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怡
2008年11月,我隨北京市名校長工作室考察團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學習,并參觀了多所中小學,美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文化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我的感受是:教育家杜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深入每個美國人的內心,那里已經(jīng)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文化。這不僅體現(xiàn)在學校物質文化的建設上,也體現(xiàn)在學校制度文化的建設上,更突出地體現(xiàn)在深層的學校精神文化的建設上。
一、物質層面
1.空間上:在我們所參觀的學校中,學生的活動空間很多。大多數(shù)學校都只有學生學習的教室,卻沒有供教師備課專用的辦公室,美國學校的教室大多是專用教室,教師的辦公室地點就是自己所負責的專用教室的一角,教師的全部工作幾乎都是在學生中間完成的。在有的學校,全校教師共用一個不大的休息室,卻留給學生若干單獨的輔導室。如報考大學的咨詢室、學生領袖辦公室、家長接待中心等。即使學校空間十分緊張,學校也會留出充分的空間給學生開設舞蹈、器樂、戲劇等校本課程。健身房也是以學生活動為主。樓道里,教室里,包括黑板的上方、教室門上,乃至其他任何一個角落,都展示著學生的作品。
2.時間上:學校把學生在校時間安排得非常充實,組織得井然有序。學生每天上10節(jié)課,每節(jié)課45分鐘~55分鐘不等,午餐也作為一節(jié)課被排進了課表。這樣,不同學生的用餐時間被依次排開,既避免了食堂的擁擠,也方便了教師的組織工作。學生沒有過多的隨意時間,課間也只有四五分鐘。學生一天的生活比中國的學生還要緊張。但這種緊張是學生自主選擇的緊張。
3.設備上:我們所參觀的學校使用的是最先進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和設備,每個教室都有電子白板,都擺放著不止一臺計算機,教師普遍擁有臺式電腦或筆記本。在一些教室門口的架子上放著若干臺備用筆記本電腦,供學生上課隨時使用。由于是專用教室,很多實驗室都將設備直接放在教室,學生在課上或課下都可以隨時動手試一試。圖書館設在教室旁邊,學校把學生最常用的或最喜歡看的書籍放在一進門的地方,圖書借閱沒有繁雜的手續(xù),學生在課間可隨時光顧。學校同時開設兩種閱覽室:一種閱覽室和我們國內學校的閱覽室一樣,室內非常安靜,學生不能隨便說話;在另外一種閱覽室內,學生可以自由交談,坐立隨意。每個教室都有書架,每個書架都擺滿了圖書。有的學校的走廊內還放著鋼琴,學生可以隨時練習。
二、制度層面
1.國家法案。《不讓一個孩子落伍》(No Child Left Behind)是2002年1月8日美國前總統(tǒng)布什簽署的一項教育法案。這項法案要求到2014年,美國所有學生的學業(yè)成績都要達到及格的水平。根據(jù)這一法案的規(guī)定,美國所有學校都建立了讓每個學生受到良好教育的保證機制。對學習困難的學生,學校設專門時間、專職教師,并在專設的個別輔導室進行個別教學。有的學校發(fā)動高年級優(yōu)秀學生對低年級學生進行一幫一的輔導。
2.考試評價制度。美國政府增加了對學生進步幅度的評價,體現(xiàn)出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和面向全體學生的理念。美國政府對考試規(guī)定得非常詳細。出題有專門的考試公司,對組考者和考試本身也有具體規(guī)定。不僅對什么時候考有規(guī)定,而且對成績的劃分,以及監(jiān)考、閱卷、評分和考試結果的使用以及補習服務等都有明確的規(guī)定。最后美國政府還會對考試內容進行審計,審計項目包括考試內容是否全面、是否有偏向等,并且還要進行試考,題目合格才能進試題庫??荚嚬疽?8個月的時間制作一份考卷。他們、“以學生為本”的精神還體現(xiàn)在要專門為非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生延長考試時間,有的甚至用不同語言印制試卷。
美國使用標準分公布成績。學校在給家長的報告單中既有成績,也有等級,還包括學生在哪些方面有長處,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今后的努力方向是什么,包括需要看什么書,上哪個網(wǎng)站,留意什么內容,家長能幫學生做什么等,同時還提醒家長要經(jīng)常和教師溝通,以便進一步了解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耙詫W生為中心”還體現(xiàn)在招生考試與紀律問題的處理上,他們能夠面向所有學生,客觀、公正、公開地嚴格執(zhí)行程序。例如:斯蒂文森高中招生錄取學生的唯一辦法是考試,不管學生有什么樣的家庭背景都不能例外。
