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春
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要努力使學生對一些難以解決的作文問題產(chǎn)生一種力求解決的心理狀態(tài),并激發(fā)學生觀察、收集、積累、交流、研究的心理沖動,進而提高其運用各種寫作技能去解決寫作中遇到的問題的能力。近兩年以來,筆者在指導學生作文寫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實效性。現(xiàn)介紹一些具體操作策略和教學原則如下,以拋磚引玉。
一、指導學生作文寫作的若干操作策略
1、把寫作技能滲透在作文教學中,引導學生輕松愉快地接受和學習各種寫作技能
任何作文教學指導,最基本的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并能運用各種常見的寫作技能和方法。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要改變一味灌輸?shù)姆绞?把各種寫作技能或滲透在閱讀教學中、或滲透在情景教學中、或滲透在多媒體演示中,巧妙地引導學生輕松愉快地接受和學習各種寫作技能,最終提高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學習“設計懸念,吸引讀者”的寫作技巧時,筆者要求學生閱讀《感受生命之美》這篇文章的開頭部分:“我快要死了—— 我躺在病床上,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十分寂靜,偌大的房間里,只能聽得見我微弱的呼吸聲。護士只有在吃藥、打針的時候才會進來,而且很少和我說話。我已經(jīng)習慣了,我不會有太多的抱怨,因為我知道我快要死了。我凝視著窗外,告訴自己要坦然面對死亡?!比缓笠龑W生理解文章開頭的寫作技巧——設計了一個懸念以吸引讀者:“我”快要死了。于是讀者不由得被吸引住了,會想,他怎么會快死了呢?他得了什么病?這一連串的問題自然而然地使讀者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下文。這種開頭方法,抓住了人們閱讀時的好奇心理,效果很好。再如當學習“突出矛盾,渲染氣氛”的寫作技巧時,筆者要求學生閱讀《班級的風波》這篇文章的開頭部分:“‘你這班長趁早別當了,半點用也沒有!從家里風塵仆仆趕來的我,離班級門還有百來米遠,就聞到了一股濃濃的火藥味,聽到了‘難兄小林對班長的呵斥聲,一種‘黑云壓城的感覺襲上我的心頭?!谕残×忠彩嵌嗍?班長干什么她都要干預一通,搞不好就暴跳如雷。好在班長宰相肚里能撐船,任憑一陣暴風驟雨過后,才用幾句綿里藏針的話收拾殘局。今天不知又為了什么?!比缓笠龑W生理解寫記敘文要善于制造矛盾,在矛盾中展開故事情節(jié)才能吸引人?!栋嗉壍娘L波》這篇文章在一開頭就抖出一個矛盾沖突,其目的是要迅速抓住讀者的心,引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
2、通過培養(yǎng)學生勤于“動手”和善于“動眼”的良好習慣,引導學生去獲取和收集可寫作的內(nèi)容素材,積累情感體驗
學生在寫作中必須借助具體內(nèi)容來表達一定的情感態(tài)度,這就是寫作的內(nèi)容素材。這些東西猶如庫存的貨物,如果不留心積累,真正到寫作時必然陷入窘境。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就是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立足平凡生活、關注生活細節(jié)、勤于“動手”收集、善于“動眼”關注的良好習慣。這種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最好借助于一些精心設計的、靈活多樣的寫作小課題來進行,讓學生自始至終以興趣作漿,以新穎為舟,使他們真正能夠“動手”和“動眼”去積累和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和生活經(jīng)歷。筆者在黨的“十七”大隆重召開期間,就通過“焦點訪談”的方式讓學生“動手”和“動眼”;在北京奧運會期間,通過“侃奧時空”的方式讓學生“動手”和“動眼”;在“神七飛天”期間,就通過“問鼎蒼穹”的方式讓學生“動手”和“動眼”……以此使學生心懷天下,胸有八極,積累和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和生活經(jīng)歷,并保持旺盛的寫作興趣。
