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澄
信息技術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個極好的途徑,讓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過程中學會思考、學會創(chuàng)新,用“創(chuàng)新”這股源頭活水澆灌學生心田。
一、創(chuàng)新意識的激發(fā):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在教學中,充分利用趣味性較強、且不乏知識性的游戲學習軟件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使用這樣的游戲軟件,讓孩子們在“小兔子”的帶領下,去答題闖關。每答對一道題目,程序就會獎給學生一個蘿卜;答錯了,就提示你下次要努力。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高漲了。經過幾組練習后,教師便總結,看看誰的蘿卜最多,那么獲得蘿卜少的同學自然會不甘落后,這時老師就引導他們思考怎樣才能獲得更多的蘿卜,從而啟發(fā)他們去尋找規(guī)律,激發(fā)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鍵盤指法是一項重要內容,也是計算機操作的基本功。但指法練習本身是一件單調、枯燥的事情,所以在教學中,教師使用“打飛機”等游戲形式來提高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在綜合練習時,讓學生用拼音輸入一些他們喜歡的詩歌、謎語及小故事等等,這樣不僅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還開發(fā)他們的智力,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意識。
二、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靈活的教學方法
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活化劑。教會學生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教學的過程。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首先要求教師開展創(chuàng)造性教學活動,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教師的引導下活潑地、靈動地學習,從而發(fā)揮出自己的創(chuàng)造潛能,達到學會和會學的目的。
如在Word教學中,除了對菜單、工具欄、字體、字型號等做了必要的介紹外,讓學生自學與獨立操作練習,依據課本的內容及操作提示進行自主學習,在上課結束前幾分鐘再由教師進行歸納性演示與小結。這樣的課堂教學,學生容易掌握一般的操作技巧,并從中學會其他軟件操作的一種有效方法。
三、創(chuàng)新技能的培養(yǎng):巧妙的練習設計
根據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和知識體系的內在聯(lián)系,在向學生傳授知識時,精心設計練習,有目的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
在高年級進行簡單編程教學中,利用程序設計及算法自身的科學思維方法進行教學,精心設計練習,通過分析試題,建立數學模型、確立算法、上機實踐、調試程序、優(yōu)化算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創(chuàng)造精神。如設計這樣一道練習題目:把一塊4×4格的巧克力(圖略)分給兩個孩子,要求倆人分得的巧克力不但大小相等,形狀也要一樣,問有多少種不同的分法(旋轉或翻轉都不算新的方法,分割線必需沿著已有的格線)很多學生采用搜索的方法,從左上角的格子出發(fā),尋找連續(xù)的8個格子。當找到一組方案后,立即與以前的所有方案相比較,若是不同的分法,就把這種分法保留起來。這種方法雖好理解,也能求出所有的解,但算法效率低、時間長。為了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效率的重要,我把題目改成了分10×10的巧克力方格,這樣再用原來的算法,雖在理論上是可行的,但在實際運行中,卻要花費很多時間,甚至難以得出結論。通過對問題的變化,引出學生的很大興趣,大大激活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有的同學提出,把題目改成分N×N的巧克力方格(N是偶數),N的取值范圍在2至40之間。還有的學生把N的取值范圍擴展為自然數。經過同學們不斷分析題目,再經過編程實踐,得出一系列的算法:
算法一:從格考慮,搜索一個連通的圖形(占[N×N/2]個格),再判斷形狀。
算法二:從格出發(fā),觀察到圖形為中心對稱圖形,搜索出一個中心對稱圖形,再判斷連通。
算法三:將算法一和算法二合在一起,產生一個連通的圖形,圖形中的每一個格的中心對稱格都不在圖形上。
算法四:對算法三進行改進,產生一個連通的圖形,圖形中每個格的中心對稱格不在圖形上,且圖形必過某幾個定格,圖形占[N×N/2]個格。
算法五:從分割線考慮,從([N/2],[N/2])點出發(fā),到邊界停,倒數一個不在Y=[N/2]線上的點(P,Q),Q<[N×N/2],線上的任一點的中心對稱點不在線上,如果線的終點在X=0上且Y=[N/2]則輸出。
組織學生討論以上算法一至算法五,通過歸納比較,可以看到,以上算法的效率不但一個比一個高,而且每一個算法都有獨到之處,這些算法并不是老師直接給出來的,而是同學們根據老師的練習要求,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得出的結論。
四、創(chuàng)新素質的提高:研究性學習的開展
研究性學習打破課堂教學的局限性,學生們可以有自己的學習進度,也可以互相探討、交流,有利于開展創(chuàng)造性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主要內容是計算機繪畫和編程訓練,通過活動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獨立地學習知識、研究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素質。
通過開展研究性學習,我校學生信息技術成績喜人,在“江蘇省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中,曾榮獲省級團體第二、三名,個人一、二、三等獎等優(yōu)異成績。
通過教學實踐,我深刻地體會到: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只有用好“創(chuàng)新”這股源頭活水,才能使課堂變得更精彩,才會使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得到更大的提高。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東縣馬塘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