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琳
摘 要:英語寫作是一項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是學生英語知識積累和運用能力的集中檢驗。近年來,高考英語科目對英語寫作能力的考核力度不斷加大,分值不斷增多,題型難度及覆蓋面不斷擴大。應該引起教師的重視,并探索一條提高學生英語寫作成績的新思路。筆者以一次實踐教學活動為主線,依據階段化教學理論,將英語寫作教學訓練分為若干階段,分別加以論述,以此進行教學新思路的探索。
關鍵詞:英語寫作 階段教學
一、背景
近年來,隨著我國義務教育制度的普及,我國高中英語教育工作發(fā)展十分迅速,教學模式也由應試教育逐步向素質教育轉變。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加大了英語知識運用能力及語感能力的培養(yǎng)力度,學生運用英語進行日常溝通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依據教育學及語言學理論,寫作是語言學習水平的綜合體現(xiàn),英語寫作能力也就是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知識水平的集中體現(xiàn),還是高中英語教學工作水平的直觀反應。衡量現(xiàn)階段英語教學工作發(fā)展水平,首先要從衡量英語寫作教學水平入手。
按照教育部頒布的《高中英語課程教學標準》要求,高中階段英語寫作教學目標是要求考生根據提示進行書面表達。英語寫作是一種創(chuàng)作性的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啟動知識信息儲存,構思立意,謀篇布局,遣詞造句,對語言表達的正確性和準確性、思維的邏輯性和文章的條理性都比口語要求更高。
為了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切實提高學生英語寫作應試能力,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轉變教學方式,以科學的教育理論指導學生學習。近年來,階段性教學理論作為教育學的一個重要理論成果,發(fā)展十分迅速。階段性教學理論是美國現(xiàn)代語言教育家約翰松提出的,階段性教學理論的核心就是在語言教學過程中,施教者要將教學過程進行分解,并對各個階段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并在最后將各個環(huán)節(jié)有機結合,完成教學階段的重構。進行運用階段性教學理論,就是在培養(yǎng)學生英語寫作能力過程中,要從日常訓練的一點一滴做起,從寫作過程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上逐步加以積累和提高。教師必須有針對性地設計日常訓練模式,以科學嚴謹的態(tài)度,將英語寫作教學作為一項長期系統(tǒng)性工程,注重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理解力。運用階段化教學理論,提高學生臨場解題審題及分析理解能力,注重研究總結英語寫作項目考核特點,提升學生應試技巧,力爭取得素質能力和考試分數的雙豐收。
按照英語寫作教學理論,英語寫作過程一般包括組織素材、規(guī)劃文章結構、列出提綱、起草文章、組織語言、遣詞造句、修改文章等幾個主要步驟。由于應試作文要求學生在最短時間內構思出結構相對較好、內容相對完善的文章,所以日常教學活動的重點應該放在如何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犯最少的錯誤,對于高考作文中有可能出現(xiàn)的文體,教師都要帶領學生進行練習和嘗試。教師必須要掌握階段性教學理論的有關要求,對英語寫作教學過程進行有機地劃分,按照不同階段的特點設計有針對性的訓練內容和訓練方法,同時注重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和日常素材的積累,在教學過程的最后,教師還要將諸個階段的教學過程加以有機地整合,完成階段到整體的轉化。
二、實踐
高考時一般在15分鐘左右必須完成英語作文。所以,筆者認為應該運用階段性教學理論,讓學生迅速掌握寫作技巧。一般來說,作文動筆之前都要先打腹稿;在確立中心上、運用材料上、篇章結構上,充分醞釀;考慮好想寫多少句子,該用哪些動詞和詞組等;邊寫邊思考內容的連貫性,語言和句子的準確性;寫完后一定要再細看一遍。這些環(huán)節(jié)大致涵蓋了英語寫作階段性訓練理論的要求。
下面,試以筆者曾經完成的一次教學實踐活動為例,說明如何運用階段性教學理論,在各個環(huán)節(jié)有效地提高教學水平。
筆者曾經指導學生寫過一篇內容為“如何看待考試”的文章。題要求學生要用100字左右的篇幅,談談對考試的看法。這是一篇開放性的作文,沒有固定的方向和要求,學生把握起來不是特別容易。因此,筆者的教學計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興趣激發(fā)階段。筆者在布置這篇作文時,首先從激發(fā)學生興趣入手,請學生利用十分鐘左右的時間回憶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考試,盡量回憶當時的心情和考試過程中的各種感覺,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功,還是輕敵大意的一次失敗,是成績優(yōu)異的興奮,還是不盡如人意的沮喪。之后,筆者組織了一些同學進行發(fā)言,很快便激發(fā)了全班同學的興趣,很多學生找到了共鳴。
第二,明確目的和主題階段。按照寫作教學理論,這個階段就是從興趣到實際,信息外化到內化的過程。也是寫作成功與否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要求學生將外化刺激性信息轉化為內在動力,引發(fā)內在經歷經驗性共鳴,要求學生具有很強的歸納能力和分析能力。
經過學生的充分討論,大致形成了兩方面認識,即考試有利有弊,但究竟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暫時沒有定論。這時,筆者適時地對學生討論的情況進行了歸納總結,將學生們的發(fā)言情況進行了簡單歸納,并且提出相關問題請學生們思考:既然是一篇應試作文,而且是議論文,那么應該從哪個角度著手寫作更好些?這個階段的作用是使學生在興趣引發(fā)以后,迅速進行歸納總結,找到寫作的正確出發(fā)點。
第三,素材收集整理和語言準備階段。這一階段是學生動手寫作前最后的準備階段。在這個階段的針對性練習工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選擇恰當的寫作切入點基礎上,迅速選擇出支撐文章主體的相關素材、語言風格以及段落層級結構。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素材積累,以便在確定文章寫作方向后能夠迅速找到可用素材。素材可以從報紙、電視、廣播等媒體中進行選擇整理,也可以讓學生自行寫作,之后由教師批改后加以記憶。由于學生知識面并不十分寬廣,而高考英語寫作考核的知識范圍卻在不斷增大,因此,教師有必要針對學生學習寫作過程中需要的素材進行專門性的挖掘和整理,并要求學生加以記憶。素材選擇的標準要難易適中,有一定的針對性,語法結構要清晰,便于學生記憶。此外,教師要對素材進行經常性的更新,隨時將一些最新的材料加以補充整理,供學生記憶。