3、通過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引導學生學會分享與交流,學會從同齡人身上反思自己和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長期以來,中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關系主要以競爭為核心,這就使得學生之間嚴重缺失學習方法與心得體會的交流。這種狀態(tài)使學生的思想陷入了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怪圈。思想得不到碰撞,智慧不可能交鋒,也就不能從同齡人身上反思自己,因而也就不能借助于“榜樣”的力量來修正自己的行為和思想。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就是要引導學生研究彼此間的關系,調(diào)整彼此間的關系——有競爭也有交流,使學生在寫作訓練中樂于分享經(jīng)驗和所得,取長補短,以他人之矛攻自己之盾,以他人為鏡正自己衣冠,從而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并形成獨特成熟的寫作風格。
那么如何從同齡人身上反思自己和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呢?首先是要教給學生批改作文的方法。一是既要省時又要注意質量。需“三遍法”:首遍快速瀏覽,勾出錯字和病句;二遍慢讀,從頭至尾精批細改,寫好眉批;三遍粗看,既檢查批改情況,又醞釀批語。二是批改作文要抓關鍵,抓重點。就是看中心是否明確,段落是否分明,觀點是否正確,文風是否端正,語言是否通順,字體是否工整,標點是否恰當(當然每次批改作文側重解決一兩個問題)。其次要求學生在批改作文時寫好眉批和總批。教師要告訴學生眉批要有針對性、知識性、趣味性和準確性;總批要簡明而富有啟發(fā)性、具體性和建設性??偟囊笫嵌啾頁P少批評。再次是讓學生分小組互改作文。可把全班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每四人一組,任命一組長負責本組的作文批改;作文批改時,教師將學生自己批改過的作文分發(fā)給各小組互改。兩人共同批改一篇作文,寫好眉批和總批(評語由一個寫字好的執(zhí)筆)。學生各自批改完作文后,與本組同學交換批改作文,發(fā)現(xiàn)錯批、漏批或批語不當?shù)募皶r轉告主批同學。每個學生對自己所批改的作文在自己的筆記本上打分,接著由組長集中四個人的分數(shù)進行平均打分,隨后又是由組長將平均分寫在作文本上,并分別簽名。學生在批改或復閱本組其他同學的作文時,教師要要求學生邊批邊記,即把四本作文的優(yōu)缺點找出來,以便與自己批改的作文比較。最后學生各自把妙語佳句、新穎的開頭結尾、好的寫作方法記下來,為以后寫此類作文能夠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第四是要求學生寫批改作文的后記。也就是讓學生談批改作文的體會。第五是將批改作文的情況反饋給學生,也就是反饋給作者本人。作者仔細看批改后的作文,要既看原文又看批語,改正錯字和病句,甚至重寫,然后對照筆錄的別人作文的優(yōu)點,寫出此次作文的感受,以及對自己作文的修改意見,進而使自己的寫作能力不斷提高。
4、通過培養(yǎng)學生善于分析和思考的習慣,引導學生逐步提高感悟生活和提煉生活的能力
有人說:我們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筆者想說的是:我們的生活不是缺少對“美”的發(fā)現(xiàn),而是缺少對“美”的分析思考。如果你不知道何為“美”,任“美”云集在身邊,你也不能夠發(fā)現(xiàn)她。由此可見,對“美”的分析和思考至關重要。不善于對“美”的分析思考,就不能從生活的點滴中反觀人生,也就得不到人生的真諦,因而也提升不了思想認識水平。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要努力使學生有一雙以分析思考為探頭的慧眼,去追尋生活中閃光的思想,去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人、事、物,在感悟生活的基礎上,通過討論去提煉生活,把日常生活中平淡、瑣碎、死板以及難成作文的材料加工成閃亮的金子,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提煉生活的能力。