3.學生管理制度。美國的紀律法案也是全州統(tǒng)一的,避免了處理問題學生的隨意性。學校自身制定的針對學生的規(guī)章制度則常常吸收學生參與組織運作。有的學校設有學生政府、學生法庭,還有的學校甚至有100多位學生領袖。在充分征求學生的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學校由學生組織制定紀律要求。
這些學校還為每個學生建立檔案。學生檔案中的個性化信息有幾十條,基本信息就包括祖籍,家庭收入、父母電話號碼、免疫信息等很多項;此外還有很多有關學習的信息,包括所修學科、各種活動表現(xiàn)、上課表現(xiàn),包括學習狀態(tài)等;還包括學生的各種作品,統(tǒng)一考試的成績等。這些信息也是大學錄取學生時需要參考的項目。
4.教師評價制度?!耙詫W生為中心”還體現(xiàn)在他們對教師的考評和培訓上。學校每年開展3次對教師的正式評價,他們不僅讓學生和家長參與對教師的評價,還把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態(tài)度和引導狀況作為主要的、經(jīng)常的評價內容。評價的核心為是否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例如:教師教了什么,怎么教的,為什么這樣教,學生的哪些表現(xiàn)反映出教學效果的好與差?這節(jié)課結果如何?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果?結果意味著什么?通過這節(jié)課你對學生有什么深刻的了解?如果再教這節(jié)課,你會繼續(xù)使用哪些教學法?會做哪些改動?
三、精神層面
1.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這些學校非常注重教師職業(yè)道德教育,鼓勵教師奉獻,并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正面積極的教育,不準在課堂上進行宗教宣傳等。中小學校長和大學教授都一致認為:中小學教師沒有完全的表達自由。因為中小學生不如大學生,他們的世界觀還沒有完全形成,更容易受教師的影響。所以教師穿戴要保守、傳統(tǒng),說話要謹慎,但思想要具有包容性,要能夠接受學生的各種表現(xiàn)。他們要求教師樹立一種理念:教學不僅是一種職責,而且也是自己從學生那里獲得新思想、新視角和反饋自己研究成果的重要途徑。
2.學校能夠根據(jù)學生的需要開設課程。我們所參觀的幾所學校開設雙語課都是因為學生母語非英語。學校甚至還會對學生進行很深入細致的調查:如學生早期講什么語言,他們與家人講哪種語言,他們與鄰居講哪種語言,父母和鄰居各講哪種語言,他們對學生使用哪種語言等,之后才有針對性地為每個學生設計不同課時的語言學習課程表。他們的課表真正做到了個性化。
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各個學校在廣泛調查的基礎上,根據(jù)學生的愛好特長開設了不同的選修課。各個學校的選修課都是非常豐富的,既有舞蹈、音樂、美術,戲劇等藝術課,也有體育、科學課等。他們組織了校內外大量的學生活動,并且都得到家長的大力支持。他們的足跡遍及國內外,遍及各個行業(yè),他們到過亞洲、歐洲、澳洲、非洲的很多國家。許多中學都開設了大學預科,即AP(AdvancedPlacement)課程,這給學生將來的大學學習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也為大學錄取提供了有利條件。
這些學校能夠調動各方教育力量參與對學生的教育,如高年級學生、學生指導員、家長、咨詢師以及從社會各行各業(yè)聘用的兼職教師等。
3.注重學生的能力建設。為了學生的長遠發(fā)展,他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國際視野。這些學校開設全球化歷史、雙語課等都是這種趨勢的體現(xiàn)。
為了讓學生更快地適應變化的世界,他們非常重視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我們原本以為美國的學生課業(yè)負擔不重,但這種認識在這里完全被現(xiàn)實否定了。我們見到的學校教材,都是精裝厚厚的上千頁的大本。他們的理科一年的課本居然有上千頁,里面有大量的閱讀材料。
美國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我們看到他們的學生有制訂學習計劃的專用本,里面有制訂學習目標的指導語,有如何管理時間的指導詞,有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生需要自己制訂每天的學習計劃,并且各科都有相應的計劃用本冊。
對照美國中小學“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文化,反思國內的中小學教育,我們感觸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