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英
一、檔案學理論研究的現(xiàn)狀
1、我國檔案學理論研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
初創(chuàng)于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檔案學理論已經走過了70多年的漫長歷程,中國檔案學理論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檔案學理論研究成果不斷。我國檔案學的專家、學者成立了專門的研究機構和群眾性的研究組織,特別是開設了檔案專業(yè)的中高等學校。大量的檔案學教師與研究生成了檔案學理論研究的主體。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8年版)對檔案學類專業(yè)期刊進行了重新排序,全國檔案類專業(yè)期刊共計105種。其中,有《檔案學通訊》、《檔案學研究》、《中國檔案》、《檔案與建設》等13種核心期刊。這些核心期刊在各自的領域里,對檔案學的研究和檔案工作的宣傳、指導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窗口作用,也為廣大檔案學研究人員提供了廣闊的探討空間。近20年來,出版的檔案學專業(yè)著作已達四五百種之多,檔案專業(yè)文章更是在五萬篇左右。據(jù)一項調查顯示,在近些年的檔案學研究成果中,基礎理論占22%。由此可見,檔案學界對理論研究投入了相當大的熱情。
(2)具有不少突破性和開拓性的研究成果。由于研究領域的拓寬和研究思維、研究方法的更新,開拓了如檔案哲學、檔案社會學、檔案經濟學、檔案分類、全宗理論、電子檔案管理理論等方面的研究。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的檔案界學者大量地引入歐美國家的檔案學理論,導致了新觀點、新方法的不斷涌現(xiàn),大大開拓了檔案學的研究領域。
(3)成立了專門的研究機構和群眾性的研究組織。國家和一些省市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設立了專門的檔案科研機構,開設檔案專業(yè)的中高等學校設有檔案專業(yè)教研室,普遍建立了群眾性學術研究組織,如中國檔案學會和省市縣檔案學會以及一些專業(yè)系統(tǒng)的檔案學會。甚至還出現(xiàn)了民辦的檔案學術研究機構,如中國老教授協(xié)會檔案與文秘研究所。上述研究機構和組織,為我國檔案學研究提供了組織保證。
(4)有較為充足的研究人員隊伍。我國現(xiàn)有專職研究人員估計在150人以上,學校檔案專業(yè)教師中教授、副教授、講師有400余人,檔案專業(yè)實際工作者從事一定業(yè)務研究的人員約在4500人以上。以上三項人員合計,我國檔案學專兼職研究人員約在5000人以上。這些專兼職研究人員已成為我國檔案學研究的基本力量。此外,我國20多所高校已形成檔案專業(yè)專、本、碩、博人才的培養(yǎng)體系,為我國檔案學研究提供了源源不絕的后備人才。
(5)檔案學理論研究具有豐富的學術交流園地。我國除了檔案專業(yè)出版機構、檔案專業(yè)報紙和百余種檔案專業(yè)期刊為檔案學術研究成果提供交流園地外,其他非檔案專業(yè)的出版機構和報刊也為檔案學術成果的交流提供了一定的便利。豐富的學術交流園地,有利于調動專兼職研究人員進行學術研究的積極性,同時也充分保障了我國檔案學理論研究領域的不斷拓展。
2、目前我國檔案學理論研究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檔案學研究從總體來說,是令人欣慰的,但也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我國檔案學研究中,有計劃、有組織地組織重點課題攻關的力度還不夠,表現(xiàn)為組織的重點課題少,資助的力度不大,科研成果推廣應用的力度有待加強?,F(xiàn)在不少科研成果通過鑒定后往往束之高閣,缺乏后續(xù)的推廣應用措施,產生不了應有的效益。這些都與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統(tǒng)籌規(guī)劃、組織引導不夠與經費不足等有關,特別是在省市一級。
(2)我國檔案學研究隊伍的整體素質有待提高。我國檔案學專兼職研究人員雖然為數(shù)不少,但學者型的研究人員并不多,特別是學貫中西、有扎實功底的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學者更少。而且,有些實際工作者從事檔案學研究并非出于對理論研究的熱愛,而是為了完成目標考核的任務,因而更是忽視了對自身素質的提高。
(3)檔案學研究成果的數(shù)量不少,但真正高質量的不是很多。突出表現(xiàn)在:一是重復研究的現(xiàn)象嚴重。二是有些檔案學研究成果中存在著簡單移植的現(xiàn)象。檔案學研究確實需要借鑒其他學科的原理與方法,但有些檔案學研究成果只是生搬硬套引用了不少新學科或相關學科的理論、術語、公式等,使人不解其意。三是不少檔案學研究成果因受研究者素質的制約,只是對檔案與檔案工作現(xiàn)象做實際素材的白描和素描,而缺乏應有的理性的抽象概括,因而顯得深度不夠。四是某些檔案學研究成果依然存在理論脫離實際的現(xiàn)象。
(4)檔案學研究的方法有待改進。從總體上看,我國檔案學研究,特別是在檔案學基礎理論研究方法上,過多采用羅列式方法,不重視研究檔案與檔案工作諸多現(xiàn)象的內在規(guī)律性,只論觸及面,而不論層次,呈現(xiàn)出一種方法論的缺陷。同時,基本上還停留在定性分析的階段。因此,在今后的檔案學研究中,要對檔案與檔案工作諸多現(xiàn)象進行分層次的深入研究,以揭示其內在的本質規(guī)律;在具體研究方法上,應多采用定量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使本質規(guī)律的揭示更為精確。