有一次,學習委員交給班主任一份一周內(nèi)未交作業(yè)的學生名單。筆者向班主任索要了這份名單,發(fā)現(xiàn)有幾位學生是頭一次未交,有幾位學生是多次未交。于是,筆者在上作文課時,先講述這件習以為常的身邊事,然后提出這么幾個問題:這些同學為什么不交作業(yè)?是因為作業(yè)難或是作業(yè)多,還是缺少老師的關愛等其它原因?你如何看待這些不交作業(yè)的同學?有些同學是好幾次未交作業(yè),為何依然如故?有些老師怎么對待這件事?有些同學多次未交作業(yè)又能考出好成績,你有何看法?問題提出后,筆者要求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分小組討論,最后各小組派代表在班里敘述討論的情況。學生在討論中談了許多自己提煉出來的奇妙而多彩的生活見解,并寫出了不少精彩作文——有的學生以“一次和大家”為題寫道:“必須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系,一次未交作業(yè)的‘我行我素與某些同學的自由主義何其相似,其結果都是影響集體形象,損害集體利益,損害了大‘家?!庇械膶W生以“作業(yè)與多一點寬容”為題寫道:“對不準時或遲交作業(yè)的同學要理解、諒解甚至容忍,因為這樣或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有的學生以“作業(yè)與多一點關愛”為題寫道:“對有缺點或犯錯誤的同學,老師和同學都要多一點關愛,不能放任,也不能嫌棄?!庇械膶W生以“作業(yè)、成績及其他”為題寫道:“對什么事物都要一分為二,對作業(yè)是這樣,對人更是這樣;老師不能以成績?nèi)∪?更不能將人看扁了。”有的學生以“一次與多次”為題寫道:“作業(yè)一次未交,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有些事情如果一味地遷就,也許所付出的代價將十分巨大,所付出的損失將十分慘重,‘不以惡小而為之就是這個道理?!庇械膶W生以“不能因小失大”為題寫道:“未完成作業(yè)似乎是小事,但這與設計上少寫一個符號,造成國家、集體財產(chǎn)受到損失沒有什么兩樣,像美國‘挑戰(zhàn)者號升空爆炸的教訓太多了,‘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就是這個道理。”有的學生以“呼喚責任心”為題寫道:“作業(yè)遲交或未交是因為同學們?nèi)狈ω熑涡?但有的老師起先管了管,后來對個別學生遲交或未交作業(yè)的現(xiàn)象就聽之任之、充耳不聞,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也是缺乏責任心的表現(xiàn),類似的現(xiàn)象還有窗戶玻璃破了沒人理、亂扔垃圾沒人管等等。”……
筆者只羅列了一些精彩作文的小片段,但足以從中窺見學生對身邊各種現(xiàn)象的提煉能力是多么令人刮目相看!像這樣的寫作訓練,筆者有時還以日記的形式每周一練,并進行每周一評,以期學生提煉生活的能力能更快提高。
二、指導學生作文寫作時應當遵循的教學原則
筆者從近兩年來的作文教學實踐中總結出我們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寫作時應當遵循以下教學原則。
1、作文寫作指導方式的多樣性原則
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寫作時,其指導方式的多樣性有助于點燃學生的寫作熱情。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模式以教師講授寫作方法為主,長期使用很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厭倦心理,乃至于排斥心態(tài)。中學生正處于充滿創(chuàng)意和活力的階段,作文寫作指導應該根據(jù)他們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并結合寫作知識體系的特點,從教材、報刊、電視節(jié)目等其他領域汲取有價值的東西,靈活地設計一些教學方式和內(nèi)容,并通過作文訓練方式的多樣化進行指導,盡可能地激起學生濃厚的寫作興趣,激活學生的寫作靈感,點燃學生的寫作熱情,讓他們樂寫作文、寫作文樂。這樣一來,何愁學生不會思考、不會領悟、不會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新呢?何愁作文水平不提高呢?
