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文杰
一、 開門見山,揭示課題
1. 揭示課題,指導讀準“荊”的讀音。
2. 同學們都預習過課文了吧?這個故事說的是誰向誰請罪?(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廉頗、藺相如”,提示生字“廉”的寫法)
3. 請同學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個故事中主人公的名字。
二、 了解文體,點明讀法
1. 這篇課文是劇本體裁。我們以前學過劇本《公儀休拒收禮物》,還記得閱讀劇本要注意什么?
2. 劇本還有許多特點,比如說戲劇沖突,正所謂“沒有沖突就沒有戲”,抓住了主要的戲劇沖突,也就抓住了劇本的關鍵。我們今天就要用這種方法來學習劇本《負荊請罪》。
[設計意圖:通過對已學習的《公儀休拒收禮物》的回憶,強化學生對于劇本各要素的認知。但僅僅了解劇本每一部分是什么,并不代表會讀劇本,所以,教師進一步從抓“戲劇沖突”,體會人物的“潛臺詞”,來揭示接下來教學過程中著重訓練的閱讀方法,這也是教學中著重要教授的策略性知識。]
三、 抓戲劇沖突,揣摩潛臺詞
1. 請同學們快速瀏覽第一幕的臺詞,看看藺相如與韓勃在討論什么問題?
2. 韓勃認為藺相如怕廉頗,可藺相如自己卻堅持說不怕,這就是第一幕的主要戲劇沖突。那么,藺相如究竟是怕還是不怕?你再去細細讀一讀第一幕,畫一畫相關的語句。
3. 大家都說藺相如不怕廉頗,可韓勃卻說“我真不明白,大人您為什么變得這樣怕事”,韓勃為什么這樣說呢?你能不能歸納地說說。(引導學生抓住“職位比廉將軍高”“有意避讓”“不敢上朝”等詞語,來體會在韓勃眼中,藺相如分明就是怕廉頗。)
4. 同學們想一想:藺相如說“還是和為貴嘛”這句話的時候,心里會想什么?
5. “和”有這么大的好處,“不和”有這么大的危害,所以藺相如會說——(生:還是和為貴)
6. 現(xiàn)在我們知道,藺相如之所以對廉頗一讓再讓是為了——(生:和為貴)藺相如寧愿忍受屈辱,是為了——(生:和為貴)藺相如心中堅守的原則就是——(生:和為貴)
7. 看來藺相如雖然不怕廉頗,但他也有怕,他怕什么?(怕不和會對國家造成危害)
8. 理解了藺相如心中的想法,再來看他的這兩次“笑”,你能模仿他的口吻,任選一句,繼續(xù)往下說說他的想法嗎?
(韓勃,干嗎這么生氣?不就是給廉將軍讓個車子嗎?俗話說,宰相肚里能撐船,給廉將軍讓個車子也沒什么大不了的,別做個斤斤計較的人。
我并不是怕他。如果我跟他鬧翻了,那么趙國的安危就會很讓人擔心。)
9. 如此看來,藺相如是個什么樣的人?深明大義,為國家著想、寬容大度的人。
10. 處處充滿懸念,層層推向高潮,直到最后才令人恍然大悟,這就是劇本的魅力。
11. 現(xiàn)在,請同學們再來表演第一幕,相信你的感覺會不同。指名分角色朗讀,教師點評。
[設計意圖:話劇是面向大眾的文藝形式,因此臺詞應該是通俗易懂的。但聽懂和演好不是一回事,要引導學生和演員一樣,仔細揣摩人物的“潛臺詞”,才能真正體會人物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演出立體的人物形象。同時,劇本在表達上處處設疑,層層推進,才會制造出強烈的戲劇沖突,讓讀者和觀眾對于結(jié)局有強烈的期待。從劇本的這些特性入手,引導學生緊緊抓住“藺相如究竟怕不怕廉頗”這一戲劇沖突,揣摩藺相如的“潛臺詞”,才能對藺相如的深明大義這一形象有具體的認識,也是為學生后面的角色表演打好基礎。]
12. 因為“和為貴”,藺相如對廉頗一讓再讓。也正是因為認識到“和為貴”,所以廉頗要來負荊請罪。他是怎樣請罪的?請同學們讀一讀第二幕。(從廉頗的衣著打扮、動作神情說說廉頗怎樣請罪,并理解“負荊請罪”的本義)
13. 這樣一個立下赫赫戰(zhàn)功、讓敵人聞風喪膽的大將軍,此刻卻肉袒負荊、長跪不起,究竟是因為什么罪?他能對錯誤有如此深刻的認識,能用這樣誠懇的方式請罪,你認為這是一個怎樣的人?
14. 當廉頗說“藺大人,請您用這根荊條狠狠地抽我一頓吧”時,他的內(nèi)心在想什么?
15. 廉頗誠心誠意地請罪,而藺相如寬恕他的時候,你又關注了哪些細節(jié)呢?(引導學生從藺相如“迎上去”“連忙取下”“扔”“雙手扶起”“披上衣服”等動作體會藺相如真心原諒廉頗;從藺相如在第二幕中一連說了五次“請”,體會藺相如根本沒有責怪過廉頗)
16. 一連五“請”,廉頗請罪是誠心誠意的,而藺相如寬恕他也是真心真意啊。正是有了這樣的真、這樣的誠,才有了這樣好的結(jié)局。
[設計意圖:廉頗知錯就改的形象散落于他的言行舉止中,因而抓住“廉頗乃趙國大將軍,為何要負荊請罪”這一戲劇沖突,并通過揣摩廉頗請?zhí)A相如責罰時的內(nèi)心世界,這一人物形象就變得真實可感。而藺相如的一連五“請”更表現(xiàn)了他的“寬容大度”。]
五、 升華主題,體會中國“和”文化
1. 有句話叫“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請大家回顧這個劇本,想一想:廉頗與藺相如性格迥異,為什么能夠做到“和”?
2. “和為貴”,只有人與人關系和睦,這個社會才能和諧。所以中國才會在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上,向世界傳遞中國的“和”文化。
[設計意圖:語文是一門富于文化意味的課程,負荊請罪這個故事得以千古流傳,就是因為蘊含了民族文化。將“和為貴”與奧運會開幕式上的“和”文化聯(lián)系起來,其目的在于為學生打開一扇了解民族文化的窗。]
(作者單位:南京市拉薩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