(5)檔案學研究中對學術規(guī)范的重視還不夠。學術規(guī)范問題的核心是學風問題,而學風的好壞直接決定了一門學科的發(fā)展前景。目前我國檔案學研究中確實存在著一些不良學風,如一稿多投,乃至買賣文章、抄襲剽竊等現(xiàn)象依然存在。
二、我國檔案學研究的發(fā)展趨勢
1、中外檔案學理論在碰撞中互補的趨勢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中國加入,東西方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碰撞、交融、揚棄也愈加明顯。檔案學理論作為人類的文化財富,也將在中外檔案界彼此不斷交融、滲透,并在此過程中不斷變化發(fā)展。這一點在我國以往檔案學研究的發(fā)展過程中也得到了印證。我國檔案學研究除了繼承自身的優(yōu)秀成果之外,更注意借鑒國外檔案學理論成果中的精華,為我所用。這才有助于推動了我國當代檔案學研究的繁榮。今后,中外檔案學研究的交流將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中外檔案學研究的理論成果是可以互補整合的,從而為創(chuàng)立國際檔案學奠定基礎。一方面,我們要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加強與國外檔案界同行的交流,大膽學習、借鑒和吸收國外的檔案學理論成果;另一方面我們要積極向世界各國介紹中國檔案學理論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擴大中國檔案學理論在國際檔案界的影響力。
2、我國檔案學研究由分析綜合走向系統(tǒng)化的趨勢
我國檔案學在產生之初,研究對象和范圍局限在機關檔案工作,對機關檔案管理活動的經驗教訓進行了初步的分析與綜合,其理論研究也僅局限于文書及檔案的定義、種類、性質、作用以及檔案與文件的關系等。建國后,隨著各級各類檔案館和國家檔案行政管理機關的普遍建立,形成了具有現(xiàn)代意義的全國性檔案事業(yè),從而使檔案學研究對象和范圍擴展到檔案、檔案工作以至檔案學自身。在此基礎上,經過較為深入的分析與綜合,形成了一批檔案學分支學科,如檔案管理學、技術檔案管理學、檔案保護技術學、檔案文獻編纂學、中國檔案史等,初步構建了檔案學學科體系。20世紀80年代后,檔案工作實踐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工作手段的現(xiàn)代化、電子化而變得越來越豐富也變得更為錯綜復雜,實踐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在這種形勢下,我國檔案學在繼續(xù)加強傳統(tǒng)學科研究的同時,開始對檔案事業(yè)管理、檔案法規(guī)、檔案效益、電子文件檔案管理等新問題進行研究。通過對這些新實踐經驗教訓的深入分析與綜合,形成了一批新的分支學科,如檔案事業(yè)管理學、檔案法規(guī)學、檔案效益學、檔案經濟學、影片照片錄音檔案管理、電子檔案管理等,使現(xiàn)代檔案學學科體系更為完善。由此可見,我們對檔案學研究對象的認識,是在分析——綜合——再分析——再綜合的反復過程中逐步完成的。
目前,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fā)展,新的學科不斷出現(xiàn),系統(tǒng)論、控制論、信息論、結構論、協(xié)同論和突變論等理論觀點向各學科領域廣泛滲透,從而對各學科形成了強力的沖擊,也促使了人類思維方式的完善和變革———由分析、綜合轉變成系統(tǒng)分析與系統(tǒng)綜合,即運用系統(tǒng)的觀點對事物整體進行分析與綜合。今后我國檔案學的研究將呈現(xiàn)出強烈的整體化趨勢。
3、我國檔案學注重應用研究的趨勢
檔案學研究可以分為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兩部分?;A研究是對檔案、檔案工作及檔案學自身的本質特點和客觀規(guī)律的認識和把握,從而形成高度抽象概括的知識體系。應用研究則是運用基礎研究所提供的科學認識和科學原則去解決檔案工作中的實際問題。
檔案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因而基礎研究在檔案學研究中所占的比重是較小的,應用研究所占的比重明顯居高。檔案學研究注重應用研究的趨勢,一方面是由檔案學應用學科的性質與任務所決定的。另一方面也是迫于我國檔案學研究的現(xiàn)狀。目前,我國檔案學基礎理論同國外相比較為先進,但應用研究則比較落后。檔案工作改革和現(xiàn)代化建設發(fā)展,提出大量迫切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必將引起檔案學研究的注意與投入,下個世紀應用研究具有廣闊的前景。
從20世紀30年代到現(xiàn)在,檔案學已經走過了70年的成長歷程,雖然其理論研究還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站在21世紀的階梯上回望,我們可以說,中國檔案學理論研究已經駛上了繁榮發(fā)展的快車道。在這條路上,中國檔案學理論研究將以更為求實的精神、更為廣闊的視野、更為科學的態(tài)度、更為深入的內容和更為多樣的方法完善體系發(fā)展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