他的色彩既不是寫實性、象征性、主觀性的運用,也非印象派分析的分解性色彩,他將直觀中的物體固有色和空間環(huán)境各種因素的可能現(xiàn)象綜合調(diào)和,直觀呈現(xiàn)。由此獲得一種簡練明晰而又豐滿微妙、樸素含蓄的色彩。在他的畫面上,幾乎不用鮮亮的顏色,每一個色塊都是灰暗的中間色,沉郁渾樸,這些孤立看來都毫無生氣的顏色,經(jīng)他的巧妙擺弄,不但不臟、不悶、反而熠熠生輝,顯得高雅精致,渾然天成。色彩上脫盡了火氣,造成視覺上寧謐濕潤的效果,充分顯示出畫家溫文爾雅的修養(yǎng)和恬淡超逸的品格。杯盤瓶罐嚴峻的、冷漠的調(diào)子被禁錮于深處,四周包圍著中性的背景,它們以完全真空的狀態(tài)存在,一種神秘的感覺悄悄襲進在簡單、親密的景致中。

      在造型上,莫蘭迪為了能直奔主題,索性抽離掉對象中含有的物性,大刀闊斧的省略了可能產(chǎn)生瑣碎感的細枝末節(jié),只剩下可供常規(guī)判斷的大致形態(tài)。他對他畫面中的藝術形象進行了極為大膽的簡化,刪繁就簡,頗似中國畫中的大寫意,寥寥幾筆仿佛來自東方的禪畫一般精練傳神。物象經(jīng)他“過慮”后顯得神態(tài)安定,他以線、形、色在畫布上“布陣”,活而不亂,隨意而又透著嚴謹,單純而又飽含著意趣。他的造型顯露出的是一種既古拙而又不生澀,一種看似單純卻又決無寒酸的韻致,正所謂“主觀的解釋”和“知性的理解”的集合物。畫面中極簡的造型并沒有給觀者留下絲毫的空虛之感,因為,莫蘭迪隨即將全新的審美基因埋植其中,使我們從這些緘默不語的瓶瓶罐罐背后感悟到一種更為靈性的生命之像,一種陶然與自然的活性物體,一種恬然自適的心靈寫照,一種澄懷觀道的符號組合,一種削發(fā)為僧的超脫和寧靜。

      莫蘭迪的造型做到了似而不似,不似而似,極端簡化而不空洞,隨心所欲而不逾規(guī),成為傳情達意的絕好載體??傊?他筆下的瓶罐杯盤,形簡而韻長,情濃而意遠,而它們又裹上如此高雅脫俗的色彩,越發(fā)造成既實又虛,如真似幻的神氣效果,給人以非此非彼、亦此亦彼的飄忽印象,引人進入審美的勝境,悠哉游哉。[3]

      莫蘭迪畫中的安靜,也來自他畫面的構圖,來自瓶罐的水平排列,它讓我們的眼光隨著瓶罐的形狀,緩緩從左到右移動,沒有復雜構圖的干擾。即使瓶子垂直放在畫面中央,也因為幾塊正方形的畫布,而使它們達到了視覺的完美平衡。莫蘭迪畫面中的空間,既不同于傳統(tǒng)的空間概念,它不是一個透視關系來表達并可以存放物的空間,也不同于現(xiàn)代繪畫中所表現(xiàn)的純粹平面、抽象和空間構成。它不是既定的,受限制的被生空間,它是一個由物的聚合而生成的空間,是不斷的流變,開放的能生空間。那些擺設著的為數(shù)不多的瓶罐之所以被選中,是因為要使其周圍空間與這一空間的空蕩蕩的氣氛產(chǎn)生一種呼應,莫蘭迪的作品就是由這種空白中的呼應“虛實相間”所構成的,而且其中的間隔與間隔之間如此和諧地相互共鳴,以至于要久久凝視才能辨析它們的異同。在莫蘭迪的畫面中,這些看似普通的瓶罐杯盤一經(jīng)他捏合,就成為了十分緊湊的網(wǎng),去除其中一個便如同從塞尚的畫中拿走一只蘋果一樣,使整幅畫發(fā)生傷筋動骨的聲響,因而,莫蘭迪的構圖,都是在他審慎透析后,賦予畫面的一種視覺真實,輕易增加和減少其中的成分,都可能造成失之毫厘,謬以千里的后果。

      莫蘭迪將他瓶罐的空間結構和極簡的造型、渾然雅致的色彩牢牢地焊接在一起,造就了一份寧靜,顏色不是簡單地浮在畫面上的材料而是物體,畫布是他心靈的歸宿,是他愛的深谷。

      三、不似而似的客觀真實,單純唯美的繪畫觀念

      藝術不是自然的摹仿和翻版,它是藝術家表現(xiàn)意象的主觀能動的反映。藝術家既不是一個庸常而虛幻的外像的模仿者,也不是一個沉思形而上學“實體”的探索者,在藝術家的心靈中一直棲居著一個美的輝煌原型,作為創(chuàng)造者,他敏銳的眼睛可以洞察此原型。盡管內(nèi)在原型的絕對完美性不可能完全進入其作品之中,但他最終完成的作品將展示出一種美,這種美勝過對現(xiàn)實的單純摹寫,也在某種意義上勝過“真實”的簡單映像,莫蘭迪正是充分的領悟到了這一點,將瓶瓶罐罐作為探尋生命本質的對象,而且全神貫注于它們的成長,把它們看成是世界的縮影,有歷史、有呼吸、有靈性,努力探求它們之間微妙無窮的復雜性,題材的同一性沒有阻礙他感性的摸索,而是不斷將他帶入一個沉思的境界。