此次寫作訓練的主題由于比較貼近學生,故不需要對學生進行素材收集能力的專門性訓練。按照學生討論的結果,我將全體同學分為兩個部分,即認為考試利大于弊和弊大于利兩個方隊。我要求兩個分隊的學生分別就自身的觀點尋找至少兩個實際的例子加以說明,例子的選擇要恰當,有說服力。按照要求,學生很快便選好了有關事例,其中很大一部分內容是學生自己真實事例,還有一些學生找到了歷史名人關于考試的論述、例證等等,這一階段的訓練目的基本達到。
第四,規(guī)劃文章結構、寫提綱、寫初稿階段。這一階段是學生真正動手寫作的階段,也是學生英語知識運用能力的集中體現(xiàn)階段。按照寫作常識,學生在正式動手在試卷上作答之前,需要在草稿紙上構思寫作初稿。初稿的要求不像正式作答那般嚴格,但需要列出文章的層級結構,最好寫出開頭及結尾。在這一階段中,教師要向學生傳授一些不同文體的寫作技巧,還要強調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等細節(jié)問題。
經過素材收集整理,兩方隊學生基本上都具備了動筆寫作的條件。我為全體學生每人發(fā)兩頁稿紙,要求所有學生必須利用其中的一頁,寫出寫作提綱和初稿,并對寫作提綱提出了具體詳細的要求。之后,我要求學生將另一頁稿紙作為答卷,認真工整地作答。
第五,互評、推選范文及教師點評階段。這個階段是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積累提出的。按照以往慣例,學生寫好作文后交給教師,教師會根據評分標準進行評分,學生往往只能知道分數高低,卻難以明白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而按照近年來高考英語寫作考試中增加改錯能力考核的命題趨勢,筆者提出了在英語寫作練習過程中進行學生之間的互評或進行小組評議。這樣,學生會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很快找到互評對象文章中的錯誤和不足。隨后,由學生推選范文進行傳閱,最后,教師根據互評情況,對范文進行點評。
在此次寫作訓練中,筆者要求學生在寫作完成后,找到另一方隊的對應者互換考卷,并在最短時間內給對方挑出最多的錯誤,并在旁邊替對方進行修改。互評過程結束后,經過學生修改挑選,將這樣一篇文章作為范文:
In my opinion,examinations are necessary for students. They can tell us how much the students have learned and what their strong points and what their weak points are in their study progress. Therefore, the proper exams are useful to the students for further study. On the other hand, they are also helpful to the teachers. The teachers can get to know clearly what their students' problems are. Then they can get to change their teaching plans and improve their teaching methods so as to help their students study. However, if there are too many examinations, they will do more harm than good to the students. The examinations will become a heavy burden on the students. Sooner or later the students will get tired of them and lose interest in studying. In a word, examinations are necessary, but too many are not good. Therefore we should reduce unnecessary examinations.
最后,我對這篇范文進行了點評。這篇文章段落結構較為清晰,觀點比較明確,而且能夠運用辯證思維,語法和句式運用較為得當。寫作這篇習作的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依據教師的要求,將以往積累的材料加以運用,能夠使用正反論述的寫作技巧,同時能夠將階段性訓練的成果進行了總結。這篇習作應該可以算作階段性教學理論集中成果的代表。不足之處在于沒有運用有說服力的素材支撐觀點。總體說來,這應該是一篇比較優(yōu)秀的論文。
三、結論
此次寫作訓練是筆者運用階段性理論進行教學的一次嘗試。經過筆者事前精心準備和設計,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掌握了此類文章的寫作技巧。按照階段性教學理論的要求,教師必須按照教學內容的有關特征,在制定教學計劃時必須將教學過程進行分解,并結合學生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和提高,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習積極性。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協(xié)調員的作用,將分散的教學過程加以整合,匯集到教學中心任務之上。
經過筆者的實踐檢驗,階段化教學理論對于提高高中生英語寫作水平,提升學生應試技巧和應試成績來說,是較為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不但可以提高寫作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知識水平,是適應高考改革要求,開展素質教育的又一次嶄新的嘗試。當然,階段性教學理論作為一門比較新的科學體系,還需要授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使這種理論真正成為指導教學工作、提高學生能力的有力工具。
參考文獻:
1.《基礎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王之江著,浙江大學出版社,2001年4月
2.《英語寫作套路與演練》,呂曉紅著,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年3月
3.《高中英語寫作》,陳琳著,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年9月
作者單位:珠海市人民東路65號珠海市第二中學