2、作文寫作指導對象的普遍性原則
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寫作時,必須注意對象的普遍性。盡管是一個班級的學生,但在基礎、能力等方面確實存在著不可抹殺的差異,這些差異的存在對教師指導學生作文寫作提出了挑戰(zhàn)。毫無疑問,指導學生作文寫作應當面向全體學生,所以,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讓不同基礎、能力的學生的作文水平都能得到發(fā)展。這種發(fā)展應當因人而異、各有側重。例如筆者在學生同一次的作文訓練中,在總的教學目標統(tǒng)一的前提下,力求讓不同學生有所側重地練習寫作:欠缺文采的學生可以在語言上下工夫,結構安排上比較呆板的學生可以從結構上來些突破,表達方式單一的學生可以在表達方式上有所創(chuàng)新。每一次作文訓練盡量讓每一位學生在某一方面有所收益,有所長進。那種一個班級只有為數(shù)不多的學生能有所收獲的作文訓練應當被摒棄。
3、作文寫作指導安排的活動性原則
教師指導學生作文寫作的目的之一就是能更快地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而要使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的一種基本而重要的策略就是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為此,教師應當適當?shù)貏?chuàng)設一些真實的活動場景,讓學生進入積極主動的狀態(tài),在活動中去發(fā)現(xiàn)可寫作的內(nèi)容素材,讓學生在“動中寫”、在“做中寫”。例如筆者在對學生作文訓練時設計了故事會作文課。圍繞作文研究性學習的主題,讓學生把自己知道的相關故事先講給大家聽。在此過程中,筆者抓住故事情節(jié)或人物特點,或評析、或總結、或過渡,同時穿插自己知道的相關故事加以串聯(lián)。在這之后再讓學生把自己的故事加工寫成作文。結果學生都能很好地完成寫作任務。
4、作文寫作指導內(nèi)容的生活性原則
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寫作時,其寫作的內(nèi)容應摒棄傳統(tǒng)教學理念對現(xiàn)實生活的排斥,觀照現(xiàn)實生活,把作文的內(nèi)容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引導學生多角度地觀察生活,注意拓展學生作文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的空間,使學生在寫作時也能多角度多層面地充分體驗生活的樂趣。學生一旦體驗到寫作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通,作文教學課堂就成了生活的再現(xiàn),作文的魅力也就應運而生了。所以在采用這種作文教學方法時應引導學生打破作文與生活之間的“厚障壁”,讓作文課堂與社會生活接壤,讓學生不與生活剝離。例如筆者在對學生進行作文訓練時設計了“感謝師恩”、“感悟生命”、“體驗人生”、謳歌“神七”、“我要歌唱(集美詩歌節(jié))”、“校園科技節(jié)”、“迎新春”等幾個主題,并在筆者的啟發(fā)下,使學生感到可以寫作的內(nèi)容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5、作文寫作指導內(nèi)容的滲透性原則
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寫作時,其研究的內(nèi)容既要體現(xiàn)語文課的特征,同時要盡量聯(lián)系其他學科在語文學科中的滲透內(nèi)容,以學生的認知要求和原有認知結構為出發(fā)點,以語文課文為信息資源,縱橫延伸,引進與語文相關的信息,為學生情感的體驗、作文能力的訓練架設橋梁,構成認知框架,最后達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開拓學生知識視野和發(fā)展寫作思維能力的目的。例如筆者在寫事寫人的作文訓練時,就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歷史,了解和某歷史人物相關的歷史事件;通過閱讀地理,了解該人物所在時代的生活習慣、所處地域的風土人情;通過閱讀政治,了解該人物所在時代的社會環(huán)境。這些方面的內(nèi)容都能幫助學生塑造血肉豐滿的主人公,寫出動人心魄的故事情節(jié)。
6、作文寫作指導過程的交流性原則
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寫作時,其寫作的過程要注意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鼓勵學生個體之間的競爭,而“作文學習”則強調(diào)生生之間的交流合作,提倡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學習的基礎上通過相互合作和交流,促進全體學生作文能力的發(fā)展。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引導學生學會交流與合作,能與他人資料共享,方法互用,智慧互補,學會和別人在交流中比較鑒別吸收,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凸顯個性。
以上是筆者在近兩年以來指導學生寫作寫作的一些具體的操作策略和遵循的教學原則,其目的在于更快地提高學生自主解決寫作中存在問題的能力。但是,學生的學習個體差異性大,特別是寫作能力有較大差異,要大面積提高學生自主解決寫作中存在問題的能力還有待于進行各種嘗試。筆者相信,只要我們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寫作時多探索、多指導、多點撥,學生作文水平就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作者:福建省廈門市杏南中學副校長)
責任編輯:樊平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