      當我們面對自然時,首先要做到有“話”可“說”,有感而發(fā),切不可裝腔作勢。最好讓其自然流露,要動情于自然。只有認真觀察,細膩體會,才能找到主體與客體之間的溝通渠道。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講過:“沒有一件藝術作品,單靠線條或色調(diào)的勻稱,僅僅為了視覺的滿足的作品,能夠打動人的?!?[4]莫蘭迪的每張作品都如禪宗話頭般直指人心,不僅僅在視覺上,而且從心靈上感動了觀眾。他關注的是物體深處的“靈魂”,“借形達意,借物抒情?!卑蜖柕偎乖@樣說莫蘭迪:“他的繪畫別有境界,在觀念上同中國藝術一致。他不滿足表面看到的世界,而是借題發(fā)揮,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盵5]莫蘭迪的藝術就是這樣與中國的藝術不謀而合,他將自己融進了畫面中,力求表現(xiàn)平凡客體在最平凡的狀態(tài)中的深層意義,追尋著一種寧靜淡泊的精神境界。他每作一畫,都在追求一種新的構成空間,追求一種新的感情抒發(fā),追求一種新的精神境界。

      莫蘭迪從來沒有離開過對瓶子的寫生,但越來越超越瓶子本身,是讓瓶子本身的形象來呈現(xiàn)它的意義。就像郎培多?維塔里所說的那樣:“莫蘭迪從來沒有停止過追求真實,但同時也總是越來越走向一種抽象,這種抽象正是按照他的方式加工過的真實。”莫蘭迪側重于發(fā)現(xiàn)和傳達主體認識的客觀對象的存在狀態(tài),從中尋找美的因素,歸納美的法則,其審美的方式更趨于理性化。他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雖然力求主觀的表現(xiàn),但他并不認為主觀表現(xiàn)可以不必借助必要的客觀再現(xiàn),盡管這種客觀再現(xiàn)已經(jīng)壓縮到最低限度。在他的藝術作品中,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是辨證統(tǒng)一的:形與神、肉與靈、物與我,都融為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即是我,我即是你。他的作品體現(xiàn)的是他與實在之物的關系,實在之物的形象與“自然之真理”之間的關系,以及記憶與真理之間令人困惑的關系。莫蘭迪的這種追求“不似而似”的客觀真實充分體現(xiàn)了藝術家與客觀對象的一種交會方式。

      莫蘭迪曾說:“我想我還一直是一個為藝術而藝術的信徒,不喜歡為了宗教信仰、社會正義或者民族榮譽而藝術。一件藝術品轉而為其他目的服務,而不是為藝術作品自身所包涵的那些目標服務,沒有比這更不合我胃口的事了……”[6]他這種“為藝術而藝術”單純唯美的繪畫觀念充分體現(xiàn)在了他的繪畫作品中,那就是力求和諧畫面的呈示,不僅是一個和弦之美,而且是數(shù)個和弦相連成曲。莫蘭迪的執(zhí)著在此,一生的努力在此,他所要求的是將感知直接呈現(xiàn)于畫面,直接對畫負責,這是他作為一個畫家真正的職分,這或許也是他稱得上“畫家中的畫家”之贊語的原因。莫蘭迪本質上就是那種畫靜物畫的畫家,傳達出的是一份寧靜和隱秘的氛圍。

      在莫蘭迪生活的年代,隨著整個社會各方面呈幾何數(shù)發(fā)展,西方藝術也紛繁復雜起來,各種風格爆炸似的涌現(xiàn),多種方法,多種媒介手段介入繪畫,人們開始眼花繚亂,一時間,許多原來的評判標準失去了效用,似乎只要不在形式上重復過去就是好的,而莫蘭迪卻保持著高度的清醒和獨立,剔除任何不屬于他自己的東西,宛如“入禪”的心境,萬念俱寂,遠避塵埃,終日與杯盤瓶罐為伴,大膽重復著它的繪畫題材,追求著同一題材中的不同差異。他畫面追求閑適而恬靜的心境,不具有那種壓迫的張力,既不是逼入你的眼簾,也不是那種畏縮的后退,沒有絲毫招攬的動機,一塵不染,清靜淡雅,含而不露。莫蘭迪將油畫語言放置在一個高位上,他的瓶瓶罐罐傳達出一種繪畫觀念:在莊嚴的繪畫態(tài)度的支持下,語言自身所具有的彈性具有無限的感性空間,感受可以隨著語言的演變呈現(xiàn)出不同的生長狀態(tài),這使得藝術家在風格內(nèi)部開拓疆場成為了可能。

      莫蘭迪的繪畫沒有形而上繪畫時期那樣深不可測的象征和難以破譯的隱喻。對于莫蘭迪來說,繪畫就是可見可感的形式的現(xiàn)象真實本身,就如事物本身各自有著不可替代的言說,他的工作僅僅是沉默傾聽。于是他又像一個調(diào)音師,把十幾只瓶子盒子看作樂器協(xié)調(diào)同一起來,然后又重新搭配,重新協(xié)調(diào);而這個調(diào)音師沒有標準音器,只憑自己的感覺,對于他來說,協(xié)調(diào)同一并非等同于單純一致性的沉悶,而是如海德格爾所言:“同一則是不同東西的共同歸屬,它需要差異的方式把不同的東西聚集起來,只是在差異性的實現(xiàn)和定位之中,同一的聚集性質才得以實現(xiàn)”。[7]這正是為什么面對莫蘭迪似乎重復相似的繪畫,我們總是自自然然,悠緩輕松,在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的沉醉中,在傾聽“同一與差異”的區(qū)分之間,在與真實的間距之間,感受到最親密的氣息與回音。

      莫蘭迪畫的是瓶子,但其意義已遠遠超越了瓶子本身。因為題材的局限,莫蘭迪沒有向風格的橫向擴展,而是朝著風格的縱深挖掘,創(chuàng)作出了一張張看似重復但又變幻莫測的靜物作品,他是在向世人證明“真實”是在不斷流變的,也是難以接近的。他是在尋找“真實中的差異”,而這個“真實”的主題,來自于繪畫本身。他作為藝術家用畫筆傳達了生命的韌性和誠摯,使我們在今日面對其作品時仍能感受到那不可遏制的藝術力量。

      四、結論

      莫蘭迪的畫風獨立不群,不但堅決擺脫了文藝復興倡導的科學寫實一整套清規(guī)戒律,在觀察事物和表現(xiàn)事物時,采取不同于文藝復興以來西方藝術家通常所采取的觀點和方式,而且沿著以塞尚為代表的后印象主義所開辟的道路,又走到一個新的階段。莫蘭迪創(chuàng)造出西方藝術史中所未見的“一元化”世界,他找到了一種新的“平衡”。他平凡而沉寂的一生像極了他的畫作,靜靜的向觀者展現(xiàn)最平凡的物和它最不平凡的概念。

      總之,縱觀美術史,我們會發(fā)現(xiàn)盡管每個時代對靜物畫理解有所不同,不管你從哪個角度,也不管你是主觀地還是客觀地理解靜物畫,但唯有一點是永遠不變的,那就是我們要面對物質世界,要對自然動之以情,因為“物”是有其生命的存在,而可變的是我們對“物”的態(tài)度。因此,從莫蘭迪的藝術魅力和他題材的選擇上,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題材的局限不會阻礙我們對藝術的追求,母題和方法的同一性既不會束縛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發(fā)揮,也不會阻止藝術家感性的探索,而是可以將它帶入了一個更高的境界。

      今天,當繪畫被賦予更多意義的時候,簡單的靜物畫卻反而顯得具有格外單純的品質。它似乎具有超然于時空界限而泰然處之的純粹,而且靜物畫同樣具有解釋“精神性”的一面,它使這個喧鬧的世界有了一份寧靜所在。(責任編輯:高笑云)

      參考文獻:

      [1]許江、焦小健編.具像表現(xiàn)繪畫文選[C].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2.102.

      [2]許江、焦小健編.具像表現(xiàn)繪畫文選[C].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2.106.

      [3]苗景昌.超脫的莫蘭迪[J].美與時代,2003,(11):50-51.

      [4]羅丹藝術論[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78.51.

      [5]嘯聲.世界油畫家之林——莫蘭迪[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03.

      [6]許江,焦小健編.具像表現(xiàn)繪畫文選[C].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2.106.

      [7]黃鳴著.油畫靜物[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1.48.

      [8]黃鳴奮.藝術與混合現(xiàn)實[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6):74-78.

      [9]高迎剛.“純藝術”:理解“藝術”概念之限定性與開放性特征的一種途徑[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1):90.

      猜你喜歡
      以小見大莫蘭迪油畫創(chuàng)作
      莫蘭迪筆下的高級灰
      莫蘭迪的夏天
      安靜地欣賞幾支花瓶
      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
      油畫創(chuàng)作中的體驗與反思
      淺析油畫寫生與創(chuàng)作教學
      論油畫創(chuàng)作中潛意識作用及運用
      如何恰當合理地以技巧升華情感
      論中國尚簡的文化藝術傳統(tǒng)
      富阳市| 太康县| 临猗县| 张家川| 巨鹿县| 琼中| 丽江市| 台南市| 鹤岗市| 长宁区| 福州市| 涞源县| 永昌县| 建德市| 天等县| 宝清县| 康定县| 广饶县| 阜康市| 禹州市| 富阳市| 天等县| 上林县| 高台县| 如皋市| 黔西| 益阳市| 清水河县| 安仁县| 两当县| 宽甸| 武威市| 达拉特旗| 高雄市| 沐川县| 大兴区| 德化县| 东港市| 永胜县| 临潭县| 